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频率域高精度波场延拓算子构建技术

发布时间:2016-09-09 11:25

  本文关键词:地震波探测地质构造复杂性的定量分析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1年

频率域高精度波场延拓算子构建技术

白敏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面临的勘探和开发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包括复杂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裂缝油气藏等的勘探开发。因此,对地震偏移成像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 本文基于频率域高精度波场延拓算子构建技术,提出了两种新的频率域波场延拓算子:PADE高阶近似的波场延拓算子和有理式近似的波场延拓算子。从方法理论、精度分析、计算效率、参考速度的选择等四个方面与常规频率域算子对比,证明了它们的高成像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方法理论:对于非均匀介质的单程波方程,为了避免k_0( z_i )/ k_z ( z_i )中的k_z ( z i)=0,常规的近似方法是对k_0( z_i )/ k_z ( z_i )进行Taylor展开或PADE展开。本文的PADE高阶近似算子采用一种新的PADE展开方法,与常规的PADE展开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精度;有理式近似算子采用一阶分式近似,二阶抛物近似,其系数根据横向速度对比给定,满足频散误差最小。然后把近似后的k_0( z_i )/ k_z ( z_i )分解为1+a,通过推导,单程波方程可以表示为类似SSF的分裂步框架,分为时移项插值和频移项两步延拓,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2)精度分析:对SSF算子、PADE高阶近似算子、有理式近似算子以及FFD算子的成像精度从横向速度对比、传播角度和相对误差的关系以及频散误差分析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DE高阶近似算子和有理式近似算子的成像精度明显优于SSF算子。PADE高阶近似算子适应中等横向速度对比介质,有理式近似算子适应强横向速度对比介质。从对SEG/EAGE模型的偏移试验来看,PADE高阶近似算子、有理式近似算子可以达到与FFD算子相当的偏移成像效果。 (3)计算效率:SSF算子每延拓一层需要2次FFT,PADE高阶近似算子以及有理式近似算子需3次FFT和一次插值。FFD算子(相当于5次FFT)需2次FFT和一次FD校正。在相同的硬件条件下,对同一模型进行试算,PADE高阶近似算子的CPU时间比SSF增加31%,有理式近似算子的CPU时间比SSF算子增加44%,但远小于FFD的CPU时间。 (4)参考速度选择研究:从参考速度大于和小于真实速度两方面研究了参考速度的选择对SSF算子、PADE高阶近似算子和有理式近似算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参考速度大于或小于真实速度,PADE高阶近似算子和有理式近似算子的成像精度均比SSF算子有显著改进。 (5)实际资料数值模拟:利用本文提出的高精度波场延拓算子分别对生物礁滩储层和J井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剖面与原始地震剖面有很高的吻合度,说明地质模型的建模和数值模拟是准确的,也验证了本文频率域高精度波场延拓算子的实际资料成像能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63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数学检波器与波动方程地震叠前正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吴永国;贺振华;黄德济;;基于惠更斯原理的波动方程共炮点道集地震正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张钋,刘洪,李幼铭;射线追踪方法的发展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1期

4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混合域单程波传播算子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5 张关泉;利用低阶偏微分方程组的大倾角差分偏移[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3期

6 陈生昌;马在田;;波动方程的高阶广义屏叠前深度偏移[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7 符力耘;孙伟家;李东平;;退化的Fourier偏移算子及其在复杂断块成像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8 符力耘;;地震波探测地质构造复杂性的定量分析方法[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9期

9 佘德平;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Z1期

10 熊高君,张学工,贺振华,吴正伯;三维定位原理与三维反射波场模拟[J];矿物岩石;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先艺;基于二维与三维复杂结构模型正演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熊晓军;单程波动方程地震数值模拟新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四连;复杂储层地震波场正演与偏移[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金海;地质构造建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杨俊;基于声学波动方程的偏移速度误差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吴永国;复杂地质体波动方程地震波场模拟与偏移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薛明星;波动方程叠前偏移与波形反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熊忠;碳酸盐岩礁滩相地层地震特征波动方程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青松;张凯;宗开红;金永念;;瞬态面波方法在地裂缝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实例[J];安徽地质;2007年04期

2 许振浩;李术才;张庆松;刘斌;张霄;葛颜慧;;TSP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3 尹学爱;马国利;;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法及波场模拟[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杜淑媛;陈景波;刘洪;;单程波最优化可分近似偏移方法精度分析(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1年04期

5 刘国峰;孟小红;刘洪;;用GPU提速地震资料单程波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2年01期

6 李长伟;;“地球物理反演”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才智;2012年13期

7 马瑞杰;反演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多参数的渐近展开法[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孟庆生,何樵登,朱建伟,王德利;基于BISQ模型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杜正聪,贺振华,王志,黄德济;变参考慢度Born近似傅氏偏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叶云飞;孙建国;韩复兴;;均匀和梯度介质中等时面(线)的几何特征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家;符力耘;胡善政;崔永福;;基于相位编码的F0urier变换波动方程三维地震照明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Reducing two-way splitting error of FFD method in dual domain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徐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淮北LH煤矿开拓中的应用[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4 田春和;;滩海井场调查中区块物探资料的比对分析[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福平;杨长春;;孔隙度敏感系数的数值计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6 杨辉;刘洪;李幼铭;;单程波方程偏移算子高阶辛格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7 刘喜武;刘洪;;波动方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的现状与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8 符力耘;孙伟家;李东平;;退化的Fourier偏移算子及其在复杂断块成像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C];2008年

