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栽培模式夏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机制及其技术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1 09:43
  为探寻华北黄淮麦玉两熟区夏玉米理想的高产高效水肥管理技术模式,实现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夏玉米品种ZD958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度在新乡县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了栽培模式的研究。根据收获期、种植密度、灌水、肥料施用等方面集成了高产高效模式(HE)、超高产高效模式(SH)和再高产高效模式(HH)这三种栽培管理模式,并以当地传统栽培模式(FP)和全生育期不施氮模式作为对照(CK),并结合黄淮区的光热等生态条件,从玉米植株群体生长、氮素转运、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和光温潜力等方面开展研究,试图探讨玉米干物质量、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在5种栽培模式下的差异,以明确不同栽培模式的增产效应及机制,合理地进行肥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为实现玉米稳产高效,减少氮肥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可持续的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E、HH和SH模式显著提高了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叶片LAI值。相比CK而言,其余施加氮肥处理的玉米叶片LAD值显著提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也有明显的提高...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2.2 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1.2.3 耕层调控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灌溉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2.5 光热等气候资源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2.6 收获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2.3 测定项目
        2.3.1 土壤理化性状
        2.3.2 玉米植株生长生理指标
        2.3.3 光合生理指标
        2.3.4 植株干物质及氮素积累
        2.3.5 产量及考种
        2.3.6 指标计算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环境
        3.1.1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3.1.2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氮积累量
    3.2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的光合生理指标
        3.2.1 不同栽培模式夏玉米叶面积指数
        3.2.2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夏玉米叶片SPAD值
        3.2.3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的叶片光合生理
    3.3 不同年份不同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
        3.3.1 各时期夏玉米干物质量在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和分配
        3.3.2 各时期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及花后干物质转运
        3.3.3 籽粒灌浆速率
    3.4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因素
    3.5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
        3.5.1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量
        3.5.2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
    3.6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施氮肥的经济效益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4.1.2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的影响
        4.1.3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4.1.4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玉米施氮肥经济效果分析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862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862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