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基流分割的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1:52
   基流是地下含水层向地表径流补给的部分,是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流指数(BFI,基流在径流中所占的比重)是反映基流对地表径流贡献率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研究基流的方法主要有示踪法和非示踪法,由于受不同地下水划分标准的影响及实验条件的限制,示踪法在大尺度流域基流过程中存在不足。非示踪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被广泛的用来对大尺度流域基流进行分割,但是由于流域水文地质复杂性的影响,需要对其进一步优化。目前研究中利用示踪剂方法对非示踪法的基流分割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还很缺乏。基流可以反映流域属性,在大的流域环境背景下,基流的变化过程受到流域地质水文属性的影响,同一背景下流域的水文过程具有相似性,流域之间水文过程具有相互作用,基流过程应该对流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虑。因此基于基流反映不同流域水文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对基流进行准确预测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科学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对基流分割方法进行改进和评价,并建立基于流域属性的基流预测模型。本研究选取了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流域作为对比研究区,利用已有文献中化学示踪剂基流分割研究结果为基准,评价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四种基流分割方法(英国水文学研究所UKIH方法,以及Lyne-Hollick方法,Chapman-Maxwell方法和Eckhardt方法等三种数字滤波方法)。并利用具有物理机制的自动化基流识别方法(Automatic Baseflow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ABIT)对退水过程进行分析,优化了基流分割的参数,提高了基流估算的精度和科学性。同时,引入多层次回归方法,建立了基于流域属性的大尺度基流指数预测模型,并与水文模型(SIMHYD和新安江模型以及传统线性回归方法的基流预测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水文模型利用三种方法的BFI结果:校准和两种区域化方案(空间接近法和物理属性相似性)。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四个气候区(Arid、Tropic、Equiseasonal和Winter rainfall)分别建立基于流域属性的线性回归模型。在多层次回归模型中不仅将流域划分为四个气候区,而且考虑到流域之间和不同气候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水文模型和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多层次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基流过程的预测精度。利用渭河流域18个水文站点的日径流数据,应用优化后的方法对渭河流域进行基流分割,得到了渭河流域基流指数分布图。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结论:(1)利用自动化基流识别方法进行退水分析可以提高基流分割的精度。本文综合评估了四个广泛使用的非示踪剂基流分割方法。其中Lyne-Hollick和Chapman-Maxwell两种滤波方法是一参滤波器,Eckhardt包括退水常数和最大基流指数两个参数。我们使用自动基流识别技术(ABIT)来估计五个流域的退水常数,结果从0.943到0.987,明显高于默认值0.925,并使用默认的Eckhardt和UKIH方法来估计最大基流指数。使用ABIT方法的结果明显优于默认参数,绝对偏差平均减少约30%;同时UKIH方法获得的偏差比使用默认Eckhardt方法的模型偏差小15%。使用ABIT方法参数化的Lyne-Hollick方法两次滤波可以达到最佳基流分割效果,之后随着滤波次数增加效果有所降低。(2)将多层次回归模型引入水文学中,提出了利用该方法进行水文预测的基本框架。SIMHYD和新安江两个水文模型的校准和区域化方法BFI预测表现相似,Nash-Sutcliffe 效率(NSE)为-8.44~-2.58,偏差(Bias)为 81~146;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NSE为0.57和Bias为25;与传统线性模型(NSE:0.49,Bias:25)相比多层次回归模型(NSE:0.75,Bias:19)模拟效果显著提高。(3)使用参数优化后的Lyne-Hollick方法对渭河流域进行基流分割,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渭河流域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平均基流指数为0.38 ±0.10。渭河流域的基流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北部支流的基流贡献率(0.45±0.13)大于南部地区(0.30±0.02),在地形单元交界处分布较大。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应用数字滤波方法之前获取适当的参数至关重要。参数化后的基流分割方法在澳大利亚流域和我国渭河流域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流域属性,利用多层次回归模型考虑不同流域背景差异,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尺度基流指数预测精度。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333
【部分图文】:

示意图,流域,示意图,基流


0逡逑其中s是流域所有河道上游线性坐标系,Z是河道的总长度,供=私匕0和逡逑你=^7^,0分别是河道左岸和右岸的地下水出流量(图2)。逡逑通常情况下流域自然地理条件(例如降水、径流等)不随时间而变化,地逡逑下水储量可能是局部地下水储量的稳定函数。由此可知流域尺度上的基流不仅逡逑取决于流域的总水量,同时也受制于流域水量在整个流域面上的分布状态。然逡逑而总储水量并不总是均匀分布的,通常情况下会受到降水事件空间分布的影响逡逑[Johnson邋et邋al”邋2017]。基流测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单一函数,对于小流域而逡逑言,可以假设降水在整个流域上是充分均匀分布的,那么基流就可以看作是时逡逑10逡逑

