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应用背景噪声监测火山区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8-28 14:41
   2014年9月27日日本御岳山火山和2018年5月初一段时间美国夏威夷岛基拉韦厄火山均发生了爆发。其中御岳山火山属于突然的蒸汽喷发,火山喷发前数天内未观测到明显的地下流体压力和地形变的变化,仅在喷发前几分钟内观察到地倾斜的变化。基拉韦厄火山活动大致从2018年4月25日开始,伴随着火山口熔岩湖的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性的增加,火山口发生小规模的爆发。5月4日,Pu‘u‘ō‘ō南翼发生Mw6.9级地震,Halema’uma’u火山口的熔岩湖面下降了数十米,火山活动一直持续到8月4日才逐渐平息。基拉韦厄火山口区域在这次火山活动中记录到明显的地形变,其中GPS观测到该区域火山口坍塌的垂直位移下降了约85 m。伴随着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火山口坍塌事件,地倾斜台站观测到地表连续的升高和降低变化。火山喷发过程中涉及岩浆活动与构造应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力的积累与释放会引起岩浆囊内压力的变化。监测火山喷发前后地下介质的时变特征,对于认识火山区内部岩浆活动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研究了上述两座火山喷发前后的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对于御岳山火山波速变化的研究,共收集了该火山区附近6个地震台站2014年垂直分量的连续数据。应用移动窗互谱法测量了0.4-0.8 Hz频带下的相对走时偏移,分别得到每个台站对相互之间的波速变化和所有台站对的平均波速变化。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前约10天地震波速降低达0.1%;喷发后波速缓慢升高,然后逐渐恢复至背景值。研究基拉韦厄火山时使用了基拉韦厄火山口周围10个地震台站2018年垂直分量的连续数据,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了0.5-1.0 Hz频带下的相对走时偏移,得到了所有台站对的平均波速变化。结果表明火山口大规模喷发前10天,平均波速下降达0.5%。该火山口的喷发一直持续到8月4日才逐渐平息,平均波速变化在这之后逐渐升高并恢复至背景值。本文对引起两个火山喷发前后的平均波速变化可能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御岳山火山喷发前后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火山口顶峰区在火山喷发前后的地震波速度变化与周围的应力变化有关。而基拉韦厄火山口的地震波速度变化可能与地下岩浆的压力变化有关。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317;P315.7
【部分图文】:

观测台,台站,日本,观测资料


3.1 观测资料本章所使用的观测资料由日本 Hi-net 网站提供(http://www.hinet.bosai.go.jp/),共收集了御岳山火山区附近6个短周期地震台站连续波形数据(图3-1)。这 6 个台站分别由日本的三个研究机构布设,其中 ASSH 和 KADH 台站是由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布设,KID1 和 NGR1 台站是由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布设,ONTA 和 ONTN 台站是由日本气象厅(JMA)布设。

软件处理,步骤,火山区,地震波速度


www.msnoise.org/ 网址下载获得。MSNoise 软件斯火山区得到了验证,即利用该软件分别监测两次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的处理步骤简便(图 3-2),主要包括安装和数据

数据预处理,台站,经验格林函数


图 3-3 数据预处理结果(NGR1 台站)(图 a 为重采样后的波形,图 b 为去均值、去趋势和 0.2-1 Hz 带通滤波后的波形,图 c 为时域归一化和去尖灭后的波形,图 d 为频谱白噪化后得到的背景噪声波形。)3.2.3 互相关计算及叠加单台数据预处理后,对研究区内每个台站对每天的背景噪声在相同时间内作互相关运算,其结果作为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为提高信噪比,将各台站对包括当天在内的前一段时间的互相关函数叠加后得到每天经验格林函数。选择2014 年 1 月至 7 月这段时间内各台站的每天经验格林函数进行叠加并计算其参考经验格林函数。通过测量台站对间的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相对走时偏移即可得到其相对波速变化。图 3-4 表示 NGR1-ONTA 台站对 30 天的互相关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波形对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淑莲;胡新亮;;唐山地区地震波速度的初步探讨[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04期

2 P.J.Barton;武传真;;大陆地壳中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关系——一种有用的约束吗?[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8年01期

3 Б.А.Кривелев;张德富;;地震波与建筑物[J];世界地震工程;1988年02期

4 郭瑞芝;冯德益;;唐山强余震前地震波特性的前兆异常变化[J];地震学刊;1989年04期

5 吴云超;;不同海域海洋环境水下地震波观测与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19期

6 张海彬;王湛鲲;韩琴琴;;地震波对房屋晃动的动态模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26期

7 刘志坤;黄金莉;;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地震波速度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8 Tapan Mukerji;各向异性岩石中孔隙流体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J];石油物探译丛;1994年06期

9 高恩源;西藏南部地震波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其结果[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10 裴顺平;刘雁冰;薛晓添;孙权;绍志刚;苏金蓉;;汶川地震前后介质和应力应变演化过程——来自地震波速度、b值和GPS的观测结果[J];国际地震动态;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欣;赵亮;杨建锋;王坤;;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图像的时效性——以中国东部为例[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专题10: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专题11: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地壳演化[C];2016年

2 魏伟;符力耘;;孔隙介质中不同频率尺度地震波速度和衰减响应特征[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1:深部高压结构、过程及地球物理响应论文集[C];2014年

3 谢芸;倪四道;;吉帕压强区金属固-液相线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永谦;滕吉文;阮小敏;;阴山及鄂尔多斯地区上地壳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及岩性推断[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张怀榜;韩文功;张光德;段卫星;陈义景;;地震波速度与加速度信号理论分析及试验对比[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赵卫华;孙东生;李阿伟;王红才;魏建新;郭彬彬;;裂隙对地震波速度影响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4: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地应力测量与动力学模拟论文集[C];2014年

7 刘志坤;黄金莉;;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波速度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孙伟家;B.L.N.Kennett;;三维地震波速度与地震事件震源参数的联合反演[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1:微地震监测与反演[C];2016年

9 周连庆;赵翠萍;郑现;陈章立;;三峡库区三维Vp,Vp/Vs,Qp和Qs精细结构层析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夏怀宽;卢造勋;牛雪;张国臣;;辽西朝阳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新功;江苏东海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弹性和热性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岩石物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玉杰;应用背景噪声监测火山区地震波速度的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宫猛;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季节性影响的消除及汶川Ms8.0级地震震区地震波速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殷昌吉;砂岩地震波性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4 刘志坤;利用背景噪声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壳介质地震波速度变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2807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07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