9 孙伟家;符力耘;碗学检;;基于相位编码的地震照明度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10 黄伟传;杨长春;范桃园;麻三怀;;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地震叠前数据的弹性阻抗非线性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童思友;南黄海地震资料多次波形成机理及压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慧峰;基于弹性波的地下管线水平导向钻随钻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春田;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系统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连山;廊固凹陷大兴砾岩体天然气藏评价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俊昌;大地电磁测深时间域拓扑处理去静态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雷克辉;下刚果盆地HauterA区块储层信息挖掘及勘探目标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陈强;高瓦斯矿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凌云;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反演的非线性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运宝;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灾害机理与钻前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贞刚;煤岩体破裂的微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攀登;基于OFDM的弹性波透地通信中调制技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安亮;弹性波透地通信信道探测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禹;煤岩双相介质弹性波场数值模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初剑;地震成像系统块体建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郭磊;近海浅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瑞敏;南海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朱琳;浅剖资料高精度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晓明;非零井源距VSP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美年;地震资料随机干扰压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晓军;贺振华;黄得济;;复杂地表的单程波动方程地震叠前正演(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6年01期

2 杜正聪,贺振华,王志,黄德济;变参考慢度Born近似傅氏偏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录明,罗省贤;相移加校正变范围三维叠前深度偏移[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胡光岷,贺振华,黄德济;基于TCP/IP协议的地震资料网络并行处理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数学检波器与波动方程地震叠前正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侯明才,陈洪德,田景春;晚古生代右江盆地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芳,温志峰,钟建华,李勇,王海侨;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的识别与测井解释[J];测井技术;2005年02期

8 罗平,张兴阳,顾家裕,汪圣国,林鹏;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露头的地球物理特征[J];沉积学报;2003年03期

9 顾汉明,王纬,陈国俊;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J];地球科学;2001年05期

10 张钋,刘洪,李幼铭;射线追踪方法的发展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建军;复杂构造成像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蒋先艺;基于二维与三维复杂结构模型正演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文晓涛;缝洞储层的地震检测及综合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正聪;缝洞储层地震波场正演与偏移[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郑四连;复杂储层地震波场正演与偏移[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金海;地质构造建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月;三维复杂介质的单程波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宁忠华;垂直定向裂缝介质的地震波特性与流体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杨俊;基于声学波动方程的偏移速度误差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吴永国;复杂地质体波动方程地震波场模拟与偏移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麦振洪,崔树范;近完美晶体X射线统计动力学[J];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2 James W.Rector;井间地震数据的多域分析和波场分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4年05期

3 陈朴深;全反射时的表面波特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4 宫培谦,高锡铭,李幼铭,束沛镒;深源远震波形反演介质层状结构[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4期

5 Peter S.Rowbotham;在井间地震反射处理中通过三维滤波实现波场分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2期

6 Mark Yan Schaack;西德克萨斯碳酸盐岩储层的井间高分辨率成象 第二部分:波场模拟和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6年02期

7 张建贵,宋守根,袁修贵,张荣峰;粘弹性介质地震波聚焦成像技术[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陈晓刚,明海,张国平,吴云霞,谢建平;SNOM 光纤锥微米区波场性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2期

9 魏建新,孟平,赵群;固体物理模拟实验:波场观测[J];石油物探;1997年02期

10 艾印双,郑天愉,许云;波动方程正反向延拓滤波[J];石油物探;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袁江华;陈景波;首皓;李幼铭;;大步长波场深度延拓的理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伟;王尚旭;;基于保角变换的角形裂纹波场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貅;薛国强;王妙月;;从瞬变电磁场到波场转换的研究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军;陶果;;井下偏心声源波场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宋建勇;张研;郑晓东;徐基祥;秦臻;;多尺度频率域全波形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静;王妙月;;频率域弹性波克希霍夫积分偏移[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宋建勇;张研;郑晓东;徐基祥;秦臻;;叠前频率域波动方程波形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杜启振;朱钇同;李芳;侯波;秦童;李宾;;多分量联合偏移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程剑斋;曹士坷;张力军;;MIMO系统的循环频率域分离与辨识[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阮百尧;;三维地形频率域人工源电磁场的边界元模拟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帅;[N];科技日报;2007年

2 高丽辉;[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黄琦;[N];中国航天报;2004年

4 本报通讯员 赵家彬 本报记者 顾春阳;[N];长春日报;2011年

5 王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特约撰稿人 西 华;[N];证券日报;2003年

7 尹辉;[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通讯员 张冀;[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梁勇;[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龚向前;[N];中国测绘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凌;小波束域波场的分解、传播及在地震偏移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魏建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场特性的物理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邓居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周建宇;井间地震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5 熊晓军;单程波动方程地震数值模拟新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皮红梅;双程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和照明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徐秀刚;复杂条件下CFP保幅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张慧;非均质储层双变网格正演模拟和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唐晖;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刘成斋;泥岩裂缝油藏地球物理特征与检测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敏;频率域高精度波场延拓算子构建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肖扬;改善低频噪音和波场影响的偏移成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堃;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偏移速度误差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卢秀丽;海底地震仪观测的粘弹性地层地震波场正演模拟[D];吉林大学;2004年

5 韩建彦;复杂地质体地震正演与偏移[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纪聪智;海相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何兵红;基于衰减介质的地震波数值模拟及吸收属性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王小青;基于MPI+CUDA的频率域二维波形正反演并行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陈高祥;地形起伏条件下的直接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刘桥;带权变指数索伯列夫空间W~(1,p(x))(Ω;v_0,v_1)的迹嵌入定理[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地震波探测地质构造复杂性的定量分析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2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