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研发与采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0:18
【摘要】:瞬变电磁法(TEM)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采用人工场源激发的时间域电磁探测方法,是以大地中岩矿石的导电性和导磁性为物性前提,通过不接地磁性源或接地电性源方式向地下发送脉冲信号,大地受激发产生瞬变电磁场,导电地质体受感应产生涡旋电流,产生二次场。TEM方法通过观测、分析二次磁场的过渡过程,进行地下地质异常体的探测。近年来,国内外对瞬变电磁法的仪器研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需要,新型的多分量、多参数、大深度探测的瞬变电磁仪器进入电磁探测领域,从原有的单一垂直分量测量到电场和磁场同时测量的时频电磁法(TFEM)、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TEM)、以及多通道瞬变电磁法(MTEM)等。其中,发射方式从以磁性源方式居多,朝大功率、大电流发射的电性源方式过渡,发射波形从双极性信号往伪随机信号过渡,为瞬变电磁法在不同深度和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时间域瞬变电磁方法的发展和对仪器功能扩展的需求,设计研发了一种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系统,选用接地电性源方式发射,采用精准时钟同步和高精度GPS授时单元,设计六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可同步采集地面电磁五分量(Ex、Ey、Hx、Hy、Hz)和磁感应强度变化率(dB/dt)。该设计方案符合未来瞬变电磁观测系统的多分量、大深度探测和多参数解释的发展方向,可实现同步多通道、多分量张量灵活组合的测量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在电法勘探中电磁感应方法的理论指导下,以电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通过进一步研究瞬变电磁收发系统的特点、信息的采集方法和数据的处理技术,开发设计了低噪声电源电路板、采集与存储控制板,以及通道数可灵活组合的模拟信号采集板,可以实现两通道、四通道或六通道三种组合方式的新型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系统。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设计,该系统既可以作为电磁场信息的大地响应接收系统,也可以作为瞬变电磁发射系统的电流波形记录装置,具有灵活、多样、高效等特点。第二,在接收仪的程序设计中,采用跨时钟域同步技术,实现了高达128k采样速率的、多通道同步的数据采集及存储功能,还兼具控制器之间的信息同步传输和数据交换。研发设计过程中,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了一个28位的高精度计时器来配合GPS秒脉冲信号,使各接收采集单元与发射系统的电流波形高精度同步,实现了时间信息和采集数据共同存储;同时,为了对接收仪进行标定,设计了外置标定单元电路;此外,采用超低功耗器件设计了无线监测模块,实现了接收仪运行状态的远距离监测。第三,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能够同步接收磁感应强度变化率,还可以同步对两个方向的电场分量及三个方向的磁场分量进行观测。因此,该方法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大,空间覆盖广;随着接收仪器动态范围的扩大和采样率的提高,在相同时间内,可以记录更加丰富的有用信息。此外,该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兼容多种发射机,如加拿大CRONE公司的Digital PEM系统,凤凰公司T-4、TXU-30发射机,以及ZONGE公司的GDP-32电法仪等;接收传感器可使用空心线圈、不极化电极、磁探头等装置。第四,在实验室完成了直流信号输入时的性能测试,及交流信号输入时的测试实验;并进行了信号精度测量及信噪比计算分析,还开展了仪器的稳定性及道间一致性测试,验证了本接收仪在高速采样率下能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与存储,且可靠性很高。在不断完善电路和改进系统程序的过程中,完成了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的研制。为了进一步测试仪器的性能,还在空旷地区使用凤凰公司T-4发射机以接地电性源发射方式,开展仪器的功能及性能测试,完成了两条测线的同步接收与采集试验,形成了两条测线的剖面图;并将本接收仪与凤凰公司的V8系统同步采集的二次场单点数据进行了对比,两套系统生成的衰减曲线形态一致性良好。第五,为验证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的勘探实用性,在四川省乐山市某矿区开展了仪器对比测试,通过采集横跨矿脉测线的瞬变电磁数据,提取瞬变的二次场信息,之后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去噪,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在时间抽道后,对应高异常的采集点与矿脉的走向趋势一致,还与对应化探数据曲线中铜元素的高异常分布位置相吻合。在开展场地测试过程中,选取了一个采集点,将本接收仪与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的采集站进行电场信息的并联同步采集,两个采集系统接收的电场波形一致。综上所述,本接收仪可通过程序灵活配置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变化率以及磁场强度信息的采集系统,可以实现一机发射,多机、多通道同步采集及发射电流记录于一体的观测系统。多通道主要表现为在同一偏移距上多个测点的信息同步采集和存储,采用接地电性源方式发射,接收电场及磁感应强度等信息,对同偏移距的信息处理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相似,通过共偏移距剖面图来推测地下某一深度目标的地电信息,是一套集采样通道多、动态范围宽、存储容量大及同步精度高等特点于一体的接收系统,在数据去噪方面还引入了深度学习方法。该仪器的设计研究对于开展深部矿体的精细探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能大幅度的提高勘探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图文】:

技术路线图,仪器,物探仪器,瞬变电磁


12图 1-1 技术路线图3 接收仪的指标对比如前所述,国内电磁仪器在研发方面存在巨大的发仪器的研究也从未停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中,期望凭借不懈努力,将理论方法更先进、实用中来。由于物探仪器所涉及到方法种类较多,采用的元器质量良莠不齐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导致国内的仪器在掌握国内外瞬变电磁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将可用内外知名的仪器公司生产的仪器进行一个指标对比充。

