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

发布时间:2020-06-19 00:01
【摘要】: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将会改变区域乃至全球蒸散的量值和重新分配,特别是极端干旱区,气候敏感性强,导致极端气候灾害、气候事件频发,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潜在蒸散为关键因子,利用流域内10个气象台(站)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观测值,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Penman-Monteith模型、距平相关性和气候敏感性分析方法,解析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和各流域段(上、中、下)不同时段气候、潜在蒸散变化特征,探讨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和各流域段(上、中、下)不同时段潜在蒸散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量化了不同因素影响流域尺度潜在蒸散变化的时空差异性和敏感区间。结果表明:1.揭示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1)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平均气温为“下游流域(11.5 ℃)中游流域(11.1℃)上游流域(11.0 ℃)”的空间分布,温暖季节(春、夏、秋)平均气温为“下游流域(14.6℃、26.2 ℃、10.7℃)上游流域(14.4℃、24.2℃、10.7℃)中游流域(13.6℃、24.3 ℃、10.3 ℃)”的空间分布,寒冷季节(冬季)平均气温为“上游流域(-5.2℃)中游流域(-5.3 ℃)下游流域(-5.7℃)”的空间分布,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时间分布,7月最高,1月最低;年、季降水量均为“中游流域(63.7 mm,12.7 mm、36.6 mm、10.8 mm、3.6 mm)上游流域(58.4mm,11.5 mm、34.4 mm、9.4mm、3. mm 5)下游流域(31.7 mm,5.1 mm、22.5 mm、 2.9 mm、1.2 mm)”的空间分布,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时间分布,7月最多,2月最少。(2)塔里木河干流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后平均气温、降水均明显增加(多),干燥度明显减小,2000年后气温和降水呈小幅降低(减少),除下游流域外,干燥度均明显增大,气候呈“冷干-暖湿-冷干”的动态变化。(3)2000年后,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春季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增幅呈“中游流域(0.67℃/10a)下游流域(0.36℃/10a)上游流域(0.24℃/10a)”的空间分布;夏、秋、冬季平均气温明显降低,秋、冬季降幅最大。2.探明了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1)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ETp为“下游流域(1759.6mm)上游流域(1694.2 mm)中游流域(1666.5 mm)”的空间分布,季ETp为“下游流域均高于上游流域,均高于中游流域”的空间分布”,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时间分布,5月最高,12月最低。(2)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ETp20世纪70年代前变化不明显,20世纪70年代后明显减少,2000年后呈增加趋势,呈“高-低-高”的动态变化。(3)2000年后,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季潜在蒸散量明显增加,年潜在蒸散量增幅呈“上游流域(99.61 mm/10a)中游流域(92.36 mm/10a)下游流域(78.21 mm/10a)”的空间分布;春季增幅最大,呈“中游流域(47.61 mm/10a)上游流域(41.79mm/10a)下游流域(34.89 mm/10a)”的空间分布。3.量化了不同因素影响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量变化的时空差异性和敏感区间:(1)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和各流域段(上、中、下)年ETp变化是由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多因子共同作用,与气温关系不明显。其中,干流流域、上游流域和中游流域突变点前(1976年、1985年、1972年)年ETp的减小是由日照时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平均相对湿度增大和降水量增多共同作用,敏感性系数排序分别为:RHhP、UhRH和h,与气温关系不明显;突变点后年ETp的增大是由平均最低气温的降低、日照时数的增加和平均相对湿度增大(减小)共同作用,敏感性系数排序分别为:RH h、Tminh和RHh。下游流域突变点(1992)前年ETp增大是由相对湿度的增加和日照时数的增多共同作用,敏感性系数排序为:hRH,突变点后年ETp减小是由平均相对湿度的减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共同作用,敏感性系数排序为:RHhTmin。(2)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和各流域段(上、中、下)季ETp变化是由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和气温多因子共同作用。其中,干流流域和各流域段(上、中、下)突变点前(1976年、1985年、1972年、1992年)四季(春、夏、秋、冬)ETp变化是由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共同作用,敏感性系数排序分别为:h、hRH、RHhP、hPTmax、TmaxhU、RHh、hRH、hPU, h、h、RHhPTmin、hP和h、TmaxRHh、RHh、RHhTmax;突变点后四季ETp变化是由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和气温多因子共同作用,敏感性系数排序分别为:TmaxThTminRH、h RH、h、hRHP, TmaxUhT、h、hTmaxRH、hTminRHTmax P, TmaxhTRHTmin、hURH、RHhU、RHhP 和 TTmax hRHP、ThTmin、h、TminhUP。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凡;黄强;闫正龙;;基于3S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水平动态监测及生态需水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苟树生;张雄文;王彦国;龚伟华;王亚俊;邓茂芝;毛炜峄;王顺德;;近50年来塔里木河干流水量、水质及耗水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0年06期

3 刘建周,邹剑锋,陈东亮,戴其祥,巴建峡;塔里木河干流工程地质条件分析[J];人民黄河;2005年02期

4 ;塔里木河干流有了“基础图”[J];干旱区研究;2006年02期

5 高梅;周华荣;张江英;热西旦·帕塔尔;;塔里木河干流典型区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意义[J];干旱区研究;2007年03期

6 王进;张雄文;刘湘;张建岗;段建军;龚伟华;高前兆;沈永平;毛炜峄;王顺德;;塔里木河2007年“四源一干”供输水运行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7 赵锐锋;陈亚宁;李卫红;陈忠升;郝兴明;;1957年至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6期

8 李开封;穆桂金;徐立帅;潘光耀;;塔里木河干流古河道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9 周天骧;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水体中氟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郭永平,徐海量,李卫红,何宇;塔里木河干流排污口调查与水质污染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兴佳;;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沙漠化与防治[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唐数红;;以生态河的角度确定塔里木河干流治理思路[A];新疆水利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获奖论文集[C];2001年

3 李玉建;侍克斌;吴培军;;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修复的水利工程措施[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黄艳;国家投资3000多万保护塔里木河生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张勇 陈明勇 王福勇;塔里木河干流开始计收水费[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师巧梅;新疆塔河干流旱情未解[N];西部时报;2008年

4 师巧梅;塔河干流旱情未解[N];新疆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樊英利 王涛;塔里木河建长堤束“野马”[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李威;新疆塔里木河断流1100公里[N];西部时报;2009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健 记者 谢勇;塔里木河干流灌区凭票用水[N];中国环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顺军;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建龙;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0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20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