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粒子群算法求解不等质量库仑卫星编队最优构型

发布时间:2017-07-14 05:18

  本文关键词:粒子群算法求解不等质量库仑卫星编队最优构型


  更多相关文章: 库仑卫星编队 静态构型 粒子群算法


【摘要】:通过采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求解出不等质量4星库仑卫星编队在平面和立体情况下的最优静态构型。当库仑卫星编队中各卫星的质量、带电量以及位置均为变量时,库仑卫星编队的静态构型模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点。此时可以将非线性模型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约束条件下的参数优化问题,通过PSO求得各种编队构型下的最优静态构型。同时,所提方法可以应用于求解PSO复杂多星编队情况下的最优静态构型,并为卫星队形重构问题等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库仑卫星编队 静态构型 粒子群算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502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1230)资助课题
【分类号】:V448.2;V474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关于极近距离(10~100m)库仑卫星编队的研究十分活跃。由于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上存在天然的电磁场,库仑卫星编队可以只依靠相互之间的静电力形成一定的几何构型。库仑卫星的质量小、成本低,能够以很高精度完成诸多需要分布式卫星才能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猛;冯永新;范增;;四层梯阶控制在卫星编队的应用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04期

2 ;卫星编队概念的提出[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2期

3 陈晶;艾勇;谭莹;叶德茂;曹阳;;小卫星编队光通信系统设计[J];光通信技术;2007年06期

4 刘辉;李俊峰;;卫星编队自主队形控制[J];宇航学报;2007年05期

5 徐爱民;谭谦;于志坚;吕志平;;卫星编队相对动力学方程稳定性分析[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6 王功波;郗晓宁;刘磊;;小卫星编队在轨释放方案优化设计[J];宇航学报;2008年02期

7 士元;;服务于北京奥运的卫星编队[J];中国航天;2008年08期

8 王纪兵;吴炜华;;考虑非线性项的卫星编队保持[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年07期

9 孙蕊;兰盛昌;徐国栋;;微小卫星编队的星间测距系统设计及精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10 吴炜华;侯明善;刘永刚;;卫星编队保持的初始化条件及仿真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轩;曾峦;熊伟;;基于卫星编队的空间目标光学测量建模[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志刚;谭述君;钟万勰;;卫星编队重构的均衡耗能最优控制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雪丹;曹喜滨;;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的相对导航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宏宇;吴会英;赵灵峰;陈凡胜;;基于时差测量的卫星编队简易导航系统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敏;曾国强;姚红;;分布式卫星编队维持控制仿真系统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志强;张波;李署坚;;基于侧音测距方法的小卫星编队距离算法分析[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吴志刚;彭海军;谭述君;;周期最优和周期H_∞控制方法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朱维坤;翟文江;;全球陆地测绘卫星编队构形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9 冯孝辉;李京生;邓忠民;;摄动影响下卫星编队队形控制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军用;高云峰;;Halo轨道上卫星编队构形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庞之浩;“法网恢恢”:卫星编队监测地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一院 贝超 李琳 王晶;微小卫星编队星间测量与协同控制研究[N];中国航天报;2013年

3 游雪晴;卫星排排坐[N];科技日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5 边际;以色列研发新型微卫星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2年

6 记者 孔岩;NASA发射卫星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的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宏伟;基于卫星编队遥感图像的对地定位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楼良盛;基于卫星编队InSAR数据处理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徐爱民;分布式卫星干涉仪轨道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杨雪榕;卫星跟飞编队控制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郝继刚;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张健;分布式卫星自主构形重构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磊;基于构型信息的小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2 张万宝;考虑执行器饱和的卫星编队飞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肖玉婷;卫星编队分布式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祁祺;基于卫星编队协作的空间天线阵列合成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彭海军;周期时变控制系统设计的数值方法及其在卫星编队保持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梁树甜;小卫星编队的队形捕获和保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陶久亮;卫星编队星间相对测量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焕强;临界轨道倾角卫星编队构型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袁兴军;卫星编队分布式有限时间队形协同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郭耀华;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卫星编队滑模/反步协同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53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