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白榆雄性不育系D33及其杂交后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7 13:26
【摘要】:为了探索白榆雄性不育系D33花粉败育的机理,解决榆树杂交去雄困难的问题,创制新的榆树种质资源,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杂交后代。于2016-2017年在河北农业大学三分厂苗圃,以雄性不育白榆D33和普通可育无性系HLS1(黑龙山白榆1号)、Y3(盐山3号)和Y4(盐山4号)为试材,观察榆树花芽外部形态变化,并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从细胞学角度研究其发育过程。以2年生全同胞家系D33×Y1(白榆)、D33×B28(青榆)、D33×D2(春榆)、D33×B18(黑榆)和D33的半同胞家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5个家系的幼苗生长情况及结实特性、子代鉴定、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及相关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雄性不育D33与HLS1、Y3和Y4的花芽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解剖和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小孢子败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绒毡层发育不正常引起,绒毡层提前解体,致使花药干瘪皱缩,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雄性不育白榆D33赤霉素含量和GA_3/IAA比值均最低,显著低于其它榆树无性系。(2)雄性不育D33与不同榆树无性系杂交后均可以结出正常的果实,但其结实率、出苗率因父本不同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白榆D33和金叶榆杂交后代叶片表型特征进行适合度检验可以看出,实际个数与理论个数适合度符合1:1的分离规律。SSR检测结果证实所有子代苗均为杂种。(3)5个家系的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均具有明显差异,D33×B18家系高生长最快,D33半同胞的生长最差。D33×B28家系的叶片形态变异系数显著大于其它家系。苗高与地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周长、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D33×D2和D33×B18家系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均显著大于其它家系,D33×B28、D33×B18和D33半同胞家系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大于其它家系。(5)5个家系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在6-9月间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6)5个家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个家系Fv/Fm与Fv/Fo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5个家系NPQ和qP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雄性不育D33小孢子败育的原因,是由于绒毡层发育不正常引起,导致绒毡层提前解体,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赤霉素含量和GA_3/IAA比值均最低,可能是花丝不伸长的主要原因。雄性不育D33与不同榆树杂交后均可以结出正常的果实,但其结实率、出苗率因父本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试验证明获得的子代均为杂种。与不同榆树杂交获得的不同家系,在生长、形态、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存在显著差异。D33×B18家系较其它家系高生长、地径生长最快。D33×B28家系的叶片形态变异系数显著大于其它家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2.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丽芳;苏连水;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陈小荣;欧阳林娟;边建民;贺浩华;;辐射诱变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da的遗传与细胞学分析[J];核农学报;2015年12期

2 王艳娜;王益奎;李文嘉;蒋雅琴;吴永官;黎炎;康德贤;;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和分析茄子杂种F_1的纯度[J];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09期

3 万正杰;邹瑞昌;张心华;;叶用芥菜华芥2号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5年20期

4 李彬;蔡宇良;赵晓军;宛甜;高天翔;;‘马哈利’樱桃雄性不育细胞学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15年10期

5 许忠民;张恩慧;程永安;马青山;;甘蓝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5年08期

6 王兰兰;王晓林;魏兵强;陈灵芝;张茹;;辣椒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15年01期

7 左力辉;韩志校;梁海永;杨敏生;;不同产地中国李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J];园艺学报;2015年01期

8 吴清;何波祥;;黎蒴叶片形态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2014年03期

9 刘吉焘;狄佳春;陈旭升;;草甘膦诱导抗草甘膦棉花花药中激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3期

10 刘红艳;吴坤;杨敏敏;周新安;赵应忠;;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天明;张琦;李疆;阎春雨;;香梨杂种后代花粉的电镜观察[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燕妮;‘黔阳无核’i*柑及胞质杂种‘华柚2号’雄性不育相关miRNA挖掘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六林;‘新高’梨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和生理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蔡小东;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玖瑞;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婉琦;密枝型柽柳苗期生长、光合特性及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

2 张祖铭;柑橘雄性不育相关基因MSLP功能初步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肖京;枣基因组SSR位点特征分析及引物开发[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郑焕;‘钟山红’葡萄雄性不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邹瑞昌;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12A的评价及杂种优势利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窦振东;大白刺雄性不育株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彭婧;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材料败育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丽华;板栗雄性不育生理学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玲;枣雄性不育种质筛选及其不育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5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95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