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浙江省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20 18:16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浙江省治岭头金矿位于绍兴—龙泉金银、铜、铅锌、钼成矿带西南部,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金矿床,围岩蚀变广泛发育。围岩蚀变是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推断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和沉淀机理,阐明矿床成因,同时对矿产勘查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次研究工作采集了西矿段Ⅴ号和Ⅵ号矿体的典型蚀变岩样品及其上覆火山岩样品,开展了围岩蚀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旨在推断成矿作用过程、探讨矿床成因,为西矿段深部及矿区外围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系统的岩矿鉴定表明,该矿床主要发育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及菱锰矿化等围岩蚀变类型。根据矿物间的穿切关系,可将成矿作用划分为三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金阶段;(2)石英-菱锰矿-黄铁矿-金阶段;(3)石英-方解石化阶段,其中第(1)、(2)阶段是主成矿阶段。蚀变矿物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从矿体到围岩可以划分为四个蚀变带:强硅化带、弱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沿矿体走向,蚀变强度整体上呈波动性变化,与矿体呈透镜状产出特征一致。其中硅化、黄铁矿化、菱锰矿化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整体上呈现出与上述三种蚀变相反的变化趋势,而方解石化分布变化规律较复杂。硅化、黄铁矿化、菱锰矿化是矿区深部及外围找寻同类型金矿床的重要标志,其中菱锰矿化是寻找富矿段的标志。上覆火山岩岩矿鉴定表明,火山岩盖层内主要发育方解石化和黄铁矿化,与产于火山岩盖层中的铅锌矿化围岩蚀变类型相似,未见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硅化和菱锰矿化。分析表明,金矿化及围岩蚀变均发育在下元古界八都群变质岩中,未进入上覆中生代火山岩盖层,治岭头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无关。在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系统总结了蚀变岩和原岩的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并定量计算了围岩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和带出。计算结果表明,蚀变过程中Al2O3、Ti O2、P2O5为惰性组份;Si O2、Ca O、Mn O、Au、Ag、Cu、Pb、Zn等为明显带入组份;Fe2O3、Fe O、Mg O、K2O、Na2O、Ba、Sr等为明显带出组份。综合蚀变矿物时空分布特征、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讨论了蚀变带形成机理及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模式。根据围岩蚀变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推断治岭头金矿原始成矿热液流体应是富含Si、Ca、Mn、Au、Ag、Cu、Pb、Zn等组份的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矿区东部可能存在隐伏的燕山期花岗质成矿地质体。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西矿段Ⅵ号矿体深部找矿潜力。根据该矿体的蚀变类型、空间变化特征及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推断Ⅵ号矿体140中段以下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治岭头金矿 围岩蚀变类型 蚀变分带 质量迁移 深部矿体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10-12
  • 1.3 治岭头金矿以往地质工作12-13
  • 1.4 治岭头金矿以往科研工作13-14
  •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14-15
  • 1.6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15
  •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15-17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17-21
  • 2.1 自然地理概况17
  • 2.2 大地构造背景17-18
  • 2.3 区域地层18
  • 2.4 区域构造18-20
  • 2.5 区域岩浆岩20
  • 2.6 区域矿产20-21
  • 第3章 矿区地质概况21-27
  • 3.1 矿区地层21-22
  • 3.2 矿区构造22-23
  • 3.3 矿区岩浆岩23-24
  • 3.4 矿体特征24-27
  • 第4章 围岩蚀变特征27-35
  • 4.1 围岩蚀变类型27-28
  • 4.2 成矿阶段划分28-29
  • 4.3 矿体横向蚀变特征29-31
  • 4.4 矿体走向蚀变特征31-33
  • 4.5 上覆火山岩蚀变特征33-35
  • 第5章 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35-49
  • 5.1 常量元素特征35-42
  • 5.2 微量元素特征42-43
  • 5.3 蚀变过程中物质带入带出计算43-49
  • 第6章 西、中-东矿段成矿作用49-54
  • 6.1 围岩蚀变特征49
  • 6.2 矿物组合特征49-50
  • 6.3 流体包裹体特征50-51
  • 6.4 热液流向特征51-54
  • 第7章 蚀变带形成机理及矿床成因讨论54-60
  • 7.1 围岩蚀变带形成机理讨论54-56
  • 7.2 成矿时代及成因56-57
  • 7.3 Ⅵ号矿体深部找矿远景分析57-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虎,,林文通;浙江治岭头金矿床成因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2 刘建明;治岭头金银矿床成因讨论[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许金坤;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的特征及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1989年01期

4 胡雄健;浙江治岭头金矿成因新解[J];中国地质;1993年04期

5 梅建明;浙江遂昌治岭头金矿床的石英标型[J];现代地质;2001年02期

6 吴香尧;浙江治岭头金矿蚀变作用过程金的活化运移与富集[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张亚雄;浙江治岭头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胡雄健,陈程华,李春忠;浙江治岭头金矿床成矿条件探讨[J];贵金属地质;1993年03期

9 濮为民;浙江省遂昌县治岭头矿区铅、锌、硫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8年05期

10 张丕富;吴锡生;;治岭头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统计分析[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小平;华杰雄;钱建民;高三华;;浙江省遂昌县治岭头金矿成矿构造特征[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岳树勤;王文瑛;;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中硫铜矿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3 王华田;朱韶华;;治岭头金银矿床找矿前景新识[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3)[C];198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超;浙江省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6年

2 卢新哲;遂昌治岭头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