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湖南省宜冲桥地热特征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0-06-18 23:23
【摘要】:宜冲桥地热田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慈利县城西南19-25km,地处湘西北主要控热断裂区域性花垣—永顺—桑植大断裂南部,断裂发育并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水热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研究区面积16km~2,区内共发现五口温泉,温度在39~53度之间。本文依托于湖南省矿业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湖南省慈利县宜冲桥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采用资料收集分析、地热勘查野外工作、物探勘查、地热井钻探、抽水试验、地下热水动态监测、数理计算等综合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宜冲桥地热水资源的成因机制和特征。首先确定了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热田的边界、水文地质条件、热储温度以及构造条件,将研究区分为渔米渡西区块、渔米渡东至任氏桥区块、任氏桥区块、沙刀湾区块四个区块,面积共16km~2。其次分别根据钻井测温、物探成果、水质分析成果和地下热水动态监测成果,得出研究区的地温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热流体动态特征,并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出地下热水及热能资源总量。采用无蒸汽损失的石英地热温标法估算的地热田深部热水最高温度;通过SiO_2温标法计算的渔米渡西区块、渔米渡东区块、任氏桥块段、沙刀湾区块热水循环深度为950至2200米,热储温度为50~77度之间。区域性澧水大断裂是宜冲桥地热田的控热构造,创造出宜冲桥地热场:大规模机械运动的摩擦热能深部储存,成为温泉的主要热源;区域构造巨大的破坏力所产生次级构造以及构造裂隙带,成为地下热水的储水空间以及冷水深部循环以及加热后上涌的通道;澧水河断裂为地热田导热构造,深部与澧水大断裂相连,成为深部热水上涌的主要通道,本身所伴生的次级构造以及裂隙带构成了热储的储存空间;澧水大断裂与澧水河断裂之间广布的南津关组含丰富裂隙岩溶水,一部分向澧水河排泄,一部分以面广慢渗的形式沿裂隙向下渗透或沿断裂破碎带向下运移,由深部储存的构造摩擦热能加热,通过澧水河断裂导引,在澧水河道涌出,形成串珠状热泉群以及沿河道和北岸形成地热异常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4
【图文】:

分布图,构造断裂,地热资源,湖南


裂带长约 240km,处于向北西突出的武陵山—雪峰山弧形构造外侧的澧水及平行的压扭性断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慈利-桑植-凤凰地热异常区地布特征。研究区内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不高,1960 年~1966 年间,湖南省进行过包括本区在内的 1∶20 万大庸幅、桑植幅地区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图 1.1 湖南地热资源与构造断裂分布图

流程图,成因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


地热特征及成因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江伟;周楠楠;薛国强;邓居智;;CSAMT电场单分量视电阻率定义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李德威;王焰新;;干热岩地热能研究与开发的若干重大问题[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3 刘志明;王贵玲;蔺文静;;地热回灌条件下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J];地下水;2014年06期

4 王奎峰;李文平;韩代成;赵辉;;山东省临清地热田地热水化学特征及热水起源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4年03期

5 周春银;金振民;;照亮地球深部的“明灯”——高温高压实验[J];自然杂志;2014年02期

6 范德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应用探讨[J];福建地质;2013年01期

7 李利峰;刘敦旺;;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测赋水采空区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11年06期

8 孟陆波;李天斌;段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不良地质体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6期

9 徐明;朱传庆;饶松;胡圣标;;阿坝—简阳地学剖面深部温度及热结构[J];地质科学;2011年01期

10 王银;;CSAMT法在洪河特大桥勘探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立岱;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希林;四川盆地中西部温泉成因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田粟;威海地区构造型地热田成因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王俊璇;受载条件下岩石电阻率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孙银行;瞬变电磁资料的精细处理和解释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余洋;垂直地电剖面法数值模拟及其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9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19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