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定量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6:59
   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及其归因分析对于锡林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锡林河流域1968-2015年水文和气象数据序列,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其他线性趋势检验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进行突变分析,继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及弹性分析法定量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影响的贡献率。结论如下:(1)趋势分析的结果表明:1968-2015年间,锡林河流域年均气温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升温最快;年均潜在蒸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汛期降水量占全年76%,降水变化不显著;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2000年后极为明显;春、夏季径流量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53.25%、32.39%,径流量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分布于4月和8月,径流补给分别为春季融雪补给和夏季降水补给。总体而言,锡林河流域年均气温及潜在蒸发量呈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而年降水量及径流量则呈减少趋势。(2)突变分析的结果表明: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且1990年后增加趋势更为显著;潜在蒸发量在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年后变化速率明显增大;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分别在1984年和2000年发生突变,基于此,将1968-1984年作为基准期、1985-2000年和2001-2015年则作为突变期。(3)径流量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定量响应研究表明:基于经验模型双累积曲线法与累积量变化率比较法计算求得的降水变化对径流影响结论一致,弹性系数法采用Ol?dekop、Budyko、Turc-Pike等5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在突变期1985-2000年和2001-2015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62%和42%。三种方法得出一致结论:1985-2000年间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略大于2001-2015年时段,2000年后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小幅降低趋势,另外,弹性系数法和累积量变化率比较法得出一致结论:2001-2015年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比重相近。(4)归因分析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基准期1968-1984年,1985-2000年期间径流增加了22.84%,降水增加了2.58%,潜在蒸发量减少了0.01%,对径流量影响不大;尽管人口增速减缓,但超载放牧现象严重,且水利工程等削弱了下垫面拦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径流规律。2001-2015年径流量相较基准期下降42.4%,突变点明显,该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比重相近,21世纪以来气温上升明显,降水量减少了6.37%,潜在蒸发量增加了5.88%,加之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及消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导致径流量减少。
【学位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33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锡林河流域


结合不同方法相互验证,确定突变年份,划分基准期,为定量识别气候类活动对锡林河径流影响提供准备条件。(3)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定量响应分析在确定流域径流量突变期基础上,运用经验统计法及弹性系数法等,定量分析降水潜在蒸发量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4)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变化归因分析在分析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因素对径流变化贡献率的基础上,结合蒸散发量、气温变化等气象因子与人口、经济发展指标、工农业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径流形成过程及水循环原理,对锡林河流域径流演变进行归因分析。.2 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锡林河流域,概况,克什克腾旗,赤峰市


2.1 自然地理特征理位置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处于东经 115° 32'~117° 144°39'之间(见图 2.1)。锡林河起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宝尔图西南山顶,原型内陆河,经过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自东向西流场西北方向锡林浩特市,最后消失于查干诺尔沼泽[13]。全长268.1 km,流域面锡林浩特水库以下近 124.7 km 的河流已断流。

植被类型图,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


之间的河流[13]。被流域内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地,其面积超过 90%,流域内拥有丰富的植里一蒙古种中的旱生草本植物,分属于 74 科和 291 属,共包括种子植物 287 属,623 种;裸子植物 4 属,6 种[55]。锡林河流域主要草拔及降水量的不同,锡林河流域植被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与过渡性[5甸草原带,植被覆盖度约为 60%左右,植被高度为 30~60 cm;中海要种群包括羊草、丛生禾草、大针茅等,植被覆盖度约为 40%左右,低海拔地区为荒漠草原亚带,主要种群包括克氏针茅和冷蒿等,植被被高度为 20~60 cm[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玮;朱仲元;宋小园;隋佳硕;席小康;董志兵;;近50年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年06期

2 杨立哲;钱虹;郝璐;;锡林河近50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草业科学;2015年03期

3 王炳亮;李国胜;;1961~2010年辽河三角洲参考蒸散发变化特征及主导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10期

4 赵玲玲;夏军;王中根;李宗礼;;北京潜在蒸散发量年内-年际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辨识[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11期

5 刘二佳;张晓萍;张建军;雷泳南;谢名礼;;1956—2005年窟野河径流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7期

6 李玉兰;贾国华;;锡林河水库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21期

7 王随继;闫云霞;颜明;赵晓坤;;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的提出及应用[J];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8 胡珊珊;郑红星;刘昌明;于静洁;王中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上游水源区径流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2年01期

9 张晶;;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10 王军;李和平;赵淑银;鹿海员;;锡林河流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小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锡林河流域水文过程响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红梅;锡林河流域草地地境划分及其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伟;中国水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焦玮;锡林河流域河川基流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段超宇;基于SWAT模型的锡林河流域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晓娅;近6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砚君;锡林河流域近三十年草原植被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朱映新;苏州市降雨径流关系及下垫面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0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10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