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三江源区蒸散量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0 05:53
【摘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区。维护三江源生态稳定对于地区气候和水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江源地区,蒸散发是地表水、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对蒸散发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地区水资源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地区发展有参考价值。本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处理后利用SEBS模型计算得到了2001-2015年三江源区的蒸散结果,以此探究三江源长时间序列下蒸散发变化的趋势。结合研究区地面气象站数据,探究研究区蒸散量的影响因素并计算研究区蒸发系数。计算结果利用闭合流域水均衡原理进行验证。根据蒸散量的计算结果,考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可以估算三江源区在现状水平下(2015年)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在蒸散量方面,三江源区的年蒸散量在2001-2015年间呈现来回波动的趋势,最大值为2009年636.51mm,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535.01mm;(2)三江源的三个主要源区年际蒸散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个源区的年均蒸散量排序为:澜沧江源黄河源长江源(3)根据13个三江源区内气象站的蒸发观测数值,确定三江源区的蒸发系数为0.5923;(4)利用SEBS模型计算出三江源蒸散量与研究区水文资料中耗水量与降水量之和差值小,从而说明模型运用于三江源区的合理性;(5)三江源区的蒸散量与气温、降水相关性极大,与二者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与植被指数NDVI的增减趋势一致;(6)三江源区在现状水平下(2015年)的生态需水量为1875.75×10~8 m~3,其中长江源区生态需水量为464.59×10~8 m~3,黄河源区生态需水量为910.16×10~8 m~3,澜沧江源区生态需水量为237.33×10~8 m~3。
【图文】:

三江源区,地理位置


图 2-1 三江源区地理位置图2.2 地形地貌三江源区地形较为复杂,整体以山地地貌为主,研究区内矗立有平均海拔在5000-6000 米左右的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脉、阿尼玛卿山、可可西里山等,山体上终年分布有积雪,研究区按地势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东南部区域主要为高山峡谷,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坡度明显,河流在此处蜿蜒曲折,中西部和北部多分布为山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分布有大量的高原草甸和土滩,地势起伏较东南部较小,地势影响下该地区的持水能力相对比较强。

三江源区


图 2-2 三江源区 DEM 图按照自然流域可以将三江源地区划分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澜沧江流三个源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有所不同,长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主要江源区西部,被高山围绕,,夹杂有谷地、盆地,湖泊沼泽在源区西部星罗棋黄河源区相比处于这两个源区东部,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小,地貌特征多为丘陵、河谷地貌。整个汇水区流域面积约为 30.72 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积占比 32.6%;长江流域占 55.11%,澜沧江流域面积占比 12.24%。2.3 气候特征三江源区气候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辐射强物的生长周期较短,无霜期很短或基本没有,四季不分明,年温差较小,但中日温差较大,暖季短暂,夏凉冬寒,春秋两季有明显的冷暖交替。研究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真;解宏伟;;基于遥感方法的三江源生态需水量计算[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祁栋林;李晓东;肖宏斌;周万福;苏文将;胡爱军;李t

本文编号:2621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21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