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两种构造样式成因及其不同大陆动力环境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6-10-23 15:10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

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两种构造样式成因及其不同大陆动力环境的分析探讨

钱祥麟  

【摘要】:正中国大陆板块是由显生宙时期不同时代的地质构造单元块体拼贴而成的复合大陆地壳,其现代大陆动力学特点是:一,构造运动主要依先存块体及其拼贴缝合带发生,也有沿新生构造线发生相对位移和抬升或裂陷;二,受两大动力推动:①自中生代中期以来太平洋板块对包括中国大陆区在内的亚洲大陆的汇聚俯冲消减的构造成因动力要素,并一直延续至今,但中生代和新生代是性质不同的两大阶段;②另一个动力源自印度板块自始新世中期起整体接触亚洲大陆,并致先存特提斯多岛洋关闭,从地震震源机制解和GPS实时运动矢量观观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分类号】:P546
【正文快照】:

中国大陆板块是由显生宙时期不同时代的地质构造单元块体拼贴而成的复合大陆地壳, 其现代大陆动力学特点是:一,构造运动主要依先存块体及其拼贴缝合带发生,也有沿新生 构造线发生相对位移和抬升或裂陷;二,受两大动力推动:①自中生代中期以来太平洋板块 对包括中国大陆区在内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天珧,SUH Mancheol,刘建华,阎晓蔚,CHOI Suckwon,姚长利,刘少华,戴明刚,徐亚;黄海深部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结合带在海区位置的地球物理研究[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2 钱祥麟;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3 郭福祥;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褶皱过程[J];地质学报;1998年01期

4 朱光,王勇生,牛漫兰,刘国生,谢成龙;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心起,舒良树,邓平,王彬,祖辅平;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J];地层学杂志;2003年03期

2 李武显,周新民;古太平洋岩石圈消减与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岩石圈消减与玄武岩底侵相结合模式的补充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01期

3 吴小奇;刘德良;李振生;杨强;;确定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分形法的探讨——以郯庐断裂浮槎山构造岩为例[J];中国地质;2006年01期

4 葛肖虹;马文璞;;东北亚南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轮廓[J];中国地质;2007年02期

5 徐亚;郝天珧;周立宏;肖敦清;高嘉瑞;袁淑琴;;位场小波变换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4期

6 陈洁;;潮汕坳陷地球物理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7 滕吉文;闫雅芬;王光杰;熊熊;;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壳、幔结构和陆内“俯冲”的耦合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8 胥颐;刘建华;郝天珧;刘劲松;李志伟;;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区岩石层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9 侯明金;朱光;Jacques Mercier;Pierre Vergély;王永敏;;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的动力学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J];地质科学;2007年02期

10 翟伟;李兆麟;孙晓明;黄栋林;梁金龙;苗来成;;粤西河台金矿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佐海;广西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侵位过程及构造解析[D];中南大学;2003年

2 张广良;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马东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合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3 钱存超;大别造山带南缘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与形成演化[D];西北大学;2006年

4 郭彤楼;十万大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D];同济大学;2004年

5 童劲松;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王勇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侯明金;江南隆起带(安徽部分)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与深部过程[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舒安鹏;地质构造和构造应力场对富溪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马庆佑;新疆博格达山的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的造山活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宋鹏;北黄海盆地前中生界基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谢天峰;南黄海重磁资料处理与断裂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义,刘国宏,张云银,张日华;合肥盆地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前景[J];安徽地质;2001年01期

2 刘国生,朱光,王道轩,宋传中,牛漫兰;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J];沉积学报;2002年02期

3 朱光;胶北蓬莱群的变形与变质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年03期

4 董树文,吴宣志,高锐,卢德源,李英康,何义权,汤加富,曹奋扬,侯明金,黄德志;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5 徐佩芬,刘福田,王清晨,从柏林,陈辉,孙若昧;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6 郝天珧,SUH Mancheol,王谦身,CHOI Suckwon,江为为,宋海斌,阎晓蔚,刘建华,姚长利;根据重力数据研究黄海周边断裂带在海区的延伸[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7 郝天珧,刘建华,Suh Mancheol,Choi Suckwon,阎晓蔚,刘振峰;黄海及其邻区深部结构特点与地质演化[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8 郝天珧,刘伊克,段昶;根据重、磁资料探讨中国东部及其邻域断裂体系[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S1期