示意图,瞬变场,示意图


图 2-1 瞬变场激发示意图行瞬变电磁法观测时,仅在一次场关断后,采集感应出的二次磁不做观测和处理。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从理论上讲,仅处理存在一次场源的干扰,这称为瞬变电磁时间上的可分性;其次论得知,常用的方波脉冲可以视为由基频与其他多次谐波频率不同则对应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则不同,那么不同延时观测到率成份也不同,相应地质体中场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因此勘探亭亭 等,2013),称为空间上的可分性。电磁法就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这两个可分性进行勘测。在采集信号(高频)反映地质浅层情况,中晚期信号(低频)反映较深究大地瞬变电磁场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可探测大地电位在,这就是瞬变电磁的测深原理。变电磁场的激发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宁;罗瀛;刘帅;龙超;;瞬变电磁全期视电阻率的弦截无限逼近算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年06期

2 许颢砾;王大庆;刘志新;邓正栋;于景惃;丁志斌;;地面-井下双源瞬变电磁立体探测模拟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8年03期

3 闫文超;李博凡;王继矿;李萍;田小超;;矿用孔-巷瞬变电磁系统在煤矿的试验应用[J];煤矿安全;2018年06期

4 高刚刚;;瞬变电磁技术在金辛达煤业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8年03期

5 郭元欣;何慧;李松营;王康;;瞬变电磁勘探技术在义马矿区的应用与有关思考[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7年01期

6 马晨;肖军;;瞬变电磁地质矿产探测仪发射系统设计[J];中国锰业;2017年01期

7 王丛山;张旭;杜习成;;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在矿井超前探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7年02期

8 安百新;刘红兰;杨柳;曲晓峰;党博;;基于积分电路的瞬变电磁信号噪声抑制方法[J];电气应用;2017年05期

9 许新刚;岳建华;张莹;;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几个问题探讨[J];煤炭与化工;2017年04期

10 秦善强;付志红;朱学贵;籍勇亮;;遗传神经网络的瞬变电磁视电阻率求解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欣;李巨涛;刘丽华;刘富波;方广有;;航空瞬变电磁研发进展[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C];2017年

2 刘富波;李巨涛;刘丽华;耿智;张启卯;武欣;方广有;;半航空瞬变电磁系统研制进展[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C];2017年

3 任秀艳;殷长春;刘云鹤;蔡晶;;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地空瞬变电磁响应计算[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专题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专题43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C];2015年

4 李贺;李貅;姚伟华;刘文韬;;三维矢量有限元瞬变电磁直接时间域正演[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专题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专题43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C];2015年

5 李貅;赵越;;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多尺度信息提取[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专题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C];2016年

6 呼彦朴;嵇艳鞠;;基于虚拟波动场的三维瞬变电磁带地形快速正演[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3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专题33:盆地动力学与能源[C];2016年

7 王显祥;底青云;唐静;;电性源瞬变电磁初探[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6年

8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赵希刚;贺建国;赵翠萍;娄汉生;;应用瞬变电磁测量资料分析麻黄泉地区地层结构及沉积环境[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平;我国海底硫化物三维勘探实现突破[N];中国海洋报;2017年

2 张宏新邋李志勇;白庄矿瞬变电磁勘探填补国内空白[N];经理日报;2007年

3 王洪涛邋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矿井透水难题[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李晓玲;航空瞬变电磁勘查技术落户新疆[N];中国矿业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总局物探院完成三个瞬变电磁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0年

6 张素琴;瞬变电磁仪助山西212队竞争市场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梁文君邋 王洪涛 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煤矿井下防探水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赵宁;收官之战:再测海洋微塑料[N];中国海洋报;2018年

9 通讯员 牛秋福 王洪涛 记者 常素莉;“含水陷落柱瞬变电磁井下监测技术”填补国际空白[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园园;给海底做CT,大洋科考设备又升级[N];科技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凡强;多通道瞬变电磁接收仪研发与采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2 武军杰;地—井与地—空瞬变电磁联合解释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常帅;基于有限单元法的矿井多形态含水体瞬变电磁响应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王昊丰;便携式瞬变电磁未爆弹探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李文翰;复杂小目标体多分辨电磁仿真与高分辨成像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陈魁奎;煤矿复杂采空区瞬变电磁响应及解释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川;煤点锤击破坏瞬变电磁信号特征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8 李琳琳;半航空瞬变电磁发射机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嵇艳鞠;浅层高分辨率全程瞬变电磁系统中全程二次场提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邓晓红;定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异常特征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煜翔;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性源瞬变电磁一维正反演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金杨;长导线源瞬变电磁约束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曹凤凤;地空瞬变电磁起伏地形效应的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4 李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航空瞬变电磁拟电阻率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5 高鹏举;基于核最小噪声分离的航空瞬变电磁去噪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6 臧公瑾;复杂地电模型瞬变电磁三维正演中的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7 杨玲;阵列式瞬变电磁法多层管柱损伤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8 李辉;瞬变电磁与多臂井径组合式多层管柱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9 闫帅斌;煤矿采空积水区的瞬变电磁多种装置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10 吴启龙;半航空瞬变电磁视电阻率成像及在复杂地形区域隧道勘察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08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08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