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洋酸化与海岸带生源要素和微量元素归趋及形态的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4:20

  本文关键词:海洋酸化与海岸带生源要素和微量元素归趋及形态的相互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酸化 生源要素 微量元素 归趋 形态 相互作用


【摘要】:除海洋碳系统之外,海洋中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环境将大范围地受海洋酸化的影响。与碳化学受酸化影响相似,海水中存在酸碱平衡的其他弱酸也将受到CO32-浓度降低、HCO3-浓度增加以及溶解态CO2浓度增加的影响。酸化将引发这类物质进行与p H值降低相关的形态转化和介质迁移。但关于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元素形态和归趋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因此,研究生源要素和微量元素形态和归趋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及作用机制,以及他们在未来高CO2海洋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是非常必要的。本学位论文设计并模拟不同程度的海水酸化(p H≈8.0、7.5、7.0),研究了不同程度酸化前后上覆海水、间隙水、沉积物及悬浮颗粒物中几种生源要素(C、N、P、Si)和微量元素(Pb、Ni、Sc、V、Cd、Mn、Fe、Cu、Zn、Hg、As、Cr)浓度和赋存形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海水-沉积物系统中生源要素和微量元素形态和归趋对酸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对莱州湾西南部海岸带水体中生源要素和p H的调查,考察了实际海岸带体系中生源要素与酸化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莱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微量元素(Cd、Cr、Cu、Hg、Ni、Pb、Zn、As)的调查,考察了莱州湾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预测了酸化对莱州湾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影响,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结果和认识。海水酸化可能促使更多的营养盐从体系的其他介质迁移到上覆水中。模拟酸化导致上覆水中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4-P)、溶解态硅酸盐(DSi)含量增加,从p H≈8.0降低到p H≈7.0,增加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7.7%、48.8%、153%、23.6%和13.1%,分别在模拟实验的第1 d、30d、60 d、7 d和30 d达到,而使硝态氮(NO3-N)含量降低;随酸化时间延长上覆水中TN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酸化对上覆水中氮的影响随时间延长减弱;随酸化程度增加和酸化时间延长,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硅酸盐(DSi)含量持续增加,说明酸化对上覆水中硅的影响随时间延长增强。间隙水中TN、NH4-N和DSi含量随酸化增加,而NO3-N、NO2-N、TP和PO4-PII含量随酸化降低,从p H≈8.0降低到pH≈7.0,降低幅度分别在模拟实验的第30 d、30 d、60 d和60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2%、79.6%、83.8%和93.2%;说明酸化导致更多的NH4-N和DSi迁移到间隙水,而使NO3-N、NO2-N和PO4-P从间隙水迁出。从p H≈8.0降低到p H≈7.0,沉积物中的无机碳(DIC)、TN和TP含量随酸化降低,降低的最大幅度分别为:79.2%、26.3%和13.9%,分别在模拟实验的第15 d、1 d和7d达到,说明酸化促进了它们从沉积物中的迁出;程度为p H≈8.0的酸化对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随酸化程度加剧,沉积物中松散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自生态磷含量随酸化降低,它们受酸化影响大小顺序为:自生态磷铁结合态磷松散结合态磷。悬浮颗粒物中的DIC含量随酸化降低,在模拟实验进行的第1 d就达到最大值66.7%;TN含量在模拟酸化30 d前随酸化增加,30 d后随酸化降低,最大幅度为22.9%;而TP、无机磷(IP)和生物可利用磷(Bia P)含量随酸化增加,增加量随时间变化基本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说明酸化可能导致更多的磷迁移到悬浮颗粒物中。海水酸化可能导致沉积物中的Fe和Mn向上覆水溶出,溶出最大量可分别达到48.2%和45.9%。Fe和Mn的溶出可能导致在沉积物中与铁锰氧化物结合存在的大部分元素含量降低。沉积物中V、Zn、Pb、As、Cr和Cu的含量随酸化降低,中长期酸化(15d)对各元素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大致为:AsFeMnVCrZnPbCu;沉积物中Ni和Co的含量随酸化增加,影响大小顺序为:CoNi;沉积物中Sc和Cd的含量对酸化不敏感;模拟酸化对沉积物中的Ca和Μg含量影响不大,可能会导致Na含量有所降低;短期酸化(7 d)可能使沉积物中Al含量有所升高,而中长期酸化可能导致沉积物中Al含量减少。悬浮颗粒物中Zn、Mn、V、Ni和Sc的含量随酸化降低,中长期酸化(长于15 d)对各元素含量影响大小顺序大致为:NiZnMnScV;悬浮颗粒物中Fe和As含量随酸化增加,影响大小顺序为:FeAs;悬浮颗粒物中Pb、Cr、Cu、Co和Cd含量对酸化不敏感。各种微量元素的不同赋存形态受酸化影响各不相同,多数元素的酸可溶态和可还原态受酸化影响较大。营养盐含量的增加,特别是DIN和DSi含量的增加可能加剧莱州湾西南海岸带水体的酸化,该区域的酸化对营养盐结构变化不敏感。莱州湾西南岸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As、Cr、Cu、Ni、Pb和Zn处于无污染和低生态风险状态;而Cd和Hg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度到中高等风险状态。酸化可能影响莱州湾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导致某些重金属从沉积物溶出,对该区域Cd和Hg的影响值得引起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锦峰;高学鲁;周凤霞;李培苗;庄文;;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J];海洋环境科学;2015年04期

2 张锦峰;高学鲁;李培苗;庄文;周凤霞;;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及其毗邻河流水体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J];海洋通报;2015年02期

3 张锦峰;高学鲁;庄文;李培苗;周凤霞;;莱州湾渔业资源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4年03期

4 马晓国;高忠本;;环境样品中汞形态分析技术的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2期

5 何瑶;黄清辉;刘颖;陈玲;;砷形态分析方法及其样品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09年03期

6 蒋增杰;方建光;张继红;毛玉泽;王巍;;桑沟湾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J];环境科学;2007年12期

7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郑国侠;袁华茂;;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环境科学;2006年10期

8 唐启升;苏纪兰;孙松;张经;黄大吉;金显仕;仝龄;;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2期

9 刘素美,江文胜,张经;用成岩模型计算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以渤海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宋金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J];海洋科学;2000年07期



本文编号:1294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94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