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以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25 19:29
  陆家堡凹陷在辽河外围探区中生代诸凹陷中油气资源最为丰富。随着区内火山岩油气勘探逐步深入,火山碎屑岩储层评价及分布规律有许多关键地质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陆家堡凹陷18口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岩相、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等方面开展综合描述与量化表征,通过火山碎屑岩岩性、岩相识别与划分,建立针对储层研究需求的火山碎屑岩岩性、岩相分类体系;结合成岩作用类型与期次分析,总结储集空间类型、成因与发育特征,探究了火山碎屑岩孔隙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识别标准,总结了火山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主要由5种火山碎屑物构成,发育5种碎屑颗粒胶结类型;识别出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3种亚类6种岩性;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及火山沉积相等3种火山碎屑岩相6种亚相。(2)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发育9种成岩作用、6种储集空间类型。(3)火山碎屑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期冷凝与压实固结作用→流体热液充填→碎屑颗粒及基质溶解3个阶段,形成粒间&粒内溶蚀孔、溶蚀缝和构造缝等有效储集...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来源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3章 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与岩性、岩相发育特征
    3.1 火山碎屑与胶结物类型及其差异性
        3.1.1 火山碎屑类型
        3.1.2 胶结物类型
    3.2 火山碎屑岩岩性特征
        3.2.1 集块岩类
        3.2.2 火山角砾岩
        3.2.3 凝灰岩
        3.2.4 沉火山碎屑岩类
        3.2.5 火山碎屑沉积岩类
    3.3 火山碎屑岩岩相特征及分布规律
第4章 与火山碎屑物相关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
    4.1 火山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类型
        4.1.1 成岩作用类型
        4.1.2 储集空间类型
        4.1.3 微观储集空间类型、特征与分布
    4.2 火山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过程
        4.2.1 火山玻璃孔隙演化
        4.2.2 斜长石晶屑溶蚀孔隙演化
    4.3 火山碎屑岩储层量化表征
        4.3.1 相同粒级不同胶结类型火山碎屑岩面孔率特征
        4.3.2 相同胶结类型不同粒级火山碎屑岩面孔率特征
        4.3.3 凝灰质砂岩储层面孔率特征
第5章 火山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及分布规律
    5.1 火山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
    5.2 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
        5.2.1 火山碎屑岩储层影响因素
    5.3 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5.3.1 火山碎屑岩优势储层发育特征
        5.3.2 火山碎屑岩优势储层分布规律
        5.3.3 火山碎屑岩储层孔隙分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95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995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