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1 21:44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年

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

方磊  

【摘要】: 本论文进行基于流线跟踪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的计算与分析。基于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将流场分为边界层外的无粘流场和边界层内粘性主导的区域。用CFD方法求解无粘流场得到气流边界层外缘参数,用表面流函数的方法得到流线的精确分布;在理论与半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高超声速气动热的计算。 首先,对国内外发展的各种高超声速气动热的数值计算方法与工程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类和比较,明确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精确度与不足之处等。 本文运用了表面流函数的概念,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表面流函数与表面流线的关系;然后运用结构化网格求解三维Euler方程,计算得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边界层外缘无粘流场气流参数;最后利用无粘流场气流参数和表面流函数的方法计算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精确表面流线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有攻角和无攻角的情况下均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为进一步精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的气动加热奠定了基础。 在边界层内部,基于已有的流线分布,在小横向流近似和高冷壁假设下,采用相似性方法、参考焓方法、局部相似性等方法来确定飞行器表面的气动加热。通过对有详尽实验数据的钝双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经典的热流公式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概念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 本文的工作实现了数值计算与工程方法的耦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表面热流分布,既克服了纯工程算法难以求解复杂外形物面参数的缺点,计算量又小于纯数值算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为热环境的预测提供了依据,可以作为“高超声速气动热快速计算软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V21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绪论14-28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14-16
  • 1.2 高超声速流动的流场特性16-18
  • 1.3 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的国外研究现状18-21
  • 1.3.1 数值计算方法18-19
  • 1.3.2 工程方法19-21
  • 1.4 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的国内研究现状21-23
  • 1.4.1 数值计算方法21-22
  • 1.4.2 工程方法22-23
  • 1.5 数值方法与工程方法计算气动热的比较23-26
  • 1.5.1 数值方法的特点与不足23-26
  • 1.5.2 工程方法的特点与不足26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26-27
  • 1.7 本文的创新点27-28
  • 第二章 边界层外的数值计算方法28-39
  • 2.1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流体力学模型28-31
  • 2.1.1 数值计算中的假设28
  • 2.1.2 网格生成28
  • 2.1.3 数学模型28-29
  • 2.1.4 边界条件的处理29
  • 2.1.5 流体物性的处理29-31
  • 2.2 高超声速钝头体模型算例分析31-33
  • 2.2.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31
  • 2.2.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31-33
  • 2.3 高超声速钝双锥模型算例分析33-38
  • 2.3.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33-34
  • 2.3.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34-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高超声速无粘表面流线的生成计算39-51
  • 3.1 无粘表面流线计算的常用方法介绍39-41
  • 3.1.1 跟踪流线法39-40
  • 3.1.2 几何流线法40-41
  • 3.2 本文无粘流线的求解方法41-44
  • 3.2.1 表面流函数生成流线的推导41-42
  • 3.2.2 钝体表面流线的生成计算42-44
  • 3.2.2.1 预估流出点43
  • 3.2.2.2 对预估流出点进行修正43-44
  • 3.3 流线处理技术44-46
  • 3.3.1 驻点单元的求取方法44
  • 3.3.2 伪驻点单元的鉴别44
  • 3.3.3 有攻角情况下驻点单元的求取44-45
  • 3.3.4 流函数连续累加问题45
  • 3.3.5 网格处理中大单元与重复单元问题45
  • 3.3.6 鞍点单元流线的处理45-46
  • 3.4 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流线示意图46-49
  • 3.4.1 高超声速钝头体模型流线计算46-47
  • 3.4.2 高超声速钝双锥模型流线计算47-49
  • 3.5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高超声速气动热的计算与分析51-75
  • 4.1 本文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方法介绍51-56
  • 4.1.1 利用无粘数值结果确定边界层外缘参数51
  • 4.1.2 利用正激波后的等熵条件确定边界层外缘参数51-53
  • 4.1.3 小横向流近似和高冷壁假设53
  • 4.1.4 局部相似性方法53
  • 4.1.5 参考焓方法53-54
  • 4.1.6 高温空气物性的修正54-56
  • 4.2 本文气动热计算方法56-71
  • 4.2.1 钝体绕流高超声速层流边界层方程驻点相似解和局部相似解56-63
  • 4.2.1.1 层流边界层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57-58
  • 4.2.1.2 方程的变换和变换后的边界条件58-60
  • 4.2.1.3 平衡边界层方程的驻点解60-62
  • 4.2.1.4 平衡层流边界层的非驻点相似解62-63
  • 4.2.2 零攻角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63-70
  • 4.2.2.1 驻点加热63-64
  • 4.2.2.2 本文驻点热流的求解64-67
  • 4.2.2.3 非驻点加热67-70
  • 4.2.3 有攻角轴对称体飞行器热流密度70-71
  • 4.3 高超声速钝双锥气动热计算与分析71-74
  • 4.3.1 驻点区域热流计算71-72
  • 4.3.2 非驻点区域热流计算72-74
  • 4.4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5.1 对研究工作的总结75
  • 5.2 对研究工作的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2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泉华;朱辉玉;胡远;王刚;樊菁;;高超声速前台阶绕流的计算分析[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2 毛枚良;徐昆;邓小刚;陈坚强;;动能BGK方法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林贞彬;林建民;高冰;郭大华;;爆轰在激波风洞试验中的应用[A];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朱辉玉;王刚;孙泉华;樊菁;;高超声速飞行气动热数值模拟的几个关键因素[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5 李素循;;高超声速飞行中的气动力与热环境问题[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6 李素循;;高超声速飞行中的气动力与热环境问题[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7 樊菁;;高超声速流动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洪;范绪箕;;飞行器超音速绕流流场气动热计算[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王发民;姚文秀;雷麦芳;;乘波飞行器的基础问题[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10 张石玉;;气动热流辨识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锋 党委书记 郭京朝;[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温泉;[N];中国航天报;2009年

    3 ;[N];科技日报;2000年

    4 ;[N];中国航天报;2008年

    5 洪安 于杰 记者  于莘明;[N];科技日报;2006年

    6 沈英甲 凌开业;[N];科技日报;2000年

    7 记者 钟贤 通讯员 钱滨 蔡铂 戴兰林;[N];湖北日报;2002年

    8 周建君 记者 赵波;[N];解放军报;2008年

    9 记者 刘思燕 通讯员 刘平;[N];中国航天报;2004年

    10 洪安 凌开业 庞虎;[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贺旭照;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数值模拟和超声速流动的区域推进求解[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3 潘勇;高超声速流场磁场干扰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田正雨;高超声速流动的磁流体力学控制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李瑜;助推—滑翔导弹弹道优化与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陈兵;空间推进算法及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陈小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移区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张钧波;高超声速弹箭头部气动热数值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吕丽丽;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蒋友娣;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和表面瞬态温度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亚;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与热环境的数值计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明;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气动热测量中的红外热图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张伟;高超声速流场微观瞬态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沈玲玲;空天飞行器再入过程中关键热结构的热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42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