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干涉成像条件的粘声VTI介质逆时偏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0:05
【摘要】:随着地震勘探对象日趋复杂,适应起伏地表、高陡构造、速度分布复杂和复杂储层的地震成像技术——逆时偏移(RTM)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以双程波波动方程为理论基础的逆时偏移技术,存在着固有的低频成像噪声,且分辨率有限,无法提供准确的振幅信息,深层成像振幅能量弱且分布不均衡等,这就制约了深部复杂构造储层高精度成像技术的发展。另外,地球介质普遍存在着粘滞性和各向异性。粘滞性体现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会对能量有一定的吸收衰减;而地下岩石中,如大多数沉积岩中,尤其是层理结构明显的页岩、灰岩薄互层、大块岩石定向排列的垂直裂隙中,都存在着各向异性,如果将地下介质都仅简单视为各向同性介质,将有可能会忽略有效地震信息,导致地震波成像不准确,进而影响后续的地震解释。因此,在目前的精细勘探开发阶段,如何解决地下地质构造更加复杂,粘滞性、各向异性介质、非均质复杂储层普遍存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从一般声波方程出发,基于标准线性固体(SLS)模型的粘滞性介质理论,推导出粘声介质波动方程;在做逆时偏移成像时,需要将衰减项变号,用以补偿地下介质在传播过程中的吸收衰减作用。根据各向异性介质下的弹性波方程,基于Alkhalifah提出的“声学近似”的理论,推导出VTI介质下的拟声波方程,可以用于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下的准P波运动学特征。将粘滞性和各向异性结合起来,推导出粘声VTI介质下的拟微分方程。采用伪谱法构建正向波场及逆传波场算子,提高了运算效率,减少了内存耗费;引入完全匹配层(PML)边界条件来吸收边界反射。最后,成像条件的好坏决定了逆时偏移成像的最终效果。当地下介质有明显小尺度速度变化时,传统的成像条件无法完整描述地下地震响应,于是,本文引入一种新的成像条件——干涉成像条件,改善由于速度模型不精确所导致的地震假象。对比传统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本文采用Wigner分布函数(WDF)滤波来衰减波场中存在的随机噪声。将基于WDF滤波的干涉成像条件引入粘声VTI介质逆时偏移,使得成像结果更加清晰,准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
【图文】:

频谱图,各向同性介质,快照,波场


时间导数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离散:222()()2()()tuttututttu 粘声介质拟微分方程(2-33)求解微分形式: 12 222 ) ( ) /2x xvt t p t iFFT ik FFT p t t p t dt v iFFT ik FFT 均匀粘声介质模型和各向同性模型进行试算,速度为 2000m/s 400,纵、横向网格间隔均为 5 米,采用主频 25HZ 的雷克子s。粘介质(Q=50)和各向同性介质的波场快照及频谱图如图,粘滞性的存在不仅会损耗地震波能量,还会导致主频的降低证明了拟微分方程(2-33)能够准确地对粘介质中地震波的动

快照,波场,分量,偏微分算子


图 3-3 利用方程(3-29)得到的波场快照及 x 分量和 z 分量Fig3-3 Wavefield snapshot by formula (3-29) , its x component and z component.5 粘声 VTI 介质拟声波方程在各向同性粘介质拟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我们修改(3-39)式,将其扩展到各向介质之中。最终得到粘声 VTI 介质下的拟微分方程:2 2 2 222 2 2 22 2 2 222 2 2 20202pxpx pn pzpzpn pz pzp vp p qv v vt x t x zq vq p qv v vt x t x z (3-4该方程包含了对 x,z 轴的偏微分算子以及分数偏微分算子,分数偏微分算子控地震波吸收衰减,应用推广的伪谱法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差分格式如下: 2 2 2 2( 2 ) 2 ( ) ( ( ) ( ( )) ( ) ( ( )) px x pn pz zp t t p t t dt v IFFT ik FFT p t t v v IFFT ik FFT q t 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ohn H.Bradford;Janna Privette;David Wilkins;Richard Ford;;复杂环境下起伏地形探地雷达逆时偏移成像[J];Engineering;2018年05期

2 杜宏钧;;逆时偏移技术在八岭山-花园地区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3 李忠芳;杨拓宇;;基于辛几何逆时偏移成像的结构无损检测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6期

4 王娟;李振春;陶丽;;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3期

5 张文峰;G.A.McMechan;游有志;;利用激发时间成象条件实现离井VSP数据的逆时偏移[J];石油物探译丛;1987年01期

6 ;Geophysics,1988年,No.8,论文文摘[J];石油物探译丛;1989年02期

7 ;Geophysics,1988年,№9,论文文摘[J];石油物探译丛;1989年03期

8 朱金明;董敏煜;李承楚;;VSP的双程无反射波动方程逆时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3期

9 刘清林;骆毅;;VSP资料的叠前波动方程逆时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3期

10 姜国博;曾庆芹;李虹;吴晓丰;;逆时偏移技术在土库曼斯坦地区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弘;李振春;杨勤勇;;基于先验模型约束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5年

2 刘培君;黄建平;李振春;李庆洋;;一种棱柱波逆时偏移方法及优化[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5年

3 李金丽;刘建勋;李振春;曲英铭;;三维黏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6年

4 郭旭;黄建平;李振春;;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方法[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6年

5 杜启振;秦童;;逆时偏移最佳匹配层边界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龙云;韩立国;韩利;邓武斌;;单程波逆时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庆洋;李振春;黄建平;;基于双变算法的精细逆时偏移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曹晓莉;黄建平;李振春;;最小二乘逆时偏移高精度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石露;孙小东;李振春;;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论文集[C];2014年

10 刘学建;刘伊克;卢回忆;胡昊;;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反演成像[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二0一六年十大科技进展[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刘旭跃 段心标;逆时偏移添提效利器[N];中国石化报;2017年

3 王跃;物探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跻身国际前列[N];中国石化报;2013年

4 秦瞳 魏玮 葛鑫;石化最大“云”驱动科研生产提速[N];中国石化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刘洪宇;石油HPC走向“平衡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6 潘宏勋;物探院三项技术国际先进[N];中国石化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孙雨晨;是才俊,就给他插上腾飞的翅膀[N];中国石油报;2012年

8 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综合处;2009年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波 通讯员 姜学实;“全景相机”高清聚焦地下油藏[N];中国石油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璇;VSP数据逆时偏移成像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2 刘文卿;TTI-ORT介质各向异性参数建模及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卿卿;吸收衰减和透射损失补偿的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4 王恩江;声波及粘声波波动方程正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5 王娟;TTI介质准纵波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6 周进举;弹性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及Marchenko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Naveed Akram;基于弹性波模拟的逆时偏移以及地震数据解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王颖;贴体网格剖分的地震资料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9 蔡志成;基于Q补偿的黏弹介质逆时偏移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10 王京;隧道空间有限元地震波场模拟与逆时偏移成像[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志军;探地雷达逆时偏移成像及地下目标智能识别算法[D];厦门大学;2018年

2 范景文;多震源最小二乘逆时偏移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洪瑛;基于干涉成像条件的粘声VTI介质逆时偏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王连坤;基于相关泛函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韩冬;基于Lowrank有限差分方法的弹性逆时偏移[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朱浩然;TI介质qP波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7 杨鹏;TI介质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8 张伟;弹性波逆时偏移及角道集提取[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9 王海娇;基于逆时偏移表面多次波成像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10 李修明;VTI介质弹性波场正演模拟与逆时偏移分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3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13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