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1:06

  本文关键词: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综合认识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化验分析等资料,从油源条件、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方面,对研究区的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长6油藏属于岩性油藏,油水界面不明显,油水同储,无纯油层,产油层多数为油水同层。长6~1—长6~4共4个砂层组中长6~1油层最为发育,向下油层厚度逐渐变薄,油层分布面积逐渐减小。长6~1三个小层中尤以长6~(1-1)含油性最好。油层在纵向上的分布特点是层薄而多。横向变化快,连通性较差,多呈现孤立状透镜体分布。研究区位于长7烃源岩有利分布区的边缘位置,生烃量相对较少,造成砂层厚度大而油层厚度较小,说明油源条件是油水分布主控因素。长6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油层主要分布于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河道主砂体上。长6~1、长6~2的优质储盖组合也使其含油性优于长6~3、长6~4。储层岩性、物性和储盖组合对油水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区低幅度鼻状隆起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较小。长6储层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对油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率的韵律性、隔夹层及平面物性分布方面。正韵律的中下部及反韵律的中上部,一般油层较发育;隔夹层对流体的隔绝和封挡作用影响了油气的垂向、侧向运移和聚集;平面上物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一般含油性较好。
【关键词】:蟠龙油田 长6 油水分布 控制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7
  • 1.2 研究现状7-10
  • 1.2.1 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现状7-8
  • 1.2.2 蟠龙油田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
  • 1.4 创新点10-11
  • 1.5 完成工作量11-12
  • 第二章 地层与构造特征12-21
  • 2.1 研究区位置12-13
  • 2.2 地层特征13-17
  • 2.2.1 地层划分依据13-15
  • 2.2.2 地层特征15-17
  • 2.3 构造特征17-21
  • 2.3.1 区域构造背景17-18
  • 2.3.2 研究区构造特征18-21
  • 第三章 沉积特征21-38
  • 3.1 区域沉积背景21-23
  • 3.2 沉积构造23-24
  • 3.3 测井相特征24
  • 3.4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24-25
  • 3.5 单井相分析25-27
  • 3.6 沉积相剖面特征27-29
  • 3.7 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29-38
  • 第四章 储层特征38-53
  • 4.1 岩石学特征38-40
  • 4.2 孔隙结构特征40-42
  • 4.2.1 孔隙类型40-41
  • 4.2.2 孔隙结构41-42
  • 4.3 物性特征42-45
  • 4.3.1 物性基本特征42-44
  • 4.3.2 物性影响因素44-45
  • 4.4 成岩作用45-47
  • 4.4.1 主要成岩作用45-47
  • 4.4.2 成岩演化阶段47
  • 4.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47-53
  • 4.5.1 层内非均质性47-50
  • 4.5.2 层间非均质性50-51
  • 4.5.3 平面非均质性51-53
  • 第五章 油水分布特征53-61
  • 5.1 油藏特征及类型53-54
  • 5.2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54-56
  • 5.3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56-61
  • 第六章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61-72
  • 6.1 油源的控制作用62-63
  • 6.2 沉积相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63-66
  • 6.3 鼻状构造的控制作用66-69
  • 6.4 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69-72
  • 主要结论和认识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亚妮;;X地区A区块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32期

2 王晗;;井楼油田北区油水分布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4期

3 曹晓静;刘华;曹修恒;;文234块储层连通性及其油水分布关系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8期

4 戴丽君,卢焱,杨丙中;快速探测采油区油水分布状态的新途径[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闫长辉;刘遥;陈青;;利用动态资料确定碳酸盐岩油藏油水分布——以塔河6号油田为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9年02期

6 赖生华,刘文碧,彭军,李德发,周文,余谦;利用动态平移法研究某油田油水分布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冯松;欧成华;蒋书虹;;姬塬油田堡子湾区特低渗油藏油水分布相控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马强;刘长亮;常森;王涛;;薛岔地区长6油层组油水分布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2年03期

9 方文杰;王海桐;鞠治学;;吴仓堡地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控制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3年02期

10 陈世加;张纪智;姚泾利;路俊刚;文延春;漆娟;张静;;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成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荻楠;;特低渗透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朱启海 朱敬凝;38年老区如何实现负递减?[N];中国石油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鹏嵩;河南井楼中区H3Ⅲ油组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李朋;HD111井区油水分布特征及开发机理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文博;蟠龙油田A区长2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4 郭凤潇;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5 仇翠莹;大庆油田太北开发区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6 李辉;塔河油田十二区西部奥陶系油藏油水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杜凯;塔河12区奥陶系缝洞油藏油水分布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达;永乐油田区块油水分布规律及有效开发方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9 关宇;高20区块复杂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分布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徐光波;头台油田扶余油层油水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蟠龙油田A区长6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4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