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临盘地区沙三中亚段三维构造解释及储层地震预测

发布时间:2020-05-26 04:11
【摘要】:盘河地区是临盘油田的主力产油区,面积约180km~2。该区构造极为破碎,是整个临邑洼陷构造最复杂的地区,极为破碎的构造也蕴藏了较大滚动勘探潜力。但是随着滚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高精度资料的潜力也越来越小,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临盘金三角受地质特点的制约,发育众多小断层、小断块,断裂系统非常复杂,直接导致对该地区的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认识不准确,难以寻找有利的含油气目标。研究区位于临邑大断层上升盘,受临邑大断层影响,整个研究区构造十分复杂。目的层沙三中亚段被不同方向、不同级次的断层切割,构造极其破碎,给构造解释及后期储层预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地震剖面双极性显示、AGC地震道增益技术以及构造平滑等技术手段对地震剖面进行处理,提高视分辨率,方便层位解释;针对研究区地震反射连续性差、缺少显著反射界面的问题,利用分频解释方法滤除低频数据,得到高频地震数据体,指导反射波组不清晰地区的解释工作。同时,针对研究区断裂系统极其复杂的情况,利用正演模拟、属性切片、倾角检测等方法对不同级次的断层进行分类识别。在构造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宏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利用沉积补偿原理对研究区古地貌及物源进行分析,认为北部及西南部为主要物源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优选了多种符合区域沉积特征及物源方向的属性对后期储层展布特征进行指导;综合利用稀疏脉冲及遗传反演对研究区沙三中亚段储层进行预测,利用最终反演结果,并结合前期地震属性表征对研究区储层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在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有利勘探目标。
【图文】:

技术路线图,精细构造解释,测井,储层


1.4 技术路线在研究区宏观地质规律及多学科理论指导下,以地震资料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针对研究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地震预测工作[21]。首先,利用地震、测井等多种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层位标定,赋予研究区地震反射同相轴地质含义,进行层位追踪;综合运用剖面双极性显示、不均衡比例显示、AGC 自动增益控制、相干体等多方法综合进行断层解释;对时间域地震解释数据进行时深转换完成研究区构造图并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以沉积相分析为基础,对主要目的层沙三中亚段进行储层展布特征预测。通过对研究区宏观沉积背景的分析,并以研究区古地貌及测井单井相分析为依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区主要沉积相类型;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初次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以及二次遗传反演的方法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图 1-1)。

位置图,临邑,复杂小断块,中央隆起带


第二章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置研究区位于惠民中央隆起带临盘构造的主体部位,,南临临南洼陷,处在油气运指向上,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该区位于临邑断裂带的西端,包括临盘、临大芦家、唐庄复杂小断块等三级构造。目前已发现 Ng 至 Ek 九套含油层系。受断裂体系的控制,区内断层异常复杂,已发现的含油块多为特复杂小断块,南南生油洼陷,临邑大断层为油源断层。根据项目提供的资料可以划定研究研究区具体地理位置如图红框内所示,位于中央隆起带西部。根据地震道范围计算,研究区沿临邑断层走向方向长约 11延伸约 6km,研究区总面积约为 66km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娟;马宁;;地震勘探中井检组合对煤矿构造解释的影响[J];煤矿现代化;2015年04期

2 宗丽;赵宏伟;江海;;综合解释技术在渤深6潜山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09期

3 王咸彬,曹辉,郭全仕,顾石庆;真(全)三维构造解释技术初探[J];石油物探;2000年02期

4 王硕;张琼;刘欢;李思民;王直;;叶三拨地区三维地震构造解释[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谭琴辉;崔华;;复杂断块构造解释影响因素及技术对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年08期

6 胡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年01期

7 J.L Mari;许明群;;三分量VSP数据在Auzance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译丛;1991年04期

8 李琴;;盘河油田盘15-1多维构造解释及效果[J];内江科技;2018年04期

9 张延玲;杨长春;贾曙光;肖高杰;高晓辉;;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在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构造解释的应用(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6年01期

10 唐果;王鹏宇;蔡军星;杨丽英;;提高地震变速区构造解释精度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强珍;赵连涛;孔繁铭;姜光路;;相干体技术在兴隆庄矿构造解释中的应用[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2 冯敬英;李好强;何永富;王鹏;;地层倾角构造解释的交互系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王秀东;徐衍和;;多参数构造解释的应用效果[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4 支玲;;一种基于RGB处理的颜色域构造解释新技术[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8:油藏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5 王慎中;;小凹陷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存在的问题及解释意见[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田涛;陈文雄;王波;王聪;邵佳;;基于地层倾角的相干体技术——以渤海湾盆地A油田为例[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李军;张超谟;张占松;;地层倾角测井人机交互对比方法及地质解释[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吴礼浩;杨国权;王鹏燕;;构造解释中时深转换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罗愫;于常青;刘江平;;兰坪金顶铅锌矿床展布及深部构造特征——从地震响应特征结果分析[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C];2018年

10 王谦身;安玉林;华昌才;;新疆哈喇峻地区区域重力场与地质构造解释及含油气构造[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彭冬梅;山前冲断带构造解释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建峰;巨厚黄土塬矿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 郑志红;美国Stratton油田构造解释及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临盘地区沙三中亚段三维构造解释及储层地震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尤双双;泌阳凹陷地震构造解释与储层综合评价[D];长江大学;2012年

3 于建华;井震联合构造解释成果在水井方案制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王润;大庆油田A区块储层构造解释与开发方案调整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张荣强;平衡剖面技术在莱州湾地区及周围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6 贾东力;GC-BD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及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冯占勋;望奎—兰西地区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任涛;黄桥地区二叠系油气藏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徐大光;明水—绥化地区地震质料综合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李艳伟;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1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81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