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古龙南地区古693、大146区块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07:05

  本文关键词:古龙南地区古693、大146区块流体识别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龙南地区古693、大146区块位于齐家-古龙凹陷的南部,目的层葡萄花油层受西部和北部沉积体系控制,储层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部分地区存在低阻油层,油水同层发育明显,原有提交探明储量时期建立的标准应用于现有开发井时油水识别率低,给油气层的识别、评价和射孔选层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本文从研究区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的关系入手,分别从岩性、泥质含量、粒度、粘土类型、阳离子交换量、孔隙结构、地层水等方面对GR、SP、DT和Rt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影响情况,指出了泥质含量高、粘土矿物导电能力强、储层微孔隙水饱和度高是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在油水层识别难的机理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对流体性质变化敏感的参数LLD/ILD、Rt/(1-Vsh)、Rt*φ2、SP/Rt,分别与DT、SP和Vsh建立流体识别图版,确定Rt*φ2-SP、SP/Rt-DT图版适用于本区流体识别,图版精度达到87.5%;应用岩心、试油及测井资料,建立了有效厚度物性和电性标准、有效厚度夹层标准;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泥质含量模型、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解释模型;建立了阿尔奇、变参数阿尔奇、印度尼西亚模型,并在低阻成因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背景导电的饱和解释模型,通过密闭取心井计算结果对比,确定基于背景导电的饱和度解释模型为本区饱和度解释模型;共刻画出34个油水同层井区,同层区饱和度主要分布在30-50%区域。并应用测井饱和度计算结果对油水同层井区,按饱和度分0-30%、30-50%、50%以上进行了定量分级刻画。
【关键词】:古龙南地区 储层四性 流体识别 岩心刻度测井 解释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2
  •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12-16
  • 1.1 构造、断裂特征12-13
  • 1.2 沉积特征与油层划分13-14
  • 1.3 地层水矿化度特征14-16
  • 第二章 研究区四性关系研究16-27
  • 2.1 曲线深度校正16
  • 2.2 测井曲线标准化16-17
  • 2.3 油层储层“四性”关系及典型油层、水层特征17-20
  • 2.3.1 储层四性特征17-18
  • 2.3.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18-19
  • 2.3.3 典型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特征19-20
  • 2.4 测井曲线影响因素分析20-27
  • 2.4.1 低电阻率油层的电阻率界限值确定20-21
  • 2.4.2 曲线影响因素分析(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研究)21-27
  • 第三章 流体识别方法研究27-57
  • 3.1 流体识别方法27-30
  • 3.1.1 LLD/ILD识别流体27-28
  • 3.1.2 LLD/(1-Vsh)识别流体28
  • 3.1.3 Rt×Ф×Ф识别流体28-29
  • 3.1.4 ΔSP/Rt识别流体29-30
  • 3.1.5 分区建立识别流体标准探讨30
  • 3.2 有效厚度下限30-33
  • 3.2.1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30-32
  • 3.2.2 有效厚度电性标准32-33
  • 3.3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建立33-57
  • 3.3.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33-37
  • 3.3.2 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37-38
  • 3.3.3 渗透率计算模型38-41
  • 3.3.4 分区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41-52
  • 3.3.5 地层水电阻率Rw确定52-53
  • 3.3.6 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优选53-56
  • 3.3.7 分区建立含油饱和度模型探讨56-57
  • 第四章 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57-67
  • 4.1 平面油水分布规律58-61
  • 4.2 纵向油水分布规律61-64
  • 4.3 油水同层发育区的定量刻画64-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0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栋;贺振华;黄德济;;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与应用分析[J];石油物探;2009年02期

2 牛宝童;李导;胡晓丽;;流体识别因子提取中C的取值[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8期

3 贺振华;王栋;;扩展流体识别因子及应用[J];矿物岩石;2009年04期

4 许平;文晓涛;雷芬丽;贺振华;;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5 李杨;贺振华;黄德济;程刚建;宋洪勇;;流体识别因子试验分析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0年06期

6 宁忠华;贺振华;黄德济;;基于地震资料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J];石油物探;2006年03期

7 江伟;李录明;赵俊省;;多参数交会流体识别方法及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3期

8 许辉群;桂志先;曾勇;;噪音背景下流体识别应用方法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8期

9 孔康乐;赵澎度;孟燕;;流体识别因子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0期

10 李杨;付文博;贺振华;黄德济;;基于S地区井震资料的流体识别[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振华;王栋;黄德济;;扩展流体识别因子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肖立志;;核磁共振在地层流体识别和定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张大海;谢月芳;;同时反演对岩性和流体识别的应用[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肖丽;范晓敏;马宏宇;;GR-RD交会图法在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邹文;基于地震资料的流体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郝前勇;岩石弹性参数反演与流体识别方法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李鹏举;核磁共振T2谱反演及流体识别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倪根生;致密气藏的储层特征与流体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亚丽;复杂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郭越;碳酸盐岩储层测井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王学才;古龙南地区古693、大146区块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沈洪涛;基于纵波资料的流体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国福;多参数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江伟;多参数流体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盖海洋;基于岩石物理的流体识别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王栋;AVO分析与流体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富会;查48区块高台子油层流体识别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10 宁忠华;垂直定向裂缝介质的地震波特性与流体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古龙南地区古693、大146区块流体识别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2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