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南海西北次海盆古地磁场长期变化及其环境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3:40
   海洋沉积物能够记录到较为连续的古地磁与古洋流的演变信息。其中,通过对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记录的天然剩磁(Natural Remanent Magnetisation,NRM)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构建过去较为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elative Paleointensity,RPI)信息,这对于地磁场演变与全球记录的对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国南海,尤其是在西北次海盆地区,缺乏高精度的RPI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对该区域地磁场演化精细特征的理解。为此,本论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L07岩芯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综合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等温剩磁(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sation,IRM)作为天然剩磁(NRM)的归一化参数,构建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37 ka以来的RPI曲线。结果显示,L07岩芯中载磁矿物的成分较为单一,以单畴(Single Domain,SD)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古地磁倾角数据显示在220 cm处出现了倾角负值并伴随着RPI的低值,这与南海西北次海盆的PC83岩芯结果一致。我们认为此处的RPI最低值和倾角负值对应地磁场在28.5ka出现的”Mono Lake”极性事件。此外,我们还发现在10.5 ka年前RPI显示出一个峰值,通过结合东亚地区鄂霍茨克海岩芯的RPI记录,我们认为此RPI峰值是由于地球非偶极子场变化影响所致。这表明高纬度区域的磁通量变化对中-低纬区域的古地磁场信息有显著影响。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318.44
【部分图文】:

变化曲线,相对古强度,地磁场,变化曲线


图 1-1 Sint-200 地磁场相对古强度变化曲线[5]Sint-200 RPI 曲线强有力证明了海洋沉积样品能够作为地磁场相对古强度记的可靠载体并体现了全球意义,从而能够作为地层年代学上的定年标尺。Sint-2曲线在41ka、105ka和190ka处分别出现了RPI的低谷值,分别对应着 LaschampBlake 和 Jamaica 地磁极性的短期漂移事件,即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交替变化。Laj 等人将北大西洋的 6 个地磁场 RPI 记录进行了叠加处理,得到NAPIS-75(图 1-2)RPI 曲线图,提高了 RPI 记录的精度。

变化曲线,相对古强度,地磁场,变化曲线


图 1-1 Sint-200 地磁场相对古强度变化曲线[5]Sint-200 RPI 曲线强有力证明了海洋沉积样品能够作为地磁场相对古强度记的可靠载体并体现了全球意义,从而能够作为地层年代学上的定年标尺。Sint-2曲线在41ka、105ka和190ka处分别出现了RPI的低谷值,分别对应着 LaschampBlake 和 Jamaica 地磁极性的短期漂移事件,即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交替变化。Laj 等人将北大西洋的 6 个地磁场 RPI 记录进行了叠加处理,得到NAPIS-75(图 1-2)RPI 曲线图,提高了 RPI 记录的精度。

变化曲线,相对古强度,地磁场,变化曲线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场强度会下降至 4×1022Am2之下,相当于现今磁场强度的一半大小时,地磁非偶极子场的影响将不容忽略。这些 RPI 记录显示,在松山-布容(M-B)地磁极性倒转之后,出现了地磁场相对强度的极高值,而后才缓慢下降。在布容时期内有 6 次全球性地磁极性漂移事件,以及 5 次可能的区域性漂移事件。地磁极性漂移事件发生在地磁场相对强度的低值区间,说明漂移事件的发生是地球偶极子场快速降低,而非偶极子场占主要地位导致的结果,且非偶极子场所引起的地磁极性漂移事件不具有全球性特征,具有局部区域特征。Gubbins[19]认为地磁极性漂移是源于地核外部液态外核部分的反转,而不是固态液核的变化。目前,全球地磁场 RPI 曲线还被广泛应用于千年尺度上的沉积物定年,尤其是对缺少放射性同位素如:14C、36Cl、10Be 以及有孔虫和 δ18O 等定年材料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坤朋;刘青松;;微磁模拟及在岩石磁学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04期

2 昝金波;杨胜利;方小敏;李香钰;王九一;张涛;;西昆仑山黄土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J];第四纪研究;2010年01期

3 郭友钊;林天亮;;岩石磁学在岩浆岩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4年04期

4 ;全国古地磁实验方法和岩石磁学研讨会[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3期

5 杨永鹏;昝金波;颜茂都;张伟林;栗兵帅;陈毅;张大文;;云南曲靖盆地晚始新世岩石磁学特征及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年01期

6 潘永信,林缅,郝锦绮;菱铁矿热转变过程中岩石磁学性质基本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6期

7 郭友钊;刘海良;张余芝;李宜运;李磊;;湘南骑田岭地区锡多金属矿的岩石磁学研究[J];物探与化探;2006年06期

8 魏青云;岩石磁学与古磁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3期

9 杨振宇;巴黎盆地下侏罗统的岩石磁学研究及其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10 杨小强;朱照宇;张轶男;李华梅;周文娟;阳杰;;广西百色盆地含石器层沉积物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学综合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镔;北疆黄土环境磁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波;华南早—中二叠世碳酸盐岩岩石磁学特征及高分辨率地质年代标尺[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张鹏;兰州盆地中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磁性地层与古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5年

4 董进;华南陡山沱组四段含胶黄铁矿碳酸盐结核岩石磁学研究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陈渠;天山黄土磁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森;南海西北次海盆古地磁场长期变化及其环境磁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周子博;甘肃张掖白垩纪彩色地层岩石磁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3 孙小燕;兰州盆地晚中新世河湖相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李平原;中国西北地区表土岩石磁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严利伟;页岩中含铁白云岩结核的岩石磁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马轮;藏北雁石坪地区中—晚侏罗世沉积地层古地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彭喜明;拉萨地块泥盆纪古地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罗俊;柳林地区新近纪红粘土的岩石磁学研究及古环境意义[D];西北大学;2017年

9 陶威;南秦岭晚三叠世老城与胭脂坝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及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14年

10 程鑫;青藏高原羌塘地块晚古生代古地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7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3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