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射线阻抗反演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7:25
【摘要】:地震反演技术是油气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研究常规地震阻抗反演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射线阻抗反演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射线阻抗反演属于叠前地震反演方法中的一种,与波阻抗和弹性阻抗反演方法不同的是射线阻抗反演是基于射线参数域实现的。由于射线阻抗反演没有弹性阻抗反演原理中所基于的两个假设,因此理论上更有利于进行油气储层预测。本文首先研究了地震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波阻抗反演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几种不同类型数学计算方法,包括稀疏脉冲反演、有色反演、广义线性反演等,并基于实际地震数据完成这些反演计算方法,实现叠后、叠前两种类型实际数据的应用,分析不同反演计算方法的反演效果。在研究常规地震波阻抗的基础上,研究了射线阻抗的反演原理,完成射线阻抗公式的推导,对比分析射线阻抗反射系数和弹性阻抗的反射系数在四类含气砂岩模型中的不同,同时研究了地震射线阻抗反演的基本流程。最后利用叠前实际地震数据,完成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和射线阻抗反演,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射线阻抗方法在某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
【图文】:

流程图,稀疏脉冲,反演,流程图


第2 章 叠后波阻抗反演原理及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广义逆方法等。广义线性反演的研究首先从非线性问题的转化以及地球模型的参数化入手 ,优点在于反演误差不会随深度的变化而增.1.2 稀疏脉冲反演稀疏脉冲反演(CSSI)是一种基于地震道的反演技术方法,它由波阻抗趋对应的地质条件所控制,这样会产生融合地质模式的宽带结果。该理论的出是设想地下的反射系数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稀疏分布的,在快速趋势约束脉景上进行反演计算,波阻抗的趋势是由地震解释层位和井资料共同控制的。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就是针对地震记录所产生的欠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本假设为地层下的反射系数是由一系列反射较强的轴构成的,会以高斯函数为背景叠加,能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地震子波以及地表下相对较“强”反射系数[23

工区,底图,地震数据


第2 章 叠后波阻抗反演原理及应用,论文在本节应用地震波阻抗反演刻画了该实际。况的实际资料,该工区有 8 口井,3 个层位:grid_SB无断层数据,地震数据在加载地震数据为 SEGY 格号的位置以及 X,,Y 坐标的位置。地震数据沿线般 CDP 号随道号呈锯齿状变化,线号随着道号呈分布工区的底图如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杰;史松群;朱端银;席文奎;;多种地震反演技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A井区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雅君;;射线波阻抗反演在YA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4期

3 冷泓颖;;波阻抗反演在兴马地区砂体厚度预测的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4年02期

4 毕俊凤;杨培杰;;有色反演技术在少井区岩性体预测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4年03期

5 印兴耀;曹丹平;王保丽;宗兆云;;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1期

6 方红;陈昌;徐锐;;地震反演技术在辽河兴隆台地区沙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前沿;2013年04期

7 王宏琳;罗国安;;国产地震处理解释软件的发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2期

8 刘力辉;陈珊;倪长宽;;叠前有色反演技术在地震岩性学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3年02期

9 王有涛;;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在春风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内江科技;2012年11期

10 姚健;郑敬贵;杜晓峰;孙和风;;辽东湾探区古近系浊积体针对性地震处理与识别技术[J];岩性油气藏;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金良;王世星;;叠前弹性反演中角度叠加数据体的选择[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恭利;叠前射线弹性阻抗反演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邵宇蓝;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在天然气水合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邢小林;地震资料叠前反演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王江;叠前去噪与射线弹性阻抗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董月昌;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3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83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