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230年来修河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08:01
   通过多次对修河流域的野外考察和对比论证,本文选择了位于修河下游九江市永修县三角乡柯家村修河右岸的XR-01剖面。该剖面底部为湖相堆积,中上部为河漫滩相堆积,厚5.7米。对剖面按照1.5cm的间隔进行了系统采样,获得了380余份样品。基于137Cs+210Pb+AMS-14C测年,获得高分辨率年代控制,利用粒度、磁化率、20μm元素(XRF)、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等指标,结合流域史料对古洪水的记载,系统研究了修水流域近230余年以来气候变化与古洪水事件,研究认为:(1)沉积相与粒度分析揭示,剖面各层段粒度组分变化、粒度参数相均具有洪水期特点,概率累积曲线跃移组分以2段为特征,表明剖面具有对洪水环境系统的敏感的响应,适合辨识古洪水事件。(2)史料记载与现代气象观测数据所记载的230年以来典型的大水年份1789年、1792-1793年、1822-1823年、1837-1839年、1848-1849年、1858年、1869-1870年、1900-1901年、1931年、1935年、1954-1955年、1973年、1983年、1995年和1998年均能在记录中表现出来。(3)根据Rb/Sr比值与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特点,可将近23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分成4个阶段:第1阶段570-540cm,对应时代公元1780-1800年,Rb/Sr比值平均为4.08,最大值为4.76,最小值为3.25;有机碳同位素平均为-22.52‰,为有利于化学风化的暖湿阶段。典型的大水年份有1789年和1792-1793年在相应层节所有表现的粒度曲线中表现出来;第2阶段540-300cm,对应时代公元1800-1900年左右,Rb/Sr比值平均为3.86,最大值为4.86,最小值为2.71,比值为整个剖面最低水平阶段;有机碳同位素平均为-22.35‰,为不利于化学风化的冷阶段,对应北半球小冰期的最后一个冷阶段。大洪水年份较多,如1822-1823年、1837-1839年、1848-1849年、1858年、1869-1870年第3阶段300-200cm,对应时代公元1900-1931年,Rb/Sr比值平均为4.37,最大值为5.47,最小值为3.74;有机碳同位素平均为-21.93‰,为有利于化学风化的暖湿阶段。典型的大洪水年份1901年和1931年。处于小冰期向现代暖期过渡期。Rb/Sr比值为四个阶段里面波动最为平缓的。第4阶段200-0cm,对应时代公元1931-2014年,Rb/Sr比值平均为4.62,最大值为6.47,最小值为3.64;有机碳同位素平均为-22.49‰,为有利于化学风化的暖湿阶段。根据修河流域历史洪水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1935年、1954-1955年、1973年和1998年修河流域洪灾十分严重。灾害等级高。上述气候变化与洪水记录表明,230余年来的在气候变化的转折阶段,大洪水事件相对较少,大洪水不具有高发性;而在典型的冷暖阶段,洪水等级高,灾害严重,且具有高发性。研究认为:1)现代暖期是在小冰期最后一个冷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约1900-1931年、1931-1970年、1970年以来,具有逐步演化的特征;2)湖相和河湖漫滩相地层具有沉积速度快,基于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具有高分辨率反演气候演化与流域古洪水的特点,这种研究在江南特别是大江大河流域具有巨大潜力,应引起学界重视。研究结果揭示了亚热带季风区的长江中游的气候变化具有与北半球同步的特点,区域洪水可能与气候的阶段性演化有关,这为未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区域防洪减灾提供了理论决策依据。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339;P333.2
【部分图文】:

修河,流域概况,位置图,地点


修河流域概况和XR-01地点位置图

照片,照片,剖面


XR-01剖面照片(a:XR-01-2,b:XR-01-1,c:XR-01-1底部)

层理,剖面


XR-01剖面中的层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华;陈艳君;;洪水制图的准确性[J];气象科技进展;2011年01期

2 ;“82·5”洪水灾害的调查报告[J];生态科学;1983年01期

3 李述仁;齐广海;;试论洪水灾害的分类及评定[J];灾害学;1987年03期

4 姚建,汤大清;四川省高县洪水灾害及防冶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2期

5 章淹;庞炳东;;九八世界洪水知多少?[J];世界知识;1999年03期

6 ;战胜洪水灾害 重建美好家园[J];吉林政报;2010年16期

7 墨宏山;洪级和洪水烈度的初步研究[J];大自然探索;1998年04期

8 蒋卫国;李京;王琳;;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综合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付春;陈静;张亚萍;;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损失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周国军;梁多成;秦华联;郭宝顺;;浅谈洪水灾害的类型与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日新;;论人类~洪水灾害~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洪水灾害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3 王增福;徐锐;王瑜玲;;洪水灾害快速预警系统简介及实际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飞;尹占娥;温家洪;;基于空间主体模型的城市洪水灾害损失预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何少斌;徐少军;;控制洪水与洪水管理的思考[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何少斌;徐少军;;控制洪水与洪水管理的思考[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7 杨桂山;;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与加剧的人为原因及减灾策略[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8 蔡先达;;前言[A];第一届全国城市防洪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李健生;;长江中游洪水与防洪[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马朝n\;;洪水救援的新措施[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国庆;乌克兰与北约联手应对洪水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贾君洋;理性看待洪水围城[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毛曦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视阈中的洪水传说及其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童国庆 李红梅;国外一体化洪水管理理念[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站在人与洪水关系的拐点上[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李红梅;测量雷电射线可以准确预测短历时洪水[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童国庆;泰国水患——湄公河的警钟[N];中国水利报;2011年

8 记者 吴佳s

本文编号:2826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26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9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