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淡水池塘蓝藻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8:02
【摘要】: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发展迅猛,养殖池塘污染严重,蓝藻水华暴发频繁。养殖水体暴发蓝藻后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严重制约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研究发现,蓝藻暴发与细菌种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工作都是针对湖泊、水库中蓝藻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成,而对养殖池塘蓝藻暴发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却很少。开展对后者的研究,对于了解蓝藻暴发机制和养殖水体中蓝藻防控与治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研究以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体为样本,通过懫样分析水体的理化及生物指标,运用PCR-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影响养殖池塘蓝藻暴发的主要理化因子,分析了养殖池塘蓝藻暴发时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通过模拟跟踪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从无到暴发再到消亡的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情况。从而对养殖池塘蓝藻水华暴发、发展的机理有更全面的认识,为防控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蓝藻暴发与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对四个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对照池塘的研究表明:蓝藻暴发池塘的可溶性磷酸盐(PO43--P)含量高对照池塘;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出,PO43--P与代表蓝藻暴发程度的叶绿素a(Chl.a)存在正相关关系(R2=0.869,P0.01)。2.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暴发时水体细菌群落特征分析本研究所采集的四个养殖场蓝藻暴发池塘暴发的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在门水平上,四个养殖场蓝藻暴发池塘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在水体中的比例高于对照池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细菌在水体中的比例低于对照池塘;在属水平上,四个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屈挠杆菌属(Flexibacter)、噬细胞菌属(Cytophag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细菌在水体中的比例高于对照池塘,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微丝菌属-待定(Candidatus Microthrix)、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细菌在水体中的比例低于对照池塘。同一养殖场蓝藻暴发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小,而不同养殖场间水体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3.蓝藻暴发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研究通过模拟跟踪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从无到有再到消亡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暴发的蓝藻水华属于Microcystis水华;Bacteroidetes在水体中的比例随蓝藻水华的暴发而上升,随蓝藻水华的衰败而下降;Actinobacteria在水体中的比例随蓝藻水华的暴发及衰败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衰败末期水体中的溶解氧几乎耗尽,厌氧菌嗜阳菌属(Heliophilum)细菌在水体中的比例升高。实验期间养殖水体的细菌菌落多样性,随蓝藻水华的暴发而降低,又随蓝藻水华的衰败而升高。
【图文】:

指纹图谱,养殖池塘,细菌群落,指纹图谱


图 3-1 养殖池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 DGGE 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UPGMA)Fig. 3-1 DGGE profiles and UPGMA clustering of 16S rDNA genes from the pond water表 3-1 不同样品的细菌多样性指数Tab. 3-1 Shannon-wiener index, Margalef index,,Pielou index andSimpson of different bacterial community泳道LaneS H' D J' 1-λQB 18 2.734 2.238 0.946 0.925QC 18 2.812 2.203 0.973 0.935YB 21 2.935 2.573 0.964 0.942YC 20 2.849 2.451 0.951 0.933GB 21 2.918 2.558 0.958 0.938GC 20 2.904 2.471 0.969 0.941LB 17 2.763 2.116 0.975 0.933

菌群,池塘,养殖场,蓝藻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场各池塘水体的优势菌门相似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绿菌门(Chlorobi)。分别将广东广州市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市陆仕水产公司、贵州遵义市绥阳县金承养殖场、云南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三角海水库西坝养殖场等四个养殖场同一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与对照池塘进行对比,发现四个养殖场均存在蓝藻暴发池塘的 Cyanobacteria、Bacteroidetes 的比例高于对照池塘,而 Actinobacteria的比例低于对照池塘的情况。四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与对照池塘依次相比Cyanobacteria 分别高出 7.14%、2.63%、3.97%、9.55%;Bacteroidetes 分别高出 6.82%、6.25%、6.42%、2.84%;Actinobacteria 分别低 11.46%、6.45%、2.97%、12.59%。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S9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薇;郭逍宇;赵霏;;湿地芦苇根结合好气细菌群落时空分布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2 张杰;余潮;王自海;董昌强;刘倩纯;吴兰;;不同植被群落表层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8期

3 彭青;谢冰;袁琦;黄智婷;崔璐璐;王文婷;;青草沙水库蓄水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10期

4 陈浩;赵海涛;姚振飞;孙红军;胡健;;饵料对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2期

5 张书颖;谢曙光;;菲厌氧降解对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邹雨坤;张静妮;杨殿林;陈秀蓉;;转Bt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7 张虹;任国领;曲丽娜;丁海燕;张莹;黄永红;;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细菌群落演替规律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郭亮;姚思鹏;邢鹏;;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叶俊;Pablo Gonzalez Perez;王小丽;黄丹枫;;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赵大勇;孙一萌;方超;刘鹏;曾巾;王猛;黄睿;;太湖梅梁湾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熊金波;孙怀博;彭飞;林先贵;薛娴;褚海燕;;青藏高原短期增温实验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的快速响应[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盛荣;秦红灵;张苗苗;吴金水;魏文学;;不同土壤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细菌群落演替规律[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英;滕齐辉;曹慧;胡锋;崔中利;;淹水和旱作水稻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世颖;杨林章;;两种氧化铁纳米材料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的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明露;刘文君;李翠萍;张灿;顾军农;;碳龄对活性炭出水及碳颗粒表面细菌群落的影响[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夏耘;郁二蒙;余德光;谢骏;王广军;李志斐;;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生物絮团不同形成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魏丹;杨谦;张军政;王爽;周宝库;李伟群;;黑土区长期施肥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周涛;唐金玉;王岩;;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主养草鱼水体中细菌群落的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严陈;钟文辉;林先贵;朱建国;贾仲君;;大气CO_2浓度升高改变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结构[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彤;美绘制人体细菌群落分布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熊薇;有机质来源对洱海底泥垂向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杨凤龙;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对石油烃污染的响应及其降解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连腾祥;大豆光合碳在黑土中的转化过程及细菌群落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4 马大卫;南极苔原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章高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潜在应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朱超;环境因素对水稻土中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群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丰;华南地区典型水稻土中磷化氢的分布与细菌群落的关系及其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琳;长期施肥和土地利用方式对X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凯;黄渤海沉积物环境细菌群落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杰;碳氮比调控对虾蟹混养系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孙雅君;全氟辛酸对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及指示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陈张;乌鲁木齐含硫冷泉水体细菌群落的映震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郭立梅;大连“7.16"溢油事故海域细菌群落的时空变化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8 庄翔宇;酸处理对花岗岩土壤矿质元素释放及其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9 李建松;淡水池塘蓝藻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10 唐凤;乌鲁木齐10号冷泉细菌地震前后群落变化及与地震的响应关系[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1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41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