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俯冲带地区地震动横竖向反应谱比的衰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9:22
【摘要】:地震动衰减关系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目前探讨俯冲带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以及横竖向反应谱比衰减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理论创新及工程应用具有较大意义。本研究选用了日本KiK-net和K-net强震台网数据,该数据台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表-孔底强震台网。且该台网获得了上万条强震记录,数量多,涵盖的构造类型、震级、震源深度、震源距离范围广,数据具有代表性。借助随机效应模型,本研究建立了俯冲带地区三类地震的横竖向反应谱比衰减关系,着重探讨了衰减关系回归时误差的来源及分布,并与其他学者利用同类数据建立的横向反应谱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立了反应谱比预测曲线,进而探讨了影响反应谱比的地震动因素。通过对大量的残差和标准差的分析表明,横竖向反应谱比衰减关系的离散性主要由场地效应和路径效应引起,不同地震之间的差异对衰减关系影响不大;通过与其他学者利用同类数据建立的横向反应谱衰减关系的对比发现,将横、竖向反应谱相比得到的衰减关系,其各类标准差均有所减小,表明横竖向反应谱比衰减关系的离散性更小;通过研究预测反应谱比曲线,发现反应谱比峰值所在的周期与震级、距离的相关性很小,主要受场地条件影响。这些结论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琳;罗奇峰;;汶川地震地震动的扭转分量反应谱[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2 刘章军;刘子心;;基于规范反应谱的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J];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李杰;;几类反应谱的概念差异及其意义[J];世界地震工程;1993年04期

4 华贝;叶献国;王德才;;原始记录反应谱特性对时域调整记录分析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8期

5 李小龙;张强;张钰;;规范反应谱长周期段的修正[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6 丁建国;陈伟;;弹塑性反应谱的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郭玉学,王治山;随场地指数连续变化的标准反应谱[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4期

8 杨仁安 ,赵国玺;核电站1E级设备的抗震鉴定试验[J];核动力工程;1988年05期

9 张桂荣;;文摘[J];世界地震工程;1988年04期

10 戴国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二)——场地、反应谱和液化地基[J];建筑科学;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波;温增平;;地震动记录调整中反应谱控制周期的初步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2 李琳;罗奇峰;;汶川地震地震动的扭转分量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姜海鹏;杨庆山;;一种时频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生成及反应谱拟合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4 蔡长青;沈建文;;整体逼近的反应谱拟合技术[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吕红山;;反应谱的多参数标定[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6 鄢家全;许晏萍;;关于确定场地相关反应谱的现状及评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张天中;马云生;;满足多个阻尼反应谱的地震动时程合成[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罗奇峰;张晓哲;;强震地面运动的时—频反应谱分析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连海宁;林卫勇;胡进军;;Ⅰ_1建筑场地反应谱参数取值探讨[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10 赵凤新;刘爱文;;地震动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言祥;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王飞;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对钢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兰晓雯;基于汶川地震动衰减特征的四川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李亚楠;工程用地震动模拟随机性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波;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的选择和调整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何颖;场地总体非线性动力特性识别方法[D];天津大学;2013年

7 朱瑞广;主余震序列地震动的条件均值谱与挑选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籍多发;主余震地震动特征及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王天韵;地震动场实时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10 姜伟;基于地震学的基岩场地PGA混合衰减关系[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泽世;俯冲带地区地震动横竖向反应谱比的衰减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黄俊杰;弹塑性时频反应谱和动力分析的时频反应谱法[D];同济大学;2006年

3 石磐;俯冲带地区的基岩反应谱及横竖向反应谱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谭启迪;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标定方法的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6年

5 文雯;覆盖层厚度对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何颖;目标谱符合给定反应谱的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杨琼;基于遗传算法拟合多阻尼比反应谱的地震动仿真[D];重庆大学;2003年

8 姜永正;考虑不同场地类别的四川地区中小地震动衰减关系[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9 曲高峰;求解反应谱的小波方法及汶川地震反应谱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付婷;长周期地震动对长周期结构动力响应性能影响的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5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85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