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硅碳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0-08-17 20:18
【摘要】: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竹林碳汇研究的深入,竹林植硅体碳汇已被证明对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方法,在同一流域内的毛竹主产区选择林相整齐,毗邻分布的5a、10a、20a、50a、100a毛竹林,开展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系统不同形态硅、植硅体、植硅体碳、惰性碳演变特征研究,揭示长期种植毛竹土壤固碳潜力的差异,为准确估测中国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封存有机碳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土壤水溶性硅、有效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结合态硅、无定形硅、植硅体在土壤表层(0-10 cm)含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各形态硅含量分别从种植5a毛竹林土壤的6.61,10.07,41.25,30.36,3.76×10~3,8.03×10~3 mg·kg~(-1)上升到100a的18.85,50.84,109.59,85.89,5.89×10~3,22.09×10~3 mg·kg~(-1),分别增加了1.85、4.05、1.66、1.83、0.57、1.75倍。2土壤植硅体碳在土壤表层含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增加从5 a的158.82 mg·kg~(-1)上升到100 a的800.23 mg·kg~(-1),土壤植硅体碳在土壤中积累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增加从1.42 t·hm~(-2)上升到3.44 t·hm~(-2)。3易氧化碳、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惰性碳在土壤表层含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增加分别从5 a的2.74,19.26,16.28 g·kg~(-1)上升到100 a的3.5,22.5,19.00 g·kg~(-1),土壤易氧化碳、惰性碳占有机碳比例分别在11.27%~30.06%,69.94%~88.7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5.7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研究背景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卓;介冬梅;刘利丹;刘洪妍;卢美娇;高桂在;刘慧涛;高玉山;;东北地区土壤有效硅的时空分异及其对芦苇植硅体形成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15年04期

2 林维雷;应雨骐;姜培坤;黄张婷;吴家森;孟赐福;;浙江南部亚热带森林土壤植硅体碳的研究[J];土壤学报;2015年06期

3 项婷婷;应雨骐;黄张婷;叶晶;吴家森;姜培坤;;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6期

4 应雨骐;项婷婷;李永夫;吴家森;姜培坤;;中国亚热带重要树种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1期

5 向慧敏;温达志;张玲玲;李炯;;鼎湖山森林土壤活性碳及惰性碳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生态学报;2015年18期

6 杨杰;李永夫;黄张婷;姜培坤;项婷婷;应雨骐;;碱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硅体碳含量[J];分析化学;2014年09期

7 蔡彦彬;宋照亮;姜培坤;;岩性对毛竹林土壤硅形态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孟赐福;姜培坤;徐秋芳;周国模;宋照亮;黄张婷;;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植硅体闭蓄有机碳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刘广路;范少辉;郭宝华;杜满义;;经营时间梯度上的毛竹林碳氮动态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11期

10 习丹;李炯;旷远文;许伊敏;;鹤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惰性碳含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Muhammad Aslam;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中国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刘鸣达;水稻土供硅能力评价方法及水稻硅素肥料效应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岳天;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2 张晓东;中国东部森林土壤中植硅体积累和硅形态分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3 汝宁;温带灌丛和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硅分布与植硅体碳汇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4 刘森;不同生境中生物硅的含量、组成及溶解过程[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5 安晓娟;六种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赵送来;竹林土壤—植物系统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李萍;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刘玉;花岗岩风化碳汇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5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95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