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北京“百万亩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24-05-18 18:53
  [目的]人工造林对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城市森林功能发挥的影响深远,科学评估人工造林对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方法]采用格网法获取北京浅山区276个样本单元,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选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4个测算指标,分别测算各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时空格局,运用OLS回归和分位点回归评价"百万亩"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1)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林地覆盖率达到51.66%,林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3 400hm2,且林地二级类型间变化较大;(2)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432、0.544、0.504和0.276,多样性和均匀度有小幅度降低,但丰富度和优势度提升明显。(3)不同分位水平下,人工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在10%分位水平下,样本单元内林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均对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人工造林应综合考虑源地物种分布状况、造林类型和优势林种等多方面...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7两期林地变化率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率的相关关系

图7两期林地变化率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率的相关关系

图62010—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各期Simpson优势度指数空间分布3.3浅山区造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图1研究区空间分布

图1研究区空间分布

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务之急[11],有效评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恢复速度及稳定性是实现保护的基础。目前已有诸多方法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的评估,传统生物多样性主要侧重于物种、群落多样性研究,在表征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传统评估方法仍主要应....


图2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转变时空分布

图2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转变时空分布

相较于林地与非林地的相互转变,森林物种密度和丰富度对生物多样性更具影响力。研究将样本单元内林地二级分类的时空分布数据作为评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2010—2015年林地类型间未出现较大变化,仅存在各类型林地与非林地之间相互转变(表1),2015—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林地二....


图32010—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各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

图32010—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各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

图2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转变时空分布3.2浅山区生物多样性指数测算结果



本文编号:3977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977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