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平原河网区分布式水文建模与水文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9:27
   平原河网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独特水文与地貌特征的区域。工农业的高度开发、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以及水文特征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地区深受水环境问题困扰。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是对区域水资源管理与水污染控制进行定量评价的有效工具,但平原河网区具备的大面积平坦地形、密集交织的河网、大量的湖泊与水库和成片的圩区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与建模方法在平原河网区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建立适用于平原河网区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提出适用于平原河网区的分布式流域水文建模方法,对平原河网区水资源评价与水环境问题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太湖流域湖西区为研究区,以平原河网区水文与地貌特征的GIS分析与表达、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开展等视角,对平原河网区分布式流域水文建模过程中存在的流域集水单元划分、圩区水文过程计算、交叉/环状河道演算三个瓶颈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河湖网络的平原河网区流域结构划分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平原河网区水文空间要素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搭建起包含平原河网区真实河网、湖泊、水库和圩区等要素及它们之间水文拓扑关系的数字河湖网络框架,通过矢量河网流向定义、多流向栅格编码、坡面栅格流向修正等一系列算法,结合DEM实现平原河网区的集水单元划分。该方法实现了对平原河网区交叉/环状河网结构、多出入口湖泊与水库、多排灌站圩区的完整表达,可划分出湖泊、水库、圩区和坡面四种集水单元类型,并建立河段、河流节点、集水单元之间的上下游拓扑关系。在湖西区的应用表明,该方法由于不需再从DEM中提取河网,而是直接采用真实的河湖网络进行流域集水单元的划分,其结果能完整保留平原河网区复杂的水网结构与流向拓扑,并能合理勾画出流域内的湖泊、水库、圩区和坡面集水单元。相对于传统D8法和“StreamBurning”法具有很大优势,解决了 D8法内在局限性导致的生成伪河网和集水单元划分不合理的问题,避免了设定汇流累积阈值不确定性导致河流源头不准确的问题。(2)针对平原河网区的圩区水文过程构建了圩区排涝与灌溉模型,并将其集成在被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模型)中,对SWAT模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SWATpld模型)。SWATpld模型通过计算圩区内河过量的积水来模拟圩区的排涝过程,通过结合圩区稻田各阶段的需水量与灌溉措施来模拟圩区的引水灌溉过程。SWATpld模型在溧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1)能够模拟出圩堤对自然出流的隔离效应,阻止了圩内外自然的水量交换;2)提供了一种方法能够对牙区人为的排涝措施进行模拟,自动估算圩区的排涝量;3)考虑了稻田灌溉措施中水层深度的建立,结合稻田需水量的计算,模拟从圩区外河引水至圩内灌溉的过程。圩区排涝与灌溉模型的构建及其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集成提高了现有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在平原河网区的适用性,解决了现有模型无法考虑圩区水文过程的问题。(3)基于平原河网区的集水单元划分和圩区排涝与灌溉过程模拟,耦合了本研究开发的SWATpld模型和河道水动力HEC-RAS模型,进行了平原河网区坡面/圩区水文过程与交叉/环状河网水动力过程的联合模拟实验。SWATpld和HEC-RAS耦合模型通过将流域平坦区具有完整拓扑结构的干流河网单独提取进行河网水动力建模,将SWATpld模型模拟的坡面子流域产流量、圩区排涝与灌溉水量和较小的支流河道汇流量作为HEC-RAS干流河网水动力计算的边界条件输入,模拟得到整个流域枝状与交叉/环状结构完整河网的水文过程。耦合模型在溧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其对于被概化打断河段直接影响的下游径流过程的模拟精度相对原SWAT模型和SWATpld模型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十分准确地模拟出河道的径流峰值,对于流域其它河道径流的时间变化趋势也有明显的改善,使流域河网中的水量分配更为合理。SWATpld模型和HEC-RAS模型的水文—水动力耦合,应用了本研究提出的平原河网区流域集水单元划分方法和圩区排涝与灌溉模型,既解决了平原河网区分布式水文建模过程被迫打断交叉/环状河段、破坏河网拓扑结构、导致部分河段流量模拟出现严重偏差的问题,也解决了河网水动力模型的外部与内部边界条件定义的问题。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333
【部分图文】:

湖西,流域,太湖流域,子流域


逦120邋45"^逡逑图2.1太湖流域湖西区概况图逡逑溧阳流域属于湖西区的西南部分的一个子流域(图2.2)。地处江苏省南缘、逡逑江浙结合部天目山余脉的北麓,坐标范围为:3P8W?31°40”,119°8汜?119°35'E,逡逑包括溧阳市大部分地区,江苏省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县部分地区,流域逡逑面积约为1445km2。逡逑溧阳流域是一个非闭合的流域,除南边的宜溧山地和西边的茅山山地外,其逡逑余两侧均为开阔的平原区。流域北侧以丹金溧漕河别桥水文站为界,西南角以胥逡逑河落蓬湾桥水文站和梅渚河姚巷桥水文站为界,东侧以中河山前桥水文站和宜溧逡逑13逡逑

