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23:05

  本文关键词: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课题是以教研室自主研发项目“光纤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Fiber-Optic Gyroscop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的研究为背景的。温度漂移是影响光纤陀螺仪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光纤陀螺仪温度漂移的成因、规律及补偿方法。 首先,论文通过研究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光纤陀螺仪各主要光学器件的温度特性,确定了引起光纤陀螺仪温度漂移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温度误差模型形式。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了解了光纤陀螺仪在各种温度环境下的漂移情况。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光纤陀螺仪温度漂移的数学表达式,,并提出了两种光纤陀螺仪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一种是多元多项式温度补偿,另一种为神经网络温度补偿方法。前者简单方便,可以运用到工程实践中,而神经网络由于其网络的复杂性,暂时还不能运用到实践中,但其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实际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解决。 最后文章通过仿真证明了进行光纤陀螺进行温度补偿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光纤陀螺 捷联惯导系统 温度漂移 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V241.5
【目录】:
  • 第1章 绪论8-19
  • 1.1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8-15
  • 1.1.1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8-12
  • 1.1.2 光纤陀螺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12-15
  • 1.2 捷联式惯性导航技术15-18
  • 1.2.1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概述15-16
  • 1.2.2 捷联系统惯性仪表误差补偿技术16-18
  • 1.3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8
  • 1.4 本章小结18-19
  • 第2章 光纤陀螺受温度影响机理19-32
  • 2.1 光纤陀螺原理19-21
  • 2.2 影响光纤陀螺仪精度的主要因素21-23
  • 2.3 各个光学器件的温度特性23-31
  • 2.3.1 光源23-27
  • 2.3.2 光纤环27-30
  • 2.3.3 相位调制器的温度效应30-31
  • 2.3.4 光电探测器受温度的影响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温度补偿建模32-47
  • 3.1 光纤陀螺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和零漂指标的物理含义32-34
  • 3.2 光纤陀螺温度试验研究与分析34-38
  • 3.2.1 不同的光纤陀螺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4
  • 3.2.2 不同的温度对光纤陀螺的影响34-37
  • 3.2.3 温度梯度对光纤陀螺有影响37-38
  • 3.3 温度补偿的建模38-46
  • 3.3.1 建模与模型的关系38-39
  • 3.3.2 建模的步骤39-41
  • 3.3.3 回归分析41-42
  • 3.3.4 数据拟合方法----最小二乘法42-44
  • 3.3.5 多项式模型44-45
  • 3.3.6 补偿结果及实现45-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神经网络运用于温度补偿47-62
  • 4.1 神经网络特点和理论基础47-51
  • 4.1.1 神经网络特点47-48
  • 4.1.2 理论基础48-51
  • 4.2 BP神经网络在光纤陀螺温度补偿中的应用51-60
  • 4.2.1 多层前向BP神经网络51-56
  • 4.2.2 基于多层前向BP网络的光纤陀螺温度补偿56-60
  • 4.3 多项式拟合与神经网络方法的比较60-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温度补偿对初始对准的影响62-74
  • 5.1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原理62-63
  • 5.2 对准技术及仿真63-73
  • 5.2.1 粗对准阶段63-65
  • 5.2.2 精对准65-73
  • 5.3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邵武;贺毅;徐胜红;郭少军;;舰载导弹捷联惯导系统原位标定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9期

2 张崇猛;王戈;杨涛;王夙歆;;FOG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不同步时间的鉴定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3 苑艳华;李四海;辛格;;光纤陀螺温漂补偿技术[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4 宋凝芳;崔未东;潘雄;;D/A量化对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J];光学仪器;2010年03期

5 赵岩;程烘炳;吴训忠;宋桀;;基于MEMS的低成本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6 杨昌均;冯志刚;廖良斌;杨宏源;;光纤陀螺的温度实验与仿真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年04期

7 温永智;谢愈;吴杰;崔俊峰;;基于环境函数矩阵法的惯导精度快速评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8 于先文;薛红琳;;基于光纤陀螺的即插即用式全站仪定向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6期

9 徐翔;;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中的时间补偿算法[J];鱼雷技术;2011年04期

10 冯文帅;王学锋;王巍;;光纤环的每层匝数不同对光纤陀螺温度性能影响[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刘军;程向红;王宇;;基于光纤陀螺旋转罗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2 陈水华;杨清生;李永兵;;光纤陀螺双四位置寻北方法研究[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伟;袁洪;;光纤陀螺性能指标对寻北系统精度的影响与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姜明;姜硕;王献周;吴昊;张新忠;;低成本单轴温控转台的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5 罗家童;李友松;胡浩;;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杨远洪;张惟叙;;光纤陀螺及其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李倩;高伟;奔粤阳;孙枫;;Ixsea公司光纤陀螺捷联惯性装置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8 武志忠;王德钊;;μFORS-6型光纤陀螺的测试与滤波处理[A];2001年飞行器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树侠;柳贵福;;Allan方差法在光纤陀螺随机噪声分析中的应用[A];2001年飞行器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许国祯;;光纤陀螺产业化问题探讨[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交流会暨重庆惯性技术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丽元 通讯员 王丽梅;大力倡导开创型创新[N];中国航空报;2011年

2 王红霞;光纤陀螺生产线在宝成开工建设[N];中国航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索阿娣;光纤陀螺技术拿到国际“护照”[N];中国航天报;2009年

4 王红霞;空装副部长张伟到中航工业宝成考察[N];中国航空报;2010年

5 ;求实篇·乘风破浪创佳绩[N];中国航空报;2010年

6 程献影 唐新培;用心跳好“发丝上的舞蹈”[N];中国航天报;2011年

7 记者 陈立;航天科工项目摘金挂铜[N];中国航天报;2010年

8 通讯员 王红霞;中航工业宝成迎来55周年华诞[N];中国航空报;2010年

9 刘治德 郭晓洪;21世纪的精确制导武器技术[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汪玲;红峰厂 10万元重奖技术进步项目[N];中国航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通;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在线对准及标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党淑雯;光纤陀螺的信号分析及滤波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陈世同;高精度光纤陀螺建模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李宗涛;高动态捷联惯导系统的并行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陈宇中;开环光纤陀螺性能改进及其在光纤矢量水听器姿态测量上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开环光纤陀螺控制的无人作战平台稳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张琛;光纤陀螺光路偏振特性及温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义;舰船捷联惯性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张红良;陆用高精度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误差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李迪;基于光纤陀螺船用捷联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梅;光纤陀螺测试与标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郑智明;光纤陀螺随机误差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葛翠艳;Y波导对光纤陀螺性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齐雪;掺铒光纤光源对光纤陀螺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立华;光纤陀螺捷联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孙英杰;光纤陀螺温度漂移误差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郭静;光纤陀螺捷联系统运动基座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晨晓;基于光电混合集成技术的光电收发一体模块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黄苹;捷联惯导系统标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谭志刚;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硬件电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58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