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气辉与北斗GNSS观测的电离层中尺度结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17:14
【摘要】:电离层是距地面约60-1000公里既包含带电粒子又充满中性气体的区域。该区域承载了人类主要的空间活动和绝大多数空间飞行器的运行,并能强烈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电离层存在多重尺度结构,且这些结构与其所在的电离层背景存在极大的差异,能显著影响并改变其所在区域的电离层特性,进而会影响路径该区域的无线电传播,特别是对通信导航、卫星定轨定位等的影响尤为突出。如引起相关电离层闪烁,严重时造成卫星信号失锁等。因此,对电离层不同尺度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发展,其中的地球同步卫星(GEO)因其对地静止,利用其可对相同电离层区域进行持续观测,为研究电离层中尺度结构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基于北斗GEO电离层观测优势,结合气辉和GPS等观测,克服了以往观测方式时间与空间变化效应混杂的局限,聚焦中低纬度典型的电离层中尺度结构,揭示了电离层中尺度波动结构在中纬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其在低纬白天随地方时、季节、纬度变化特征和半球耦合特征;首次系统分析了百公里尺度的电离层白天经度变化的特征,并探究了地磁活动对其影响。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联合电离层多种观测手段,研究中纬度中尺度电离层行扰(MSTIDs)的特征。首次利用北斗GEO总电子含量(TEC)研究了中纬度夜间MSTIDs,与GPS TEC和气辉观测的夜间MSTIDs特征相比,揭示了夜间MSTIDs发生率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具有三峰结构。同时,发现与GPS TEC观测相比,北斗GEO TEC观测到的夜间MSTIDs参数特征更接近气辉观测的结果,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获取MSTIDs参数时因卫星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及背景电离层剔除的影响。此外,利用北斗GEO TEC观测研究了中纬白天MSTIDs变化特性,并对比了同地的夜间MSTIDs特征,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它们激发机制不同。白天MSTIDs可能主要是由低层大气重力波通过动力学过程诱发,而夜间MSTIDs可能是通过Perkins不稳定性、E层和F层耦合及半球间耦合等多种电动力学过程产生。2.获取低纬白天周期波动结构的新认识。基于2016年至2017年北斗GEO电离层观测链反演的TEC数据,首次统计分析和探究了亚洲-澳洲扇区低纬白天电离层中周期为18到28分钟左右的中尺度波动结构。发现在北半球观测到的白天电离层周期波动结构主要发生在冬季地方时11点到17点、北纬17°到25°(磁纬10°-18°N)之间,其最大发生率达80%,出现在北纬21°(磁纬14°N)附近。在南半球白天电离层周期波动结构主要发生在冬季地方时11点到15点、南纬6.0°到11.1°(磁纬15.4°-21.6°S),但它的最大发生率只有40%左右。与低层大气重力波活动相比,两者季节和纬度变化基本一致。这表明白天电离层周期波动结构可能来源于低层大气重力波并在低纬度产生,而不是从其它纬度传播而来。此外,我们发现观测到的低纬度白天电离层周期性波动结构不存在半球耦合特征,这说明白天电离层周期波动结构并非由半球间电动力学耦合过程引起。3.首次揭示白天电离层百公里尺度经度变化特征。利用2015年至2016年中国中部区域北斗GEO TEC观测数据,首次系统研究了电离层区域性即百公里尺度的经度变化。发现中低纬白天电离层在几百公里区域内存在非常显著的纬向梯度,其纬向差异最大超过40 TECU。电离层纬向梯度事件发生时,白天西侧TEC大情形的比东侧TEC大的情形出现稍多,且均主要发生在正午及午后时间。在季节变化上,白天区域性电离层纬向梯度发生率呈现明显的半年周期变化,其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冬两季。4.发现白天电离层百公里尺度经度变化地磁活动依赖性关系。利用亚洲-澳洲扇区中低纬北斗GEO电离层观测链数据,研究了 2017年9月磁暴期间电离层区域性即百公里尺度的经度变化,发现在磁暴期间白天电离层存在明显区别于地磁平静时期的区域性纬向梯度。同时,利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部区域性的北斗GEO电离层观测网数据,统计分析了白天电离层区域纬向梯度与地磁活动的关系。发现白天电离层区域纬向梯度在不同地磁活动状态下发生率较一致,但梯度较大的纬向梯度结构主要发生非地磁平静期间。此外,大部分白天区域性电离层纬向梯度结构伴随背景TEC增强。这表明地磁扰动引起的电场变化可能对产生白天区域性电离层经度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中低纬电离层中尺度结构的认识,加强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发展及应用,对提高通信导航、定轨定位精度及改进空间天气预报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图文】:

