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钠的脱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6:45
【摘要】:随着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养殖水体遭到严重破坏,亚硝酸钠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目前,对于还原法脱除养殖水体中亚硝酸钠来讲,有许多优点,拥有更大的开发前景,因此我们要探索一种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且较为经济的新型还原脱除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也主要从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两个方面来对养殖水体的亚硝酸钠脱除方法进行研究。在养殖水体的亚硝酸钠化学脱除方法的研究中,以1 L亚硝酸钠浓度为0.5 mg/L的水体为基准,使用铁粉、还原铁粉、锌粉、二氧化硫脲作为还原剂进行实验。在铁粉、还原铁粉、锌粉脱除亚硝酸钠的实验中,结果表明锌粉的脱除效果最佳,经酸处理过的锌粉用量6 mg,p H值为6时,亚硝酸钠的浓度(以氮计)为0.2811 mg/L,此时脱除率为43.76%,能达到脱除要求,但成本较高。在二氧化硫脲脱除亚硝酸钠的实验中,通过对不同用量、不同p H值、不同添加剂等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硫脲用量7 mg,p H值为8.5时亚硝酸钠的浓度(以氮计)为0.2068 mg/L,此时脱除率达58.62%,能达到脱除要求。在养殖水体亚硝酸钠的生物脱除方法中,首先使用孔雀绿染色法对具有亚硝酸钠的菌种进行鉴定,选定可以实现亚硝酸脱除的芽孢杆菌,并通过分析,最终选用5%的BD6、20%的BZ5和75%的VZ5溶藻弧菌的复合菌剂来进行养殖水体亚硝酸钠的脱除方法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采用这种复合菌剂对养殖水体亚硝酸钠培养24小时以后,细菌的OD值达到了0.659,亚硝酸钠的去除率达到87.51%;在培养72小时候,细菌的OD值达到了0.461,亚硝酸钠的去除率达到98.37%,表明生物的成长率和亚硝酸钠的去除率都较好。通过实验选择聚乙烯醇含量7%,海藻酸钠含量2%为宜。最终,采用石英粉末为载体,在复合小球中添加石英粉末,而通过正交试验表明,在复合小球添加了石英粉末之后,可以更好的提高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钠去除率。在本文的研究中,在对使用化学法实现养殖水体亚硝酸钠脱除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采用生物处理法实现养殖水体的亚硝酸钠脱除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为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钠脱除方法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文】:

交互作用,菌株,情况,和图


三种菌株交互作用对生长情况的影响

亚硝酸钠,菌株,脱除,交互作用


图 3-5 三种菌株交互作用对亚硝酸钠脱除情况的影响3.2.4 比例优化和验证通过如上对不同混合比例的混合菌剂的应先去情况,以及软件的使用功能,对所有期望的响应值进行优化,,并且设置 4 种菌株的所含比例满足在 0%-100%之间变化,而且四种菌株所含比例之和为 100%的约束,优化的目标为混合菌剂中各菌株的 OD 值和亚硝酸钠去除效果越高越好,最终优化的结果如表 3-7 所示。表 3-7 混合菌剂中各株菌的优化结果混合菌剂编号BD6 含量 BZ5 含量 B25 含量 VZ5 含量 OD 值(%) 亚硝酸钠去除率(%)1 5% 20% 0% 75% 0.75 100%对表 3-7 所示的混合菌剂最佳组合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如表 3-8 所示。表 3-8 最优比例实验结果验证测试时间/h BD6 含量 BZ5 含量 B25 含量 VZ5 含量 OD 值(%) 亚硝酸钠去除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兴涛,朱核光,徐亚同;紫外-过氧化氢法对染料废水的脱色[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08期

2 何望,杨品红,曾艳君;亚硝酸盐对河蟹蚤状幼体及蟹苗毒性试验[J];内陆水产;1999年07期

3 刘玉林,何杰,谢同凤;H_2O_2氧化法去除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2年02期

4 魏泰莉,余瑞兰,聂湘平,赖子尼,郭叶华;水中亚硝酸盐对彭泽鲫血红蛋白及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李勇,朱又春,张乐华;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脱氮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6 张燕,陈英旭;催化还原去除地下水中亚硝酸盐[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9期

7 范彬,曲久辉,雷鹏举,李大鹏;异养-电极-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曾红;林能锋;张文焕;傅文庆;;亚硝酸氮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的急性毒性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2006年05期

9 李思敏;孟庆梅;姚宏伟;张朋菲;;生物砂滤池去除亚硝酸盐氮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3期

10 孙艳;周理;苏伟;周亚平;;单分子层吸附机理对储氢材料研究的冲击[J];科学通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62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2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e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