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页岩气储层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8:07
【摘要】:页岩气是赋存于泥岩或页岩中的天然气,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补给,对我国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页岩气储层具有富含有机质、有效孔隙度低等地质特点及波动各向异性、应力延展性差等物理特征,增加了页岩气储层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难度。叠前地震反演是页岩气储层识别与评价的有效手段,也面临着富有机质页岩地震响应机制不明确、地震各向异性显著和待反演参数多等挑战。开展页岩气储层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对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粘土矿物、柔性孔隙和有机质等物性特征是引起页岩气储层地震各向异性的内在因素。从页岩气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出发,在室内观测数据和测井数据的标定下,利用各向异性自洽-微分等效介质理论和颗粒优势方位分布平均理论,构建了页岩固相基质的等效模型;并借助各向异性等效场理论引入了有机质对页岩宏观弹性性质的影响,实现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建立了反映有机质含量的页岩地震岩石物理量版图,为页岩气储层物性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撑。各向异性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反映了页岩气储层的岩石力学特征,是识别开发工程“甜点”的重要参数。本文从页岩横向各向同性本构方程出发,通过介质分解理论将各向异性本构矩阵表示为各向同性背景与和各向异性扰动;利用地震波扰动理论,推导了页岩气储层各向异性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近似表征方程,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岩石模量参数和Thomsen地震各向异性参数间的量化关系,与实验测量数据对比证实了本文近似方程具有较高精度;利用广义正交各向异性岩石力学模型,借助线性滑移裂缝等效介质理论,建立了由本征各向异性参数和裂缝弱度参数表示的地应力近似方程,为页岩气储层各向异性岩石模量预测和可压裂性评价奠定了基础。页岩气储层岩石模量和各向异性参数是页岩气有利区识别和开发评价中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反映页岩气储层岩石模量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平面波反射近似方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页岩气储层等效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反射系数正演算子。在贝叶斯叠前反演理论框架下,形成了基于方位反射系数方程的页岩气储层多参数叠前地震反演方法。针对从反射振幅中反演各向异性参数扰动量存在的不稳定性,本文发展了基于方位弹性阻抗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参数反演方法,实现了页岩气储层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直接反演,增强了多参数同时反演的稳定性。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验证了本文方位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的合理性和实效性,为页岩气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用宽方位叠前地震资料建立页岩气储层多参数反演方法已成为一项前沿性研究课题。本文从页岩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研究出发,探索了描述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性质与地应力状态的表征方法,开展了页岩气储层等效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平面纵波反射方程的解析研究,进而发展了面向页岩气储层多参数预测的方位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应用初探说明了本文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储层识别与评价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图文】:

页岩气,有机质,储层,基本组成


2.1 页岩气储层物性特征页岩气储层为富有有机质页岩,由成岩矿物(粘土和非粘土矿物)、有机质、多尺度孔隙和多相态孔隙填充物组成,如图 2-1 所示。本节将从成岩组分、孔隙空间和孔隙填充物三个方面,刻画富有页岩气储层物性特征。页岩气储层中矿物种类较多,一般由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非粘土硅质矿物(石英和长石等),碳酸岩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等),,以及黄铁矿等其它矿物组成。粘土矿物是引起页岩固有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作为主要的承载基质,塑性粘土矿物降低了页岩岩石力学强度成为了页岩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建模中的主要研究对象。除了无机矿物,页岩气储层固相基质部分中还含有一类特殊的类固态成分--有机质一方面,低成熟度的有机质可以作为承载固相,另一方面,成熟的有机质中发育排烃孔、缝形成了含纳米级孔隙的“海绵”状孔隙介质,使得低孔低渗页岩地层具有了自生自储的能力,同时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石物理建模也更为复杂。