示意图,非承压含水层,横断面,示意图


这个条件远远低于潜在蒸散发量,这一初始值即使是在高海拔地区也非常逡逑符合实际[Guzmdn邋et邋al.,2015]。逡逑图4是典型的潜水含水层剖面,该流动系统通常条件下埋深较浅,与大气逡逑通过土壤半饱和含水带相连,水压力和有效应力通常不大,水和固体基本上可逡逑以假设为是不可压缩的质地,因此如果介质会被假设成各向同性条件,水在该逡逑含水层中的运动理论上遵循Richard方程,为便于参考,可以改写成以下形式逡逑[Brutsaert,邋2005]:逡逑d邋f.邋dh^\邋d邋(udh']邋d邋f.邋dh)邋80逡逑—k—邋+—邋k—邋+—邋k—邋=—逦(2.6)逡逑dx)逦dy)逦dz)邋dt逡逑Ground邋surface逦逦逦一>—逡逑逦逦逦逦-一"'邋':一.逦逦逦Water邋shred逡逑Water邋table邋逦逦逦邋^逦""逡逑Impermeable邋layer逡逑图4.非承压含水层横断面示意图(转自Brutsaert邋and邋Nieber邋[2005])逡逑Figure邋4.邋Sketch邋of邋the邋cross邋section邋of邋an邋unconfined邋riparian邋aquifer(afler邋Brutsaert邋and邋Nieber逡逑[2005])逡逑式中X为水头,2为纵坐标,A为渗透系数,0为含水层含水率,边界条件逡逑规定大致如下,含水层下面的基岩或者隔水层以及流域的分界处,水流通常平逡逑行于边界或者与地表平行。若《是垂直于边界的坐标,则况/如=0。地表穿过逡逑边界的通量9可以用蒸发量五或者入渗率/表示

流程图,基流,分割方法,流程图


图5.邋UKIH基流分割方法流程图逡逑Figure邋5.邋The邋chart邋flow邋of邋the邋UKIH邋method.逡逑(三)数字滤波器法(digital邋filter)逡逑数字滤波器在对长时间序列基流进行分割的研宄中非常有效,由于其具有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鸿;;浅谈基流分割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9期

2 苏菊;基流分割的简便计算法[J];地下水;2003年02期

3 豆林;黄明斌;;自动基流分割方法在黄土区流域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3期

4 杨蕊;王龙;韩春玲;;9种基流分割方法在南盘江上游的应用对比[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05期

5 张革;刘德富;宋林旭;崔玉洁;陈玲;;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香溪河流域的应用对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6 刘敦千;基流分割方法的应用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7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张济世;水文模型研究综述[J];中国沙漠;2003年03期

8 胡春歧,张登杰;水文模型进展及展望[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06期

9 陈昊;南卓铜;;水文模型选择及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10 徐宗学;彭定志;杨赤;;序 水文模型——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研究领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崇育;夏军;;大尺度水文模型的发展现状以及与气候模型耦合的可能性、挑战和展望[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吴蓁;王振亚;郑世林;;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在黄河三花间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张国平;王纲胜;;基于遥感与GIS的气候/气象—水文耦合模型研究初探[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王书功;李新;康尔泗;;一个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定量分析方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戴定忠;;关于对“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的建议[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翔;;渭河流域污染现状及危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7 杨绍华;;陕西省渭河流域节水的必要性及措施[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范辉;吴志勇;张健;;VIC模型汇流方案的改进[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9 蒲锐;;渭河流域管理初步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葛徽衍;张永红;;渭河流域气象防汛减灾体系建设与应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文模型的现在与未来[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记者 王辛石 通讯员 刘自国 秦延安;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挂牌[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刘晓辰;陕西关闭渭河流域56家高污染造纸厂[N];经济日报;2007年

4 ;陕西将关闭渭河流域六成造纸企业[N];经理日报;2007年

5 张光进;多种措施并举 加速渭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N];陕西日报;2007年

6 记者 万君;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N];陕西日报;2011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肖颖 记者 冯永强;渭河流域污染补偿标准提高[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项晓光;陕西省积极宣传贯彻渭河流域管理条例[N];黄河报;2012年

9 记者 韦凤年 陈刚;《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通过审查[N];中国水利报;2004年

10 水利部副部长 陈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渭河流域治理规划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龙;基于基流分割的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2 李明亮;基于贝叶斯统计的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苏凤阁;大尺度水文模型及其与陆面模式的耦合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李向阳;水文模型参数优选及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洁;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帅;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牟丽琴;冰川积雪区流域热力学水文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邢贞相;确定性水文模型的贝叶斯概率预报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苏丹阳;基于物理概念的水文模型InHM机群并行计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杨晓华;参数优选算法研究及其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鹏;绥化市近期地下水供需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7年

2 张涛;基于CUDA的水文模型并行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涛涛;缺乏观测资料流域的概念性水文模型的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5年

4 韩鹏飞;气候水文模型ABCD的应用和参数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赵长森;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罗晓琴;昆仑圆柏自然保护区无资料河流水文模型的构建和应用[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7 谢鹏远;水文模型空间参数提取的智能化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8 黄雨曦;镎在地下水中的物质形态模拟程序开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9 安若兰;基于ArcEngine+.NET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10 蒲欢欢;渭河流域水生态评价与区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7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27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