示意图,电离层,高度变化,成分


的高度称为过渡高度,一般在600到1500km之间。F2层峰值高度到过渡高度之逡逑间,这个以0+离子为主的区域,称之为顶部电离层(SchunkandNagy,2009)。此逡逑夕卜,如图1.1所示,在电离层中,,中性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呈量级减小,并直‘逡逑至消失。逡逑Principal邋Constituents邋of邋the邋Ionosphere逡逑S00逦T逦I逦H ̄ ̄|逦I逦r ̄I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逡逑700邋?逦I邋0\邋\逦MSIS-E-901RI-95邋Models邋_逡逑\邋h邋W邋/逦\逦\逦Solar邋Maximum逡逑刚邋_逦、7邋/h_逦\逦\逦43。N,Noon,邋Equinox逦_逡逑I邋500逦H邋\ri邋\逦-逡逑^邋400邋-邋\邋\邋-逡逑0>逦I逦\邋Neutrals逡逑工邋300逦J逦\逦-逡逑t邋\逡逑2卩0邋_逦、、-F邋region逡逑100邋—^^1邋E邋region逦-逡逑逦邋逦逦邋丁"邋D邋region逦—-逡逑Q邋逦t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I逦I逦I逦I逦逡逑101逦101逦103逦104逦105逦106逦10’逦10s逦109逦101S逦10u逦1012逦1013逦1014逦1015逦1016逡逑Particle邋Density邋(cm"3)逡逑图1.1电离层分层及成分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源自NCARHAO逡逑受地球磁场位形的影响,电离层在不同地磁纬度呈现出不同的物理特征。在逡逑高纬电离层区域

北斗,黄山,同步卫星


国扇区东西部(Zhaoetal.,2013)及巴西扇区(Fagundesetal.,2016)发现的电离逡逑层经度差异。那么在更小的尺度,如在几百公里范围,同经度县城与县城之间电逡逑离层是否存在明显区别?如图1.3所示,GNSS黄山站观测到的2016年3月11逡逑曰非同步卫星TEC和北斗同步卫星TEC变化。左图展示的是非同步卫星TEC,逡逑虽然该图给出了电离层的周日变化特征,但同时刻TEC值较分散,差异可达50逡逑TECU。然而,由于卫星相对于地球运动,非同步卫星TEC存在空间变化和时间逡逑变化混杂的缺点。右图给出了北斗地球同步卫星TEC,同步卫星TEC不仅反映逡逑了电离层周日变化,而且同时刻不同方向观测TEC差异也清楚地被呈现。与非逡逑同步卫星TEC相比,北斗同步卫星TEC规避了时间与空间变化效应混杂的问题,逡逑而且同站点不同同步卫星TEC观测反映纬向距离在几百公里的电离层变化信息逡逑(Huangetal.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普;卢雷;;高频电离层传播轨迹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2 潘振中;无咨委第六研究组(电离层传播)会议[J];广播与电视技术;1985年06期

3 潘振中;电联无咨委第五和第六研究组期中会议召开[J];广播与电视技术;1988年04期

4 徐继生,莫启绪;低纬哨声通过低电离层传播的透射特征——全波解[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3期

5 毛梅;;远距离短波电离层传播完整理论[J];电波与天线;1996年01期

6 ;电离层传播[J];电波与天线;1995年02期

7 鲁转侠;柳文;蔚娜;娄鹏;;基于数据预处理的电离层剖面反演方法[J];电子学报;2018年03期

8 陈其芬;;法国的无线电波电离层传播预报[J];电波与天线;1994年05期

9 ;电离层传播[J];电波与天线;1995年03期

10 戴耀森;;短波电离层传播信号色散的测量研究和理论分析[J];科技通报;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董免;朱士涛;张安学;;数字射线追踪及电离层冲击响应函数的应用[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2 王乃权;林郁;;Shear Alfven Wave的非线性变陡过程[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卢世坤;李夕海;李义红;牛超;刘代志;;基于样本熵的全球电离层TEC复杂度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三)——军民融合与地球物理[C];2017年

4 王玉辉;程莉;马洪;;基于短波信号反演的中国电离层电子密度图重构[A];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18年第二十二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福庆;基于气辉与北斗GNSS观测的电离层中尺度结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杨淋;星载P波段SAR信号处理与系统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章红平;基于地基GPS的中国区域电离层监测与延迟改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4 丁宗华;电离层频高图自动度量与分析的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翔宇;天地波混合雷达电离层杂波检测及反演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范冬阳;基于经验正交函数的天基电离层CT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3 汤炜炜;电离层特性对导航信号接收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刘超群;高功率微波在电离层中传输损耗及散焦特性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孙祥;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加热电离层中电波传播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洪雪丽;基于电离层传播路径建模的短波未知辐射源传感器网络TDOA定位的求解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7 程东;地下SLF/ELF地震源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张文敏;高频段电离层特性及雷达综合频率选择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2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12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