散点图,元图,组分,页岩


第二章 页岩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方法性强度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基本物性参数。页岩矿物组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小于50%),碳酸盐矿物(小于 50%)和石英等硅质矿物(25%~30%),以及黄铁矿等矿物组成,一般使用粘土矿物-碳酸盐岩矿物-硅质矿物组分三端元图划分页岩岩相。页岩处于矿物组分三端元图的中心区域,另外三个端元分别对应硅质泥岩,富粘土页岩和石灰岩,如图 2-2(a)所示。图 2-2(b)展示了北美 Barnett 页岩[71]、EagleFord 页岩[136]、中国南方焦石坝龙马溪组页岩[137]、中国南方建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83]和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页岩具有的矿物组分三元散点图。由图 2-2 可见,Barnett 页岩和中国南方龙马溪组页岩为富硅质页岩,Eagle Ford 页岩和渤海湾沙河街组页岩为钙质页岩或灰质页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万强;;页岩气开发集成压裂装置研制及运用[J];化工管理;2019年15期

2 曹勃;;页岩气的开发与综合利用[J];石油化工设计;2019年02期

3 秦佳;张威;刘晶;冯明溪;廖莹;陈弘;;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4 和泽康;马传明;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李小倩;刘运德;方玲;;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水土环境污染的同位素技术[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5 雷雨;;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化技术;2019年04期

6 雷雨;;关于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几点思考[J];石化技术;2019年04期

7 雷雨;;当前我国页岩气开采现状的研究与展望[J];石化技术;2019年05期

8 雷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区域条件的分析[J];石化技术;2019年05期

9 杨修直;;提高页岩气开采效率的措施[J];石化技术;2019年05期

10 ;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建成[J];能源与环境;201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伟鹏;姚军;孙海;樊冬艳;;考虑不同尺度裂缝的页岩气耦合流动模型[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刘秋菊;;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法律规制探析[A];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C];2017年

3 崔永强;;页岩气成因及页岩气工业[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C];2017年

4 陈卫东;;页岩气招标已过两轮 民企仍在“打酱油”[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5 薛莲;白如栻;刘琦;吕如卉;;页岩气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和启示[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黄毅;张树东;杨小兵;;测井信息在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技术发展建议[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付斌;;浅析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金庆花;张大权;翟刚毅;;关于推进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庆芬;张思梦;孟帅;黄晓伟;梅海;;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在四川盆地页岩气“甜点”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立 吴昊;创新奠定“功勋井”地位[N];中国矿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刘艾瑛;科技破解“甜点区”密码[N];中国矿业报;2016年

3 记者 王少勇;我国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调查获重大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4 记者 戴莹;涪陵页岩气田上部气层开发工艺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9年

5 记者 章利军 通讯员 杨志强 刘军捷;马钢研发出国内最高级别页岩气油井管用钢[N];中国冶金报;2019年

6 周静;我国页岩气埋深探测首次突破4000米[N];企业家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孙书博;北美:盈利提升活力增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特约记者 顾定槐;“新钻11国”将引领亚洲发展[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思远;坐拥资源,命运何以大不同[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庞晓华;加石化业深受页岩气革命滞后之苦[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明强;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数值试井及产量递减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高莉;黔北-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页岩储层物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年

3 王伟吉;页岩气地层水基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赵小龙;页岩气储层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王伟;页岩气藏产能计算方法与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于俊红;页岩气藏水平井流—固耦合非线性渗流问题的理论分析及产能计算[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7 徐建兵;高过成熟页岩中烃类降解对页岩气组成及储集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年

8 贺芙邦;四川盆地涪陵大安寨页岩气“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王义刚;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资源地质风险分析与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孙文峰;页岩储层多尺度结构特征及表征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骞;页岩气开发对四川某页岩气开发区平台周围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养分含量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朱梦月;丁山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构造特征与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3 吉佳豪;页岩在CO_2作用下的三轴压缩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4 于文刚;页岩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5 付永红;页岩气储层孔隙度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6 罗月;X井区海相页岩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7 李小凤;基于灰色系统的页岩气开发水污染指标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8 张晨;参数自动拟合及在页岩气藏动态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9 周雅兰;我国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0 单保超;页岩气藏纳米孔隙气体传输机理及试井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6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96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