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黑沙蒿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7:34
【摘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神木矿区广泛分布的先锋植物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研究对象,研究黑沙蒿1~5mm径级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抗拉特性、抗折特性、弹塑性、本构特性等材料力学特性,及试验根的易损部位、易损荷载类型,阐述黑沙蒿根系固土力学机制,为当地的植被建设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黑沙蒿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极限抗拉力、极限抗折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极限抗拉强度、极限抗折强度均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对于直根,随根径增加,抗拉力由15.11 N增至99.39 N,抗拉强度由13.40 MPa降至5.56 MPa,抗折力由10.08 N增至74.77 N,抗折强度由8.334 MPa降至4.05 MPa;对于含侧根分支处根段,随根径增加,抗拉力由9.48 N增至72.30 N,抗拉强度由6.81 MPa降至3.85 Mpa,抗折力由9.58 N增至76.11 N,抗折强度由8.40 MPa降至4.12 MPa。(2)黑沙蒿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在轴向拉力、径向折力两种受力形式下的F~s曲线均表现出弹塑性特征,试验根均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在轴向拉力下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应力~应变曲线(σ~ε曲线)整体表现为上凸型,各径级试验根极限弹性应力为极限应力的(47.43%~62.44%、24.36%~33.88%),极限弹性应变为极限应变的(42.86%~61.56%、26.32%~42.89%);在径向折力下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σ~ε曲线类型整体表现为下凹型,各径级试验根弹性极限应力为极限应力的(15.94%~24.78%、11.43%~19.22%),极限弹性应变为极限应变的(16.67%~19.85%、12.04%~19.72%)。(3)各径级黑沙蒿试验根的抗拉力、抗折力、平均根径分布规律均为:相邻上级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相邻下级直根,平均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分布规律为:相邻下级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相邻上级直根,侧根分支处抵抗外力的能力要优于相邻下级直根,弱于相邻上级直根,但强度仍与根径表现为负相关。(4)黑沙蒿直根段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易损荷载类型均是径向折力,直根的抗折强度是抗拉强度的68.83%~82.69%,侧根分支处的抗折强度是抗拉强度的60.75%~94.04%。
【图文】:

黑沙蒿,生长年限


图 1 黑沙蒿标准株地径切片Fig.1 Section of ground diameter of standard plant of Artemisia ordosica由图 1 可知,4 株黑沙蒿标准株的生长年限分别为 A:4 年、B:5 年、C:4 年D:5 年,该地区黑沙蒿的生长年限主要为 4~5 年,黑沙蒿作为一种先锋植物,,首先进入较为恶劣的环境,在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可逐渐改善生长环境,使其他树种得以生长,丰富物种多样性。同时,挖取根

试验仪器,夹具,根段


TY8000 伺服控制试验机;B 为含侧根分枝处根段夹具;C 为抗折试验根夹具;D 为抗拉试验图 5 试验仪器及夹具Fig.5 Test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试验方法 极限力的测定1)极限抗拉力及抗拉强度的测定根试验根和含侧根分枝处根段试验根,分别用各自的夹具进行固定,向受拉状态,在 500 mm/min 的加载速度下对其抗拉力进行测定,待仪器自动记录每条根的抗拉力。试验过程中,对于直根,当发生在夹1 cm)现象时则记为无效数据,只对在中间 6 cm 范围内断裂的试验根计,断裂点直径取断裂点两侧标记点直径的平均值,并由公式 1 进行的计算;对于含侧根分枝处根段,只对在含侧根分枝处根段断裂的试行统计,在其他位置发生断裂的试验根均视为无效数据,同样由公式分枝处根段抗拉强度的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飞;刘静;张格;张欣;朱宏慧;李有芳;;四种植物生长旺盛期侧根分支处抗折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5年17期

2 刊评;;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爱护地球——写在第46个世界地球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年04期

3 田佳;曹兵;及金楠;李才华;朱莉;马尼园;;防风固沙灌木花棒沙柳根系生物力学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3期

4 刘s

本文编号:2622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22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