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遥感技术在黄土覆盖区构造解译及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2:20
【摘要】:遥感技术以其宏观、全面、时效性强、信息获取受限条件少的特点,被国内外学者和地质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地质填图中,已经成为地学研究和地质勘查的基础技术手段。然而,前人的研究多停留在基岩出露区,对于覆盖区,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部广泛分布的黄土覆盖区研究甚少。目前,我国正开展黄土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项目,遥感作为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其新方法的探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宝鸡北部黄土覆盖区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8 OLI/TIRS、SPOT 6卫星影像、DEM以及野外实测光谱为数据源,将构造解译标志的建立和煤田及采空区预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以及数学统计模型分析方法,完成了黄土覆盖区的构造解译和煤田矿产预测,拓展了遥感技术在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范围,为遥感技术在覆盖区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充分收集了研究区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DEM、地形图、地质图、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及矿产分布资料,并论述了影像及资料的选取规则,同时针对覆盖区情况采用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完成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表明,单通道温度反演方法,能够在覆盖区取得较好的反演精度。2、针对覆盖区构造解译标志建立困难的问题从三方面开展研究:(1)通过影像合成最佳指数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增强了覆盖区影像的色调、纹理、饱和度,从正面加强了直接解译标志的建立。(2)分析了覆盖区水系格局与构造分布的关系,从侧面突出了间接解译标志在覆盖区构造解译中的重要作用。(3)从黄土覆盖这一本质特征入手,研究了地温异常与构造分布特征的关系,并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回归分析,从数量上论证了断裂周围温度场与距离的关系,从根本上为覆盖区构造解译标志建立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最终,完成了研究区构造解译并对该区基本构造特征加以分析。3、采用光谱角提取含煤地层+地温热异常划分的方法,完成了研究区煤田及采空区预测。通过初步实地验证发现了一处采空区,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研究给出了5处重要异常预测区,以待后续进一步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27
【图文】:

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图,延安组,侏罗纪煤田


图 3.1 渭河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区域地质图(樊双虎,2016)1-第四系;2-白垩系和黄土;3-三叠系;4-石炭系-二叠系;5-下古生界;6-元古界;7-花岗岩;8-区域大断裂;9 一般断裂;10-隐伏断裂究区位于陕甘宁侏罗纪煤田南部边缘地区(图 3.1)。含煤岩系主要为侏罗系罗系延安组是主要的赋煤层位,延安组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北部千阳-陇县-麟这个三个县境内均发现了煤炭资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项目区地质工

曲线,水体光谱,植被,大气校正


图 3.2 FLAASH 模型大气校正参数设置下图为大气校正前后,同一地区,植被与水体光谱曲线对比图。图 3.3 中 a 是校前真彩色合成图,b、c 分别为植被、水体光谱曲线。d 是校正之后真彩色合成图,e 分别为对应的植被、水体光谱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可见光范围内,大气校正前谱变化较大,校正后在蓝光波段的吸收反射特性细节表现出来、光谱更接近于实测光谱。a b 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金秋;试论我省覆盖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J];浙江地质;2001年02期

2 孟令华;;草原覆盖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以内蒙古东乌旗查干敖包地区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3 文雪琴;;金属活动态提取法及其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的应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年04期

4 汪青松;;安徽省淮北前常—徐楼覆盖区综合找矿方法研究[J];安徽地质;2010年03期

5 王大勇;郝立波;陆继龙;;人工神经网络在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2期

6 李志明,宋喜林,张长江;游离烃技术在沙漠覆盖区构造含油气评价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2年05期

7 马江水,李仰春,任凤和,尤福珍,李清伟;大兴安岭浅覆盖区生态地质评价方法初探——以1∶25万区调呼中镇幅为例[J];中国地质;2003年03期

8 潘瑗;;厚y+石覆盖区地震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65年04期

9 王硕;严长华;彭明生;;干旱-半干旱草原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1年02期

10 刘吉敏,刘占元;地电化学勘探法在厚层覆盖区的应用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宏金;吴燕冈;时艳香;曾道明;;一种多信息综合方法与黑龙江塔河浅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瑞保;白朝军;左爱萍;王跃峰;;遥感技术在西藏资源与环境调查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廖洁麟;;遥感技术产业化模式的探讨[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卫民;;对地观测与遥感技术[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5 王炜;解佳宁;路宗敏;;遥感技术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施焕军;;试论遥感技术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7 冯凯龙;马国欣;;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原理[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覃茂运;;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概述[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庆十;;遥感技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研究[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子祺;钱书清;胡桂文;;用于地震短临前兆探测的遥感技术[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宏坤;探求覆盖区找矿新“道”[N];中国矿业报;2011年

2 记者 滕艳 通讯员 孙敬 雷鸣 谭艳敏;发挥数学地质与信息技术在覆盖区找矿作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记者 李晓明 吴岗;遥感技术要为解决资源问题发挥作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记者 韩晓玲邋通讯员 王怀民 实习生 何岸;武大以测绘遥感技术服务北京奥运会[N];湖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仲全;巡天遥看一千河[N];辽宁日报;2008年

6 王怀民;武汉大学测绘遥感技术全方位服务北京奥运会[N];科技日报;2008年

7 郭乐红;努力开创遥感技术新时代[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吴月辉;遥感技术:感知地球的“千里眼”[N];人民日报;2013年

9 通讯员 周珊 记者 赵建;我省首用遥感技术督查城市规划[N];河北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梅琼;遥感技术:服务国家,跻身国际[N];江苏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桂祥友;厚风积砂覆盖区水资源预测与优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王万同;基于遥感技术的区域地表蒸散估算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恩泽;遥感技术在黄土覆盖区构造解译及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吴赫;金属活动态在黄土覆盖区的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付凯婷;无人机遥感技术估算桉树蓄积量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汪雯雯;基于多平台、多系统的遥感技术在金、铜矿区信息提取的应用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刘振功;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保险业务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王学超;遥感技术在内蒙古甘河等地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7 丘泉昌;遥感技术在土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8 李军英;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D];吉林大学;2017年

9 李静;遥感技术在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夏乐;遥感技术在矿山开发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2721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21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