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变化环境对沱江流域径流影响的量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23:38
   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机构以及学者认为:气候变化必定会引发水资源数量的改变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和农林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凤凰县地处武陵山汇集连片贫苦区的中心区域,属于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成长的地区,当前,水多(洪涝灾害)、水少(干旱缺水)、水脏(水质差等)等问题对该区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为提高凤凰县水灾害防御能力,促进凤凰县城市水系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以凤凰县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内年均降水、温度、径流量的变化特性,并结合SWAT大尺度流域水循环模型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对径流的影响量,这对于解决城市和工、农业范畴的水资源问题及综合管理水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凤凰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沱江流域1962-2014年年均降雨量为1308.1mm,整体以26.95mm/10a的速率逐年增加,在1995年增大趋势显著,年均降雨量的主周期和次周期分别为20年和8年,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2)沱江流域近53年年均温度为16.42℃,整体以0.2℃/10a的速度逐年升高,在1993年发生突变,主周期和次周期分别为22年和7年。(3)近53年,研究区内年均径流量3.726亿m3,整体以0.136亿m3/10a的速度逐年增长。通过M-K检验发现:年均径流量自1995年呈不明显的增长趋势。研究区内主周期和次周期分别为8年和20年。(4)1996年-2014年间,人类活动(-0.753亿m3)对径流的影响较气候变化(-0.21亿m3)大,二者贡献比例分别为24.3%和75.79%。年代上,二者影响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0.06亿m3到-0.12亿m3和-0.25亿m3到-0.32亿m3,人类活动影响贡献比例在74.2%到78.1%之间,气候变化影响贡献比例在21.9%到25.8%之间,即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较大,与总体变化趋势相一致。此外,降雨丰枯对径流影响量为0.39亿m3到0.51亿m3,应重点考虑。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333
【部分图文】:

发文量,径流变化,相关研究


变化环境对巧江流域径流影响的量化分析研究现状??我国对径流变化研究的相关研究很多,本文W中国知网中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学位论文数据库为资料源,1^‘‘径流变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截止到202月31日,共检索出697条结果,逐年的发文量及相关内容发展趋势如下。??

水系图,凤凰县,道路设施,现状


省市??%??图2.1凤凰县水系图??Fig.2.1?River?in?Fenghuang??2丄5止壤??凤凰县±壤种类繁多,主要由石灰岩类、紫色砂页类、板页岩类、砂烁岩类和第四??纪河流冲积物类等母岩发育而成,主要有水稻±、黄红壌、黄壤、黄栋壤等。据第二次??±壤普查结果显示:凤凰县内共有7个±类,17个亚类,%个±属,123个止种。由于??县内石灰岩分布广泛,雨量充沛,凤凰县喀斯特地貌发育,天坑溶铜甚多: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顺流而下并对其进行侵蚀,导致县内溶沟和溶槽分布广泛;地??表水在沿灰岩裂缝流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侵蚀,从而导致县内多落水洞的形成;从落??水洞下渗的地下水在含水层进行横向流动时发生侵蚀,导致县内溶洞的广泛分布。??-10-??

变化曲线,沱江流域,小波分析,年降水量


3.2温度演变分析??3.2.1年际变化??《江流域近53年年均温度为16.42‘C,其中,2006年年均温度最高(17.62’C),??1967年年均温度最低(15.57°C),两者相差2.05°C,运用滑动平均法对1962-2014年??巧江流域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得到7年滑动平均变化曲线图3.5,从图中可W看出,近??53年流域内年均温度整体W?0.2‘Cパ0a的速率逐年增加。??1S????17.5????。??16.5?????巧?M????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辉;杨勇;任传友;;应用小波理论分析Palmer干旱指标关键问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李志;刘文兆;张勋昌;郑粉莉;;未来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3 张建云;王国庆;贺瑞敏;刘翠善;;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水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周祖昊;仇亚琴;贾仰文;王浩;王建华;秦大庸;;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J];水文;2009年01期

5 代俊峰;崔远来;;基于SWAT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Ⅰ.模型构建的原理与方法[J];水利学报;2009年02期

6 王金霞;李浩;夏军;任国玉;;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及适应性措施:海河流域的模拟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6期

7 任国玉;姜彤;李维京;翟盘茂;罗勇;马柱国;;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8 孙宁;李秀彬;冉圣洪;李子君;;潮河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9 沈永平;;IPCC WGI第四次评估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07年01期

10 仇亚琴;周祖昊;贾仰文;秦大庸;王浩;严登华;姜乃迁;王国庆;;三川河流域水资源演变个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84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4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