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不同色系大叶榉类黄酮物质变化规律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04-07 06:13
【摘要】:植物次生代谢与抗逆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类黄酮是植物体中抗氧化的重要物质,能消除和减轻由干旱等逆境引发的活性氧伤害。在各式各样的逆境中,干旱是园林植物常遇的胁迫之一。为了明确不同色系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Hand.-Mazz.)叶色变化与类黄酮含量的关系,探讨干旱胁迫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3个色系的大叶榉一年生嫁接苗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响应面设计试验,确定大叶榉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HPLC技术,测定大叶榉3种类黄酮物质含量变化规律;通过盆栽控水处理,测定不同色系大叶榉类黄酮代谢途径上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槲皮素、芦丁和儿茶素6种物质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确立了这6种物质在3个色系大叶榉中变化特点,以及与干旱胁迫梯度的关系,了解大叶榉类黄酮代谢与干旱胁迫之间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叶榉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3%、液料比31:1(mL/g)、提取时间1.7h。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色系大叶榉叶片中均含有儿茶素、芦丁、槲皮素3种类黄酮物质,这3种物质又以儿茶素含量最高,芦丁次之,槲皮素最低。其中,儿茶素和芦丁在黄色系大叶榉中含量最高,槲皮素含量在红、黄、绿3个色系中没有显著差异。3、大叶榉叶色转变时期,类黄酮代谢途径上6种物质在红、黄、绿3个色系中变化趋势分别为:PAL酶活性、CHI酶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均随时间不断上升;槲皮素含量均随时间下降。芦丁与儿茶素含量在3个色系大叶榉中随时间变化各异。通过对3个色系大叶榉叶片中6种物质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黄色系叶片中PAL酶活性、芦丁含量与儿茶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色系;CHI酶活性、总黄酮含量、槲皮素含量在3个色系中差异不显著。4、干旱胁迫下,3个色系大叶榉PAL酶活性、CHI酶活性均增强,与干旱胁迫程度和累计胁迫时间呈正相关;槲皮素与儿茶素含量均降低,与干旱胁迫程度和累积胁迫时间呈负相关;总黄酮与芦丁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不同色系大叶榉总黄酮积累量不同:重度干旱更有利于红色系和绿色系总黄酮的积累,轻度干旱更有利于黄色系总黄酮的积累。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芦丁含量的积累影响不同。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均不利于黄色系大叶榉芦丁含量的积累,有利于红色系和绿色系大叶榉芦丁的积累,中度干旱下,红色系芦丁积累量最大,轻度干旱下,绿色系大叶榉芦丁积累量最大。5、对干旱胁迫下,类黄酮代谢途径上6种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叶榉叶片中,总黄酮含量与PAL酶活性、CHI酶活性、芦丁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槲皮素含量、儿茶素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芦丁含量与CHI酶活性、槲皮素含量、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6、对干旱胁迫下,类黄酮代谢途径上6种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6项指标通过提取,可以分为两大类:总黄酮、PAL、CCHI、槲皮素和儿茶素组成第1主成分,芦丁为第2主成分。这两个主成分包含测定的全部指标,说明本实验测得的类黄酮代谢途径上6种物质均与干旱胁迫下大叶榉类黄酮代谢密切相关。7、根据3种试验材料类黄酮相关物质的隶属函数值及综合指数,3种秋色叶大叶榉抗旱能力大小排序为:红色系黄色系绿色系。
【图文】:

肉桂酸,化学反应式,查尔酮


DFR:二氢黄酮薛还原酶;LAR:无色花色素还原II。逡逑上述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邋ammonia-lyase,邋PAL)能够催化逡逑L-苯丙氨酸上的氨,将初生代谢产物苯丙氨酸转化为肉桂酸(图3),是植物初生代谢逡逑转向次生代谢的重要承接点。肉桂酸是形成各种类黄酮化合物的基础,PAL也被认逡逑为是类黄酮合成的关键限速酶PW21。逡逑0^>V0H邋OWOH逡逑0逦O逡逑L-苯内扢酸逦肉丨:M2逡逑图3肉桂酸生成化学反应式逡逑Fig.3邋Chemical邋reaction邋formula邋for邋the邋formation邋of邋cinnamic邋acid逡逑查尔酮异构酶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上又一关键酶[%,能催化具有2’羟基的分子发逡逑生内环化反应,如4,2’-二羟基查尔酮、2’,4’-二羟基查尔酮、4,2’,4’-三羟基查尔酮、逡逑2逡逑

黄酮醇,途径,异槲皮苷,槲皮苷


avonosynase,,,ue形成,在黄酮醇3-0-糖基转移酶(navonol3-0-glucosyltransferase)作用下形成异逡逑槲皮苷(Isoquercitrin),异槲皮苷在黄酮醇3-0-葡糖苷L-鼠李糖基转移酶(Flavonol逡逑3-0-gliicosideL-rhamnosyhransferase)作用下生成芦丁(Rudin)邋[16"2G]。如下图邋2邋所逡逑/Jn邋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雪雁;李厚华;李玲;高艳;阙怡;于航;魏新翠;;紫叶桃叶片色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孙坤;张宏涛;陈纹;李小伟;苏雪;;干旱胁迫对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试管苗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李岩;史晨杉;李田叶;王向红;;HPLC法同时测定白刺果实中8种黄酮成分的含量[J];食品工业;2015年04期

4 邢文;金晓玲;;调控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03期

5 汪贵斌;郭旭琴;常丽;曹福亮;;温度和土壤水分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1期

6 常丽;周昕;汪贵斌;;温度和干旱胁迫对银杏叶代谢物含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3年06期

7 芮雯奕;田云录;张纪林;李淑琴;;干旱胁迫对6个树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王改利;魏忠;贺少轩;周雪洁;梁宗锁;;土壤干旱胁迫对酸枣叶片黄酮类代谢及某些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9 王艳艳;王团结;宋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装置研究[J];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10 曹娴;罗玉兰;崔心红;潘俊松;蔡润;;榉树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单株选择[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平;玫瑰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伟东;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茶树转录组分析及Histone H1基因的功能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3 汪晓谦;红肉苹果酚类代谢及其对逆境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金钟;沙棘叶黄酮提取物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应用与护肝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5 孟庆焕;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分离与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朱灿灿;银杏叶次生代谢产物的环境诱导机制及其调控[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珍;黄酮醇和花青素在植物抗逆中的功能差异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曾艳;3个榉树品种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3 马利菁;酚类物质及酚类合成相关酶与苹果灰霉病抗性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樊菲菲;6个榉树无性系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5 张亚平;外源喷施化学物质对榉树叶色变化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6 李光跃;黄芪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及干旱胁迫对黄芪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赵媛媛;UV-B辐射和干旱胁迫对白沙蒿形态及生理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8 王远;辣木叶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9 岳秀洁;辣木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培超;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银杏叶、金银花、黄花蒿中药用组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7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17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