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CRP面元的观测系统表征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7-03 22:42
【摘要】:地震勘探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地震数据的采集作为这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勘探工作的重点,采集的地震数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传统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以共中心点(CMP)为基础,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区,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本文依据共反射点(CRP)与共中心点(CMP)在构造复杂的区域的差异性,提出基于CRP面元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通过正演模拟得到目的层界面反射面元的能量入射情况,分析能量分布特点,以加密炮点的方式,进行能量补偿,实现观测系统的优化。普通射线正演方法虽然计算效率高、速度快,但是它只能得到地震波波场的运动学特征;波动力学正演方法结果的地震波波场的波场信息十分丰富、计算精度高,然而,耗费时间长,效率低;而高斯束正演同时具有两者的优点,在考虑了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又保留了地震波的振幅、相位等动力学特征,对于复杂的非均匀介质模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射线追踪使用的是试射法,相较于波动方程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的特点,而对与普通射线正演则能够在焦散区、临界区及暗区等奇异区域都具有较好的计算效果。本文使用的是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它的方法原理,并通过理论与实际模型试算,与射线正演方法和波动方程正演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其适应性。得到的目的层界面反射面元的能量,进行CRP面元分析,包括CRP面元覆盖次数、CRP面元炮检距分布、CRP面元方位角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
【图文】:

示意图,射线束,高斯,正演


图 1-2 高斯射线束正演示意图这样,计算空间任意点的波场,就可不用进行精确的两点射线追踪,只需找出该点近的已追踪射线,根据其对该点的贡献大小叠加算出该点的波场。这种方法就是旁轴线近似和高斯射线束方法,这标志着射线方法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该方法在考虑了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的同时又兼顾了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适用于复杂的非均介质模型,并且考虑介质的吸收作用[20]。用该方法进行两点射线追踪,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相比有速度快、精度较高的特点,而相对于普通射线正演模拟在焦散区、临界区及暗区等奇异区域都有较好的效果[21]。国外方面,有关高斯射线束方法的文章较多,20 世纪 80 年代初,Cerveny 等把高束方法从电磁方法领域引入到地震方法领域,并且成功地发展了一种射线理论和波动程相结合的正演方法。Cerveny(1983)和 Muler[22](1984)分别对高斯射线束叠加合记录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射线追踪进行了介绍。1984 年 Muler,对高斯射线束叠加合记录的某些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987 年 George,对比了高斯射线束

示意图,射线理论,历程,示意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31]等(2015)基于有效邻域波场的近似框架提出了适用于三维起伏地表情况下的高斯束正演模拟方法;印兴耀等将基于 Gabor 分解的子波重构技术应用于时—空域高斯束波场计算中,提出了一种可以模拟任意点源函数透射与反射波场的地震正演方法[32]。总的来说,高斯射线束理论的诞生经历了几何射线方法、渐进射线理论、和旁轴射线近似这几个过程,是现代射线理论的结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腾;;面元细分观测系统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14期

2 卢小平;邓安健;卢遥;葛晓天;王玉鹏;;基于结构上下文分类后小面元的后续处理方法[J];遥感信息;2009年06期

3 李立诚;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在准噶尔盆地的成功实践[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5期

4 郭凤娥;洛阳博物馆收藏一面元代八卦镜[J];中原文物;1988年04期

5 张振平;;海上三维地震资料处理面元覆盖均化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6期

6 杨臣明;;面元细分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7 熊金良;岳英;杨勇;薛广建;岳云福;王光奇;;面元大小与纵向分辨率关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4期

8 苗兰芳;彭群生;;点模型的面元重建和简化[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12期

9 唐松,刘其中;雷达散射截面计算中的面元噪声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訾玲玲;丛鑫;訾贵昌;;基于面元表示的点模型布尔运算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军;刘洪雷;黄雪继;谭未一;袁红军;苑书金;;高精度可变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松南探区的实践[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李景叶;陈小宏;;时移地震面元重置处理与质量监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文;张秋;徐苗苗;段旭东;刘维晶;;三维溶洞模型面元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9:地震波传播与成像论文集[C];2014年

4 李立诚;夏代学;陈振声;;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张军华;郑旭刚;单联瑜;徐辉;于海铖;;面元细分与信噪比关系定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德武;魏新建;禄娟;何欣;李冬;;一种高效的共中心点面元属性分析方法[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邓道静;;利用面元扩展构筑规整方位地震数据体[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邓小环;应秀梅;刘浩宇;田歌;;基于界面元原理的复合材料拉伸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宋京京;邓小环;田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点弯曲试验——界面元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徐雷良;于富文;冯刚;宋智强;张丽娜;;交替滚动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在开发地震中的设计与应用——以盘河金三角地区开发地震为例[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黄普根 通讯员 张军;在成本和效益间寻找平衡点[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有江;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流场分析的面元—涡粒子耦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丰彪;面向对象的界面元方法及其与有限元的时域耦合分析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3 方锡武;一类界面元建模与分析方法及其在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坚;基于三阶矩和自适应物方面元传播的倾斜影像匹配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赵维江;复杂目标雷达截面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6 聂丁;动态海面电磁散射与多普勒谱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谭怀亮;材料复合型铸轧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界面元方法及其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8 耿长冉;辐射仿真人体面元模型的建立及其质子治疗和空间辐射剂量学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书峰;基于CRP面元的观测系统表征与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李奎;海面上目标的光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朱焕;高精度地震资料面元细分方法与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张海波;新3D界面元在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5 郑岱;基于物方面元的多视图三维景物重建技术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6 李世安;分方位面元地震属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7 金健;基于面元模型的双尺度法对含泡沫海面电磁散射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邓晶;基于三角形面元分割法的地球同步卫星光学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振环;海面大型舰船目标红外成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何敏;基于双尺度面元模型的二维海面电磁散射及杂波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4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4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