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20:40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国家近年重点发展的东南沿海自贸区,作为海岛自贸区发展绿色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新能源适应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符合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目前尚无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从而制约着当地浅层地温能科学、高效、可持续开发和地源热泵的运用。本论文整理和分析了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地温场等资料,结合现场热响应试验和抽水回灌试验,通过层次分析法选取如下指标:回灌能力、富水性、含水层厚度、环境地质条件、结垢性、腐蚀性、矿化度和各热物性指标,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最后定量评价研究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潜力。在选定的评价因子中对地源热泵影响大的其权重也相对较大,影响小的权重也较小。通过分析研究,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好区面积为51.67km~2,适宜性中等区面积为88.32km~2,适宜性差区面积为131.69km~2。适宜性好区与适宜性中等区分布于芦洋埔、流水风积—海积平原及金井湾、坛南湾沿海区域,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单井出水量较大,回灌率较高。地埋管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好区面积97.15km~2,适宜性中等区面积42.68km~2,适宜性差区面积为131.86km~2。适宜性好区与适宜性中等区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风积、海积平原;该区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地层,以细颗粒为主,尤其是淤泥质土、砂层、淤泥为主的软土层。研究区初始地温22.9-25.4℃,恒温带的顶板位置深度10-15m,恒温带温度范围为21.31-24.40℃,平均值为22.1℃。浅层地温能热容量为2.77×10~(13) kJ/℃。在计算土地利用系数情况下,适宜性好与适宜性中等区进行潜力评价可得:冬季可供暖总面积:4.53×10~6m~2,夏季可制冷总面积:1.41×10~6m,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314;TK529
【部分图文】:

概况,福清市,莆田市,列岛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境内,是近年新成立的海岛自贸区。位于台湾峡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 25°15′—25°45′,东经 119°32′—120°10′面海坛海峡使得该区与长乐区、福清市隔海相望,莆田市南日岛与该区南面较北面与白犬列岛隔海相望。具体详见交通位置图 2-1。

沙丘,海岸风沙,君山,上近似


图 2-2 平潭区域地理优势图形地貌岛平面上近似于行进中的麒麟,其头向北,两脚踩着东海,背大陆。在多种区域地质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较为原、台地和丘陵三类共 10 种地貌类型。研究区北西、北东、西势较高,其中北东部的君山为最高峰,高程 434.60m,中部平原较低。研究区包括岸平沙地、前沙丘和覆盖沙丘等海岸风沙地研究区地形地貌见下图 2-3,该图来源于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完成目。

地貌图,地貌图,遥感影像,年降雨量


图 2-3 平潭遥感影像地貌图象、水文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较长冬湿润,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资料,近为 19.6℃,低温平均值为 10.2℃;高温平均值为 27.9℃。研究区为屿,长年受海风影响,年降雨量较少,年降雨量在 900-2100mm,主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汉田;乔清海;翟一帜;李春云;吕义清;;山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山西煤炭;2018年01期

2 耿毅男;;浅层地温能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煤炭工业;2016年09期

3 赵晨曦;刘明坤;刘建凯;杨艳锋;陈柘舟;;浅层地温能利用中的环境影响初探[J];城市地质;2016年04期

4 丁宏伟;魏莉莉;尹政;康亮;王海琦;贾志磊;;浅层地温能系统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J];甘肃地质;2016年04期

5 陈信锐;付强;;层次分析法在浅层地温能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年08期

6 邓斌;刘海风;王沙沙;韩明月;;河南城市浅层地温能潜力及其环境经济效益分析[J];地质学刊;2017年01期

7 ;南京浅层地温能利用有据可依[J];地质装备;2017年02期

8 ;山东省完成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J];地质装备;2017年02期

9 翟如伟;刘爱斌;景佳俊;;江苏徐州城市规划区浅层地温能研究[J];西部资源;2017年02期

10 皮景;皮建高;龙西亭;周华;;长沙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及经济价值初步评价[J];低碳世界;201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东;赵驰;董建兴;杨海军;陈银松;曹楠;许向宁;;四川省地级城市浅层地温能研究进展[A];资源环境与地学空间信息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王立发;董殿伟;江剑;张红梅;孟杉;杨帆;;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朱友强;刘桂仪;佟光玉;常久春;;山东省浅层地温能开发与应用实例[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4 张延军;王世辉;方静涛;黄贤龙;高平;;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5 韩再生;;浅层地温能评价方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一集)[C];2007年

6 王贵玲;蔺文静;;浅层地温资源的基本内涵与勘查评价的基本理念[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7 邓高;;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A];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四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建平;贾宏刚;;北京市浅层地温(热)资源利用情况与相关规定介绍[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9 陈坤泉;;广东省开展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应注重的关键问题[A];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四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顾往九;欧阳金保;张福平;;注重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德福 通讯员 丁丁;我为生态贵州作支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2 记者 蒋郭吉玛 通讯员 陈娟 鄂建;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显著[N];中国矿业报;2017年

3 特约记者 陈娟 通讯员 鄂建;南京浅层地温能利用有据可依[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4 特约记者 应勇华;市场低迷,地勘单位怎样主动作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5 记者 曹娴 通讯员 黄利群 黄郁淇;湖南浅层地温能家底摸清[N];湖南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李现文;浅层地温能,为生活加点绿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7 王琴 本报记者 曾平;贵州开发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N];中国改革报;2016年

8 林明辉;闽煤局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N];中国矿业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蒋兴华;尽快编制规划 促进我省浅层地温能事业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4年

10 科学导报记者 郭峰峰;浅层地温能助力打造“绿色山西”[N];科学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超;银川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徐光辉;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陈晓冬;调查流动地下水脉的浅层地温测量法正反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闫福贵;呼和浩特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于nr;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蔺文静;浅部地质环境热调蓄能力及其可利用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7 王楠;长春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评价及地下水源热泵采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邓鼎兴;地埋管地源热泵水热耦合模拟与浅层地温能适宜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学;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吕鑫;基于空间形态的城市浅层地温能供需平衡及潜力量化评价[D];清华大学;2016年

3 彭必建;复杂地质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苏立群;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应用效益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杨荣;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马乐乐;河北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益分析[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7 张华民;重庆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调查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黄虎城;大同市主要经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效益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9 孙雪峰;宿迁市浅层地温能开发适宜性分区及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李雪洋;重庆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5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15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