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基于机载LiDAR的单木结构参数及林分有效冠的提取

发布时间:2020-04-07 11:42
【摘要】:【目的】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提取单木树冠三维结构参数(树冠顶点位置、树高、冠幅和冠长),并在此基础上对林分有效冠进行提取,为进一步研究林分尺度上的有效冠结构及其动态提供依据,以更好掌握并改进林业经营措施。【方法】采用一定规则下的局部最大值窗口搜索树冠顶点,进行单木树冠顶点探测和单木树高提取;以树冠顶点为标记,利用标记控制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单木冠幅;采用垂直方向点云高程检测方法获取枝下高位置,提取冠长;在标记控制分水岭分割出的树冠边界,提取树冠接触高,取平均值作为该样地的林分有效冠高。【结果】树冠分割正确率为88.5%;结合样地实测参数对提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树高R~2=0.886 2,冠幅R~2=0.786 4,冠长R~2=0.800 0,树高、冠幅和冠长精度分别为90.34%、86.80%和89.90%;同一林分内单木接触高相对比较稳定,对提取的林分有效冠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机载LiDAR数据,采用可变大小的动态窗口搜索局部最大值点,能提高单木结构参数的提取精度;利用树冠顶点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将高空间分辨率航片作为辅助数据,可完成较高精度的单木冠幅提取;垂直方向点云高程检测方法可提取单木冠长;LiDAR点云数据可对林分有效冠进行提取,在同一林分中,不同样本数量对接触高提取的变异性影响不大,有效冠高大致相同。机载LiDAR数据具有良好的单木树冠三维结构参数提取能力,能够满足现代林业调查对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的需要,实现对林分有效冠的提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林;李明泽;范文义;王斌;;基于机载LiDAR的单木结构参数及林分有效冠的提取[J];林业科学;2018年07期

2 范凤云;陈尔学;刘清旺;庞勇;李世明;赵峰;;基于低密度机载LiDAR和CCD数据的林分平均高提取[J];林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3 穆喜云;张秋良;刘清旺;庞勇;胡凯龙;;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林分平均高及郁闭度反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4 曹小玉;李际平;胡园杰;杨静;;杉木生态林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J];生态学杂志;2017年04期

5 甘惠文;陈树;;林分状态与森林经营技术措施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7年01期

6 高森;;三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张连浦;;浅谈广南优良采种林分调查界定与认定[J];花卉;2017年18期

8 陈根林;;林分价值评估理论浅探[J];安徽林业;2008年03期

9 谢文柱;;人工林的生产力潜及营造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10 J.H.Roberds;M.T.Conkle;张晓珊;;湿地松林分的群体遗传结构——亲子代异型酶的变异[J];贵州林业科技;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菲;张怀清;蒋娴;;基于单木生态模型对林分可视化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朱磊;张怀清;林辉;蒋娴;;林分空间结构可视化技术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徐成立;翟洪波;李吉跃;魏晓霞;;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林分合理密度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4 黄清麟;李元红;;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问题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陈伟;曹春香;张颢;徐敏;何祺胜;高孟绪;赵坚;郑盛;田蓉;;基于地基LiDAR的毛乌素沙地灌木高度提取[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惠淑荣;刘冰;;日本落叶松林分不同立地直径结构预测模型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徐海;;科学可视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以SVS林分可视化系统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徐海;;科学可视化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以SVS林分可视化系统为例[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洪昌端;沈辛作;刘智仕;童再康;徐金良;;杉木种源、林分、单株多层次遗传变异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张雄清;雷渊才;陈新美;;组合预测法在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申力 实习生 王楠;三北地区退化林分修复技术培训会在我市召开[N];大同日报;2016年

2 记者 王建兰;根本途径是保证树木和林分的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3 记者 张伯平 通讯员 东庆 赵斌;华县95万亩集体林分林到户[N];渭南日报;2009年

4 林方;顺昌启动低效林分修复改造工程[N];闽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韩士德;结出中国果[N];科技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韩士德;创出中国路[N];科技日报;2015年

7 齐联;加强京津风沙源工程林分抚育管护[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儒;落叶松云冷杉林生长模拟及生态采伐更新技术体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郝建锋;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类型影响趋势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安玖;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异质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弓乔;基于林分状态的试验设计与经营优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梁文俊;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林分健康经营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马增旺;冀北人工固沙林林分特征与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李永亮;人工林林分交互式经营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孙华;杉木人工林林分主要参数遥感反演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9 赵中华;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自然度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牛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水文生态效应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聪;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探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廖梓延;基于经验和过程方法的松栎林枯损动态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刘彦君;应用三维模拟进行林分空间结构及竞争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春起;基于林分空间格局的森林采伐树木确定方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朱万才;樟子松人工林林分三维可视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覃阳平;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人工林林分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7 王芳;基于ArcGIS林分空间结构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李焱龙;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整枝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樊丙玉;天然次生阔叶林林分空间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10 刘菊卉;林分直径分布及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7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17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