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俯冲带地震动衰减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17 15:44
   我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而我国南海位于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地质构造活跃,地震频发。研究南海俯冲带地震的特点以及建立该区域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对南海抗震的意义尤为突出,本文围绕南海俯冲带地震及其衰减关系的建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根据相关学者对俯冲带地震类型的划分,以日本东北部俯冲带地震实际记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俯冲带板内地震及板缘地震的特点,并比较了俯冲带地震动与浅地壳地震动的特点,从中我们得到了俯冲带板内地震动与板缘地震动由于震源条件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俯冲带地震动与浅地壳地震的由于区域性差异也导致了地震参数的不同特点。(2)鉴于南海俯冲带实际地震记录的匮乏,本文采用由Boore教授提出的随机有限断层法对南海俯冲带地震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在板内地震动与板缘地震动的特点比较中,我们得出的结论与日本俯冲带板内地震动和板缘地震动实际记录相比较时所得的结论相似,这一结果有效证明了我们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3)本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建立南海俯冲带地震动衰减关系。首先,本文通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分别模拟了日本东北部及南海俯冲带的地震动数据并建立了相应衰减关系;其次,利用模拟衰减关系建立两区域俯冲带衰减关系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日本东北部俯冲带经验衰减关系为基础,衍生得到了南海俯冲带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最终,我们得到结论:对于峰值加速度以及短周期的反应谱的衰减,我们建立的衰减关系效果较好,对于长周期反应谱的衰减,误差稍大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我们的方法对于建立缺少实际记录的区域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315
【部分图文】:

俯冲带,琉球海沟,南海


南海俯冲带及琉球海沟俯冲带分布

分布图,俯冲带,日本,地震震源


图2-3日本俯冲带地震震源分布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明辉;贺恩远;孙龙涛;徐亚;游庆瑜;郝天珧;杜峰;丘学林;;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深地震现状对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的研究启示[J];热带海洋学报;2016年01期

2 周宝峰;温瑞智;谢礼立;;强震记录中的“尖刺”现象初步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3 陈传绪;吴时国;赵昌垒;;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带输入板块的不均一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12期

4 胡进军;郝彦春;谢礼立;;潜在地震对我国南海开发和建设影响的初步考虑[J];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5 周宝峰;宋廷苏;于海英;谢礼立;;芦山强震记录中的奇异波形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S1期

6 周宝峰;任叶飞;温瑞智;谢礼立;于海英;;EMD方法在强震记录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6期

7 胡进军;刁红旗;谢礼立;;海底强地震动观测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6期

8 姜辉;邓志辉;高祥林;陈梅花;杨竹转;;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9 王玉石;李小军;周正华;;川滇地区水平向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J];地震学报;2013年02期

10 薛友辰;李三忠;刘鑫;索艳慧;戴黎明;余珊;赵淑娟;王鹏程;熊莉娟;安慧婷;程世秀;王霄飞;马云;;南海东部俯冲系统分段性及相关盆地群成盆动力学机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宝峰;强震观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2 尚继宏;马尼拉海沟中北段俯冲带特征对比及区域构造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彦春;俯冲带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刁红旗;近海地震动特性及衰减规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2844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44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