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热带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主模态的分类及其与ENSO的联系

发布时间:2017-12-16 04:21

  本文关键词:热带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主模态的分类及其与ENSO的联系


  更多相关文章: 热带印度洋 年际变化主模态 三类IOD 三类IOB ENSO 演化链


【摘要】:本文使用观测资料、大气-海洋耦合模式以及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热带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的多种类型及其与太平洋年际变化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通过观测与多模式对比分析了气候模式中El Nino-South Isolation (ENSO)与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化的海盆一致(Indian Ocean Basin-wide, IOB)模态与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模态之间关系的模拟能力。在确定模式对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SST之间关系的模拟能力后,借助模式控制实验结果样本多的优越性,对热带印度洋的海盆一致模态和偶极子模态分类,并针对IOB、IOD模态分别揭示了不同类模态所对应物理过程的一致性和差异;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反映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SST年际变化主模态之间相互影响和转化的演化链,为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主要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依据IOB模态的持续性,首次将IOB模态分为三类:第一类IOB模态自1月形成会一直持续到9月,称为持续型IOB模态;第二类正(负)IOB模态在6月转化为正(负)IOD模态,称为同位相转换型IOB模态;第三类正(负)IOB模态可以在6月转化为负(正)IOD模态,称为反位相转换型IOB模态。指出了观测(模式)中三类IOB分别占总IOB的38%(53%)、29%(23%)和33%(24%)。揭示了5-6月澳大利亚高压异常导致了澳大利亚以北表面风场和局地SST异常,该海域的SST南北差异与海面风相互作用在不同年份的差异,导致IOB在6月以后出现持续,向IOD同位相转换或向IOD反位相转化的三种可能性。2.针对有关IOD模态是否独立于ENSO的争议,依据IOD模态的不同触发条件,首次将自然界中较常发生且在秋季达到峰值的IOD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沃克环流异常导致的IOD,该类与ENSO同时出现并同时发展,约占总IOD的40%;第二类,由春季的IOB转变为秋季的IOD,热带印度洋(澳大利亚以北与南海)纬向(跨赤道)SST梯度是其激发机制,约占总IOD的30%;第三类,由越赤道气流异常激发出来的IOD,约占总IOD的10%。三类IOD的触发条件不同,但是发展过程却都是由热带印度洋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导致。3. 赤道太平洋、印度洋大气环流的齿轮式耦合效应(吴国雄和孟文,1998)确实存在,但有其适用范围。本文对齿轮效应进行了验证和修正。齿轮效应适用于与厄尔尼诺/拉尼娜同时发展起来的第一类IOD:但是对于在厄尔尼诺次年出现的第二类IOD,印度洋的沃克环流异常发展对应着太平洋沃克环流异常的消亡,两者呈反向变化,因此齿轮效应不适用;印度洋自身海气相互作用激发出的独立型IOD,印度洋沃克环流异常增强,但是太平洋大气环流基本没有变化,因此齿轮效应在这里也不适用。4.利用气候模式控制实验长达500年样本多的优势,首次提出热带印度洋年际变化的IOB模态与IOD模态,并不都是与ENSO存在密切的联系:对于形成晚(6月以后)强度较弱的厄尔尼诺(拉尼娜),在其发展期并不对应印度洋秋季达到峰值的正(负)IOD和次年春季的正(负)IOB模态;而对于形成早(5月以前)且强度较强的厄尔尼诺(拉尼娜),则存在一个热带太平洋、印度洋SST年际变化主模态相互影响和转化的演化链:在早春就开始生成的厄尔尼诺,会在夏初6月激发第一类正IOD(约40%),这类正IOD与厄尔尼诺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增强,绝大多数会在厄尔尼诺达到峰值之后导致热带印度洋出现正IOB模态。正IOB在次年夏初(6月)会出现持续、向IOD同位相转化或向IOD反位相转化的三种可能性:同位相转化型正IOB能够抑制厄尔尼诺向拉尼娜的转化。持续型正IOB和反位相转化型正IOB,都有助于使得厄尔尼诺转化为拉尼娜。在这个演化链上,从厄尔尼诺的发展到其减弱或转化为拉尼娜的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正IOD与正IOB的生成、发展、转化和衰亡,它们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反之亦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2;P73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荣辉,张人禾,张庆云;The 1997/ 98 ENSO Cycle and Its Impact on Summer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0年03期

2 蔡怡;ENSO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2年03期

3 蔡学湛,吴滨,温珍治;RELATIONSHIP BETWEEN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ENSO AND ITS INFLUENCE ON RAINFALL DISTRIBUTION OF RAINY SEASON IN FUJIAN[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3年01期

4 王绍武,朱锦红,蔡静宁,闻新宇;近500年ENSO时间序列的建立与分析[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朱艳峰,陈隆勋,宇如聪;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A ANOMALOUS CLIMATE VARIATION AND ENSO CYCLE ON THE QUASI-FOUR-YEAR SCALE[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4年01期

6 何卷雄,余志豪,杨修群;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and ENSO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alyzed with Method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5年01期

7 陈奕德;张韧;蒋国荣;;近年来国内ENSO研究概述[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8 李晓燕,翟盘茂,任福民;气候标准值改变对ENSO事件划分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9 ;Relationship and its instability of ENSO--Chinese variations in droughts and wet spell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7年01期

10 许武成;王文;马劲松;徐邓耀;;1951-2007年的ENSO事件及其特征值[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一种综合监测两类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指标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2 孟祥凤;吴德星;林霄沛;;ENSO相关的温跃层异常信号传播特征及机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孟祥凤;吴德星;林霄沛;;ENSO相关的温跃层异常信号传播特征及机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两类ENSO事件监测指标的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熠;杨修群;;年际尺度北太平洋副高对ENSO事件的触发作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杨庆萍;王苏;高中卫;郑扬;;ENSO事件与洪泽湖月进湖水量关系[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严军;刘健文;;基于神经网络—奇异谱分析的ENSO指数预测[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海军;;增暖气候背景下的温和ENSO[A];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邓兴旺;;ENSO事件与夏季旱涝异常之关系初探[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赵亮;邹力;;与ENSO有关和无关的年份江、淮旱涝可能成因探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翟盘茂 赵宗慈;ENSO监测和预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1年

2 国信期货 曹彦辉 侯雪玲;ENSO对全球农产品生产的影响[N];期货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张培群;冷静看待持续的厄尔尼诺“热”[N];中国气象报;2014年

4 李丹;学笃风正科研路[N];中国气象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进;ENSO对热带太平洋时间平均态的整流效应[D];南京大学;2015年

2 徐鹏;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及动力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李扬;热带太平洋冷舌模态及其对ENSO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4 张t,

本文编号:1294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94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