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面向地震行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6-21 04:38
【摘要】:地震科学数据是人类认识地震的重要依据。地震科学数据的多元、交叉、综合化汇聚与应用,不仅是地震系统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推动地震科研创新发展的基石,因而亟需大力推进地震科学数据的信息化与行业共享工作。自1966年以来,中国地震局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地震监测网络,累积了大量的地震科学数据。但由于地震科学数据涵盖学科多、时间跨度长、动态性强、数据量级大、数据结构异构等特点,数据体量、性能及其服务能力始终是制约其行业共享应用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应时之需,推出“国家科技支撑—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503130108)子课题—“对内地震数据共享系统建设”。本文依托该项目,旨在建设面向地震行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供零障碍、标准化、多层次、多手段的信息服务,更大程度地体现地震科学数据效益,为大数据和地震行业结合做好数据准备。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1)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在综合调研现有系统的瓶颈和系统界定分析的基础上,基于B/S架构,利用主流MVC模式的SSH(Spring、Struts2和Hibernate)框架和Ajax框架,整合了电子地图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和所有Web应用服务(数据检索、可视化和下载等服务)。依托于已具备若干安全措施的地震行业专网,面向地震行业用户,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科学观测数据及其产品的存储、管理、检索、下载以及可视化等多元化服务。具有跨平台、高聚合、低耦合、门槛低要求等多种特点。2)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交换规范化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要求指导下,参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规定实施细则,同时借鉴相关地震科学数据管理标准指南,制定面向地震行业的数据共享格式和数据库存储规范,提供统一、零障碍、规范标准化的服务模式。3)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各服务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在充分调研当今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前提下,设计并实现这些服务,保障平台的稳定性和服务的易用性,最大限度降低地震行业用户数据获取和应用成本,促进地震科学数据的交换共享效益。平台建设基于INTERNET搭建地震数据共享服务网络平台,为地震行业用户提供标准化、多层次、多手段的服务。对资源池数据资源分类整理,充分分析数据属性结构,设计不同维度的数据检索服务;针对不同的数据,深度展示其内涵,建立基于Web的有针对性可视化系统,提升用户对数据的体验度;依据获取资源的体量,提供实时和离线两种下载方式,节约时间成本,并规范化下载得到的数据资源格式,降低用户应用成本。虽然本文搭建的数据共享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当中,但是平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增加数据检索服务、可视化服务、大数据结合等方面的模块,提高性能,为行业用户提供全面、一站式的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
【图文】:

共享平台,场景


平台结构面向地震行业的地震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是立足于当前对外地震境基础之上建设的。针对地震行业内数据获取和应用成本大、周期一个基于地震行业专网的地震科学数据服务平台。1 总体结构本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进一步梳理地震行业数据(包括前兆、测体系,并以数据集形式进行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及数据产品共享已建设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心等相结合的结构,覆盖全地震行业的主体数据库的分布式系统累,于地震业务有用的数据不断产出。综合考虑地震行业需求,整当前共享库的数据、各类专题数据以及相关辅助数据,统一规范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平台的总体业务场景如图 3.1 所示。数据集整合软件 共享平台前端

体系结构图,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的软硬件支撑,数据层利用成熟稳定技术汇交管理数据,并向外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层利用数据层提供的各类数据开发服务组件,表现层聚合不同的业务服务组件,通过门户网站展示给使用者。各层的设计中以模块单元化、业务模型组件化、服务流程化为指导思想,各层之间独立开发,降低每一层之间的耦合度,提高各组件的聚合度,保证平台的良好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数据服务需求业务流程化,构建组件式服务,利于业务的复用。平台的总体结构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晁军;陈会忠;李卫东;许洪华;彭远黔;;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4期

2 胡斌;董一兵;刘新;王想;张环曦;;基于百度地图API的测震台网电子地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2014年02期

3 袁媛;尹京苑;;上海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J];华北地震科学;2014年01期

4 刘珠妹;李盛乐;刘坚;苏融;;数字前兆资料分析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震灾防御技术;2013年04期

5 张兴国;王子影;朱旭;闫民正;;Flex在地震台站环境监控仪中的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年S2期

6 王威;董绪荣;郑坤;;基于北斗指挥机的网络地理信息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年03期

7 刘胜国;高景春;陈智勇;;基于ActiveMQ平台的地震消息服务探讨[J];华北地震科学;2012年02期

8 詹小艳;许红梅;朱升初;王恒知;薛莹莹;王俊;;江苏省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技术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亮;霍剑青;郭玉刚;袁泉;王晓蒲;;基于MVC的通用型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李先军;刘波;余丹;马世龙;;一种基于AJAX技术的B/S与C/S混合构架模式[J];计算机应用;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723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23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