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新西兰Taupo火山带TeKopia地热田内硅华与热液交代产物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02 21:06
【摘要】:地热系统为研究浅成热液沉积交代组合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原因是现今活动的地热系统内,可以直接获得地热流体的成分、温度、压力、流量以及原岩构成等信息,并能将这些信息与水热活动下形成的矿物组合相联系。对于新西兰Taupo火山带内的地热系统研究大多集中于中--碱性热液流出的地热系统,而酸性热液系统由于存在数量少,研究环境恶劣等原因,前人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于酸性地热田内蚀变产物分析能够为浅成热液交代组合的研究提供补充。Te Kopia地热田是新西兰Taupo火山带(TVZ)中尚未被开发的高能地热田之一,发育于Paeroa断层面下盘。研究区位于断层面与山谷谷底的交界,在该处断层错断距离约350m。在由喷气口,酸性热泉构成的高温及强酸性环境下,地表沉积物现今主要为蚀变火山碎屑岩。区域内残余硅华碎块指示出其原碱性氯化物热泉的沉积环境,反映了潜水面下降,碱性-中性的热泉环境被酸性蒸汽喷出环境所取代。本研究中采取对研究区地表划分沉积相带,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薄片观察,XRD图像分析以及ICP-MS主微量元素测定),进而归纳出在该地热田内,中—碱性环境下的沉积物叠加酸性水热交代反应后具有的地质学特征。在本研究中,首先分离出了不同期次的交代作用,例如碱性环境中交代作用形成浸染状的黄铁矿晶体,在酸性环境下淋滤消失。其次在研究区内分布的硅华碎块,其沉积相特征揭示出在原碱性环境中,硅化可能沉积于同一个地热流体喷出系统,并且原地热泉口的位置可能位于现今地热活动最密集的坡积物沉积区。再次,利用Landmesser(1995)提出的源-库模型,解释酸性和碱性环境下硅质沉积物的矿物相变化特征。在不同硅华碎块及硅质残渣中,造成二氧化硅成岩矿物相成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的不同。最后,研究区内元素含量较上地壳元素平均含量相对亏损,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成岩的元素都在酸性泉水和片流的淋滤下被带走,而部分重金属元素以及热液相关的元素仍有富集。本研究的结果不仅总结了酸性热液蚀变的演化过程,归纳了影响原生矿物蚀变、次生矿物形成的关键要素,同时也解释了断层的构造活动对地热系统的改变。
【图文】:

地理位置,地热田,断层面,北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引 言究区地理位置opia 地热田位于新西兰北岛中北部,地理坐标大约位于属于 Rotorua 地区,紧邻 TeKopia 公路,向南和向北分别是 Oite,,均是现今活动的地热系统。Te Kopia 地热田主要特征气地面沿着 Paeroa 断层面 2.5 km 长的范围内成块分布。钻至 944.9 m(TK-1)和 1251.2 m(TK-2)(图 1-1),为体以及蚀变交代组合提供了研究数据。本研究的研究区 的范围,包含了从断层面与山谷底部交界处的滑坡体等,1994)的南部热水塘边部。

域构造,地热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代的沉积物的演化过程进行探讨。现状山和构造背景主要的高能地热系统都发育于现今或者曾经有火山作用81)指出大部分的高温地热系统都与板块边界的岩浆活动po 火山带(TVZ)内大量发育的地热系统证明了这一点。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图 1-2),与北岛(North Isl山作用直接联系。在 TVZ 内的地热系统都发育于钙碱性岩为酸性岩,以流纹岩,凝灰岩或火山灰为主要成分,少岩例如英安岩和安山岩(Bignall,199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亚娟;刘立军;张少才;牛树银;夏帅;王敏;王雨豪;;断裂构造对地热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中国锰业;2016年04期

2 何春;周玉玲;刘学玺;;英山县温泉镇芭茅街地热田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6年06期

3 李卓;张光辉;王茜;田言亮;严明疆;;冀中平原地热水资源变化特征与可持续利用性——以辛集地热田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1期

4 樊延恩;李杨;刘林杰;卢会婷;;阳原县三马坊地热田地质条件分析[J];西部资源;2016年06期

5 樊延恩;;阳原县三马坊地热田允许开采量估算[J];世界有色金属;2017年03期

6 李宇曦;王迅;ágúst Valfells;李想;;集总参数模型对地热田储层裂隙模拟的探讨[J];中国锰业;2017年02期

7 王凤艳;;熊岳温泉地热田成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7年09期

8 王文梅;徐子东;欧阳正平;王江思;;海南省三亚市崖城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工程勘察;2017年10期

9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发现全国第二大地热田[J];华北国土资源;2017年04期

10 夏华宗;刘文涛;郜洪强;李贝德;韩晓玲;王国晨;;浅析隆起对地热田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煤地质总局在我国东北地区找到高温地热田[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宁金野;项斌;王波华;陈春元;王永生;;安徽长山地热田地热资源潜力和勘查、开发利用前景[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3 燕振芝;李士江;初贵刚;;鞍山汤岗子地热田控热构造分析[A];冶金地质勘查技术文集[C];2003年

4 杨兴沐;;三维电阻率视图揭示南田地热田构造形态[A];海南省地热矿泉水协会第一届海南地热矿泉水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林智成;;海南蓝洋地热田开发利用情况[A];海南省地热矿泉水协会第二届海南地热矿泉水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立本;程长根;;重力测量在地热田勘查工作中的应用[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郑克h

本文编号:2693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93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