圩区,西川,流域概况,南京师范大学


逦119邋40'E逡逑图2.2溧阳流域概况图逡逑上下西川圩位于溧阳流域北部的平坦区(图2.2),是南京师范大学太湖流域逡逑(溧阳)水环境实验站的圩区实验区,也是本研宄选择的实验观测圩,其基本属逡逑性与排灌记录数据用于本文第4章圩区排涝与灌溉模型的建模与验证。逡逑上下西川圩地处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和竹箦镇交界处,坐标为:31邋°3lf25"N,逡逑119°24'32〃E,包括杨家湾村、牌楼村、西潘村和清水塘村4个自然村,面积约逡逑4.7km2。圩内水田面积占68%,水面面积占11%,其余21%为旱地、居民地、道逡逑路等。圩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3.9 ̄4.2m之间。逡逑上下西川圩是一个四周筑堤的封闭圩区,圩堤北侧邻接北河,西侧邻接竹箦逡逑河,东侧邻接扁担河,南侧邻接牌楼河,堤防周长9923m,堤顶高程6.8-7.5m,逡逑堤顶宽为2.5-5m。圩堤上修筑的排灌站有4座(图2.3)

西川,排灌站,圩堤,分布图


逦119邋?0'F逦119邋40'E逡逑图2.2溧阳流域概况图逡逑上下西川圩位于溧阳流域北部的平坦区(图2.2),是南京师范大学太湖流域逡逑(溧阳)水环境实验站的圩区实验区,也是本研宄选择的实验观测圩,其基本属逡逑性与排灌记录数据用于本文第4章圩区排涝与灌溉模型的建模与验证。逡逑上下西川圩地处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和竹箦镇交界处,坐标为:31邋°3lf25"N,逡逑119°24'32〃E,包括杨家湾村、牌楼村、西潘村和清水塘村4个自然村,面积约逡逑4.7km2。圩内水田面积占68%,水面面积占11%,其余21%为旱地、居民地、道逡逑路等。圩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3.9 ̄4.2m之间。逡逑上下西川圩是一个四周筑堤的封闭圩区,圩堤北侧邻接北河,西侧邻接竹箦逡逑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国;冯国良;;关于搞好平原河网清草工作的实践[J];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2005年01期

2 叶新莹;;平原河网区农村河道清淤及淤泥资源化利用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年02期

3 郁建桥;吕学研;刘雷;;平原河网区水源地异味物质应急监测案例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年06期

4 张慰;;湖州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5年02期

5 严以新;蒋小欣;阮晓红;李轶;赵振华;倪利晓;张瑛;;平原河网区城市水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8年05期

6 汪健;张智勇;;南方平原河网中小城镇水系规划建设思路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7 张建南;绍兴平原河网的水文水资源特点及其管理对策[J];浙江水利科技;1996年03期

8 姚晓萍;莫祖澜;;嘉兴平原河网水质闸泵调控优化方案浅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年08期

9 陈昌军;张卫飞;;平原河网区城市引水工程水质改善预测研究[J];人民长江;2012年13期

10 马伟东;祝建农;;航测法测绘横断面在平原河网化地区新建铁路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国;冯国良;;关于搞好平原河网清草工作的实践[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2辑)[C];2005年

2 瞿自杰;;浅析江南平原河网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A];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叶紫;陈伟亚;;江汉平原河网区河渠水环境容量研究——以湖北某市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赵骞;朱雪坚;张利勇;陈文志;;平原河网区暴雨致洪预警模型研究[A];第二届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5 蔡金傍;苏良湖;孙旭;赵志强;;基于MIKE11 Ecolab的常州平原河网水质模型构建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6 张琳;王民;杨启红;周建银;;基于二维数学模型的调水方案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7 袁雯;;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健康评价方法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超;逄勇;秦忠;;张家港市纳污总量计算及引水增加纳污总量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9 张亚洲;曹菊萍;戴晶晶;姚俊;;基于太湖模型的区域调水引流改善水环境方案研究[A];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唐洪武;严忠民;王船海;王玲玲;肖洋;胡孜军;袁赛瑜;;平原河网水动力学及防洪技术研究进展[A];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通讯员 林映绯;温岭市平原河网水域资源管理系统建成[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吕永江;打好抗洪主动仗[N];中国水利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牟永选;葭l氥耗隙蜗蚝帽倍斡臀勐覽N];台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陈纪蔚 通讯员 黄渭 ;浙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国第二[N];浙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杨益波;“菲特”致宁波损失333.6亿元[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6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谢根能;浙江旱情持续蔓延[N];浙江日报;2011年

7 记者 秦德胜;降雨持续不断 防汛形势严峻[N];绍兴日报;2011年

8 李菲;清淤截污整治引水“四管齐下”[N];绍兴日报;2006年

9 见习记者 王韶韵邋通讯员 孔雪琴;又有6项目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N];嘉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赖正清;平原河网区分布式水文建模与水文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袁兴程;平原河网区河流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与水环境治理方案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袁兴程;平原河网区河流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与水环境治理方案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王勇;平原河网区暴雨致洪的水文气象预报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丽娟;平原河网受污染原水生物膜预处理工艺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左俊杰;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正清;平原河网区水文特征骨架数据模型与分布式空间离散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吕菲菲;多闸坝平原河网TMDLs计算模型构建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3 叶紫;江汉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莉;平原河网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莫祖澜;基于水体自净能力的河网闸泵调控优化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邓思思;嘉兴平原河网溶解氧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狄霖;苏北平原河网区农田养分含量分布与磷素流失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胡国安;平原河网区河流健康评估方法及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9 张刚;长江下游滨江城市水污染治理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段雪梅;平原河网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经济损失估算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2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