9 肖文交,周烑秀,杨振宇,赵西西;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10 赵宗举,杨树锋,陈汉林,竺国强,周进高;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J];地质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贵忠;王艺芬;佘宏全;边千韬;周瑞;罗小全;;华北克拉通西北缘中元古代火山岩特征与成矿作用[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2 刘健;李印;凌明星;孙卫东;;白云鄂博矿床基底岩石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化学;2011年03期

3 张旗;;志留—泥盆纪华北高地的猜想:从甘肃的研究说起[J];甘肃地质;2011年02期

4 邵济安;魏春景;;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麻粒岩捕掳体的岩石学及其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5 夏明哲;夏昭德;卢荣辉;姜常义;;龙首山地块的归属问题:来自地壳结构和中—新元古代地层的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6 赵瑞幅;郭敬辉;彭澎;刘富;;恒山地区古元古代2.1Ga地壳重熔事件:钾质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Hf-Nd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7 董春艳;王世进;刘敦一;王金光;颉颃强;王伟;宋志勇;万渝生;;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地壳演化和荆山群形成时代制约——胶东地区变质中-基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8 翟明国;;克拉通化与华北陆块的形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9 刘岩;;翟明国:厚重地学承载家国深情[J];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13期

10 王蓉;张保民;;福建龙海牛头山新生代玄武岩橄榄岩包体的水[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祥麟;;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两种构造样式成因及其不同大陆动力环境的分析探讨[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高山;Roberta L.Rudnick;许文良;刘勇胜;袁洪林;柳小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和壳幔交换作用:证据与思考[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徐佩芬;Zhao Dapeng;;华北克拉通的岩石圈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阎国翰;蔡剑辉;任康绪;牟保磊;李凤棠;;华北克拉通碱性岩和基性-超基性岩25亿年来ε_(Nd)值的演化与源区两次富集及三次转型[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赵亮;;应用地震波横波分裂观测研究华北克拉通的上地幔形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凌;程骋;危自根;;华北克拉通边界带区域深部结构的特征差异性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7 许文良;杨承海;杨德彬;裴福萍;;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高镁闪长岩:陆壳加厚与岩石圈拆沉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汪方跃;高山;牛宝贵;张宏;;承德地区-114Ma大北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作用的制约[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翟明国;;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前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江海;侯贵廷;黄雄南;钱祥麟;张志强;;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贤;[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党琦;[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李学;[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刘亮明;[N];西藏日报;2002年

5 记者 滕艳;[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郗业非 梁懿娴;[N];国际商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游雪晴;[N];科技日报;2009年

8 ;[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云中;[N];国际商报;2001年

10 吴虹滨;[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小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壳幔交换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武岩;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王安东;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及深源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钟长汀;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年代学与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杨承海;鲁西中生代高镁闪长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晓蕊;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科学数据的管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郑培玺;冀东—辽西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壳演化[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微;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演化—来自火成岩与深源捕虏体(晶)证据[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德彬;蚌埠隆起区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均红;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马金龙;华北克拉通西部河北阳原和山西大同新生代玄武岩及幔源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3 吕作勇;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4 王晓蕊;辽西早白垩世四合屯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王舫;华北克拉通集宁地区孔兹岩系的岩石学和变质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健;辽西台里地区花岗质岩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7 胡俊良;中条山—嵩山地区ca. 1.75Ga基性岩墙群的成因与构造环境[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孟凡雪;内蒙宁城道虎沟火山岩的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汪方跃;河北承德盆地大北沟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肖媛媛;中国东部承德盆地大北沟高Ti安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研究——认识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关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0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8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