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ARM的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24 13:19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导航技术是现代科技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是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尖端技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是近年来惯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捷联惯性导航技术以成本低、体积小、自主性强等优点,在飞行器导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微小型无人机运动参数的测量需求,从理论上对捷联惯性导航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基于ARM的捷联惯性测量系统。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本文阐述了捷联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惯性导航姿态解算的三种方法;介绍了惯性导航姿态参数、速度参数、位置参数更新理论。(2)其次,本文阐述了传统的离散系统卡尔曼滤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姿态估计算法和位置、速度估计算法,并分别求出姿态信息、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在姿态角的解算中,为了提高姿态角推算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将动加速度作为噪声加入到观测方程,将陀螺仪的偏移误差加入到状态方程的解算方法,从而联合推算姿态角。位置与速度解算中,针对GPS信号的不准确性,提出一种利用加速度计和气压计联合补偿推算的算法。(3)再次,本文结合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微型化、低功耗的特点,以STM32F401CC为主控器,以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强计、气压计和GPS模块为测量单元,通过Altium Designer和MDK开发环境,设计了惯性导航测量系统。(4)最后,为了验证算法和硬件电路的可行性,将算法嵌入到系统中,对所设计的惯性导航测量系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基于扩展卡尔曼的姿态、位置、速度算法的可行性;通过在微型多旋翼无人机上搭载本导航系统和商用高精度传感器,验证本系统的实用性能。
【关键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数据融合技术 卡尔曼滤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49.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发展历程9
  • 1.2.2 惯性传感器技术9-10
  • 1.2.3 捷联导航算法10-11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1-12
  • 第二章 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相关理论12-22
  • 2.1 系统坐标系理论12-13
  • 2.1.1 坐标系的定义12-13
  • 2.1.2 姿态角定义13
  • 2.2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原理13-14
  • 2.3 姿态矩阵理论14-18
  • 2.3.1 欧拉角14-15
  • 2.3.2 方向余弦15-16
  • 2.3.3 四元数16-18
  • 2.3.4 三种算法优缺点分析18
  • 2.4 导航参数更新理论18-21
  • 2.4.1 姿态参数更新18-19
  • 2.4.2 速度参数更新19-21
  • 2.4.3 位置参数更新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解算算法设计22-34
  • 3.1 导航系统信息融合22-27
  • 3.1.1 线性离散系统的卡尔曼滤波22-23
  • 3.1.2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23-27
  • 3.2 导航系统姿态角预估算法27-30
  • 3.2.1 互补滤波算法解算姿态角27-28
  • 3.2.2 基于扩展卡尔曼的姿态角导航算法28-30
  • 3.3 导航系统速度、位置预估算法30-33
  • 3.3.1 高度测量32
  • 3.3.2 基于扩展卡尔曼的速度与位置导航算法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硬件设计34-50
  • 4.1 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硬件设计方案34-35
  • 4.2 微处理器模块35-37
  • 4.3 传感器模块37-41
  • 4.3.1 加速度计模块37-38
  • 4.3.2 陀螺仪模块38-39
  • 4.3.3 磁强计模块39-40
  • 4.3.4 GPS模块40
  • 4.3.5 气压计模块40-41
  • 4.4 信号采集模块41-44
  • 4.5 电源电路44-45
  • 4.6 通信电路以及其他外围电路45-46
  • 4.7 硬件电路板的总体结构46-49
  • 4.8 PCB布局49
  • 4.9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软件设计50-54
  • 5.1 软件总体流程设计50
  • 5.2 系统初始化模块50-51
  • 5.3 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51-53
  • 5.4 导航解算模块53
  • 5.5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实验分析54-62
  • 6.1 实验原理与内容54
  • 6.2 实验设备与环境54-55
  • 6.2.1 硬件设备54-55
  • 6.2.2 实验环境55
  • 6.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55-61
  • 6.4 本章小结61-6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62-63
  • 7.1 论文总结62
  • 7.2 工作展望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 作者简介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晓虹;张春熹;朱奎宝;;一种高精度角速率圆锥补偿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2 张荣辉;贾宏光;陈涛;张跃;;基于四元数法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解算[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0期

3 程燕胜;宗群;吴宏硕;;基于ARM+FPGA的微陀螺仪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8期

4 郭访社;于云峰;刘书盼;龚宇迪;李仪;;捷联惯导系统姿态更新旋转矢量算法的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9期

5 王勇贞;;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弹箭飞行姿态测试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13年02期

6 余杨;张洪钺;;高精度捷联姿态算法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康华;GPS/MIMU嵌入式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昌怡;基于MEMS的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永明;GPS/SINS组合导航技术研究及工程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伍灵杰;数据采集系统中数字滤波算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蔡咸健;基于MEMS陀螺仪的轮式机器人导航控制技术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涤非;SINS/GPS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捷联惯性导航测量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90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c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