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桑根达来地区地热资源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20 03:10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南端,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千米,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不仅能够吸引投资,还能节约常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和谐。本文根据前期系统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和综合资料分析,将理论资料与项目施工成果相结合,对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地质(包括底层、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概况进行了描述。大致查明了研究区热储特征及埋藏条件、地温场特征和地热流体化学组分,并进行了同位素化学与地热水成因分析。建立了热储模型,计算了相关参数,采用热储法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利用解析法计算了地热资源允许开采量,并进行合理化评价。本文研究区内地热勘查类型为II-3型中低温地热田,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利用热储法对地热储量进行了计算,地热田计算面积15.4km~2,热水储量为18.53×10~8m~3,热储量为9.966×10~(17)J。地热田开采100年的可开采热储资源量为5.35×10~(15)J,占地热储量9.966×10~(17)J的0.54﹪;按时间100年利用,地热田可提供热能为2.345MW;属小型中低温地热田。LR1井水质评价为锅垢很少的水、结垢性也为轻腐蚀性水,矿化度较高,因此不可作为地热发电、地热供暖方面利用,但LR1地热流体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泉ph值变化范围8.5~9.25,属碱性水。其热水、温热水为浅蓝色,具h_2S味,感官效果良好,是理想的医疗沐浴水。地热水中偏硼酸、偏硅酸的含量均达到医疗热矿水的命名标准,水中氟、钡含量达到矿水命名浓度和有医疗价值浓度,可命名为碳酸氢钠型中性的含氟、钡的温热医疗矿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地热资源保护,从政策、方法、管理、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的放矢,使地热资源实现资源与环境相协调,保护与开发利用双管齐下的大好局面。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314
【部分图文】:

桑根,正蓝旗,地热资源


研究区地貌分区图(引用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桑根达来地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报告)

变化图,年降水,变化图


流动沙丘系近期由风力把湖沼洼地,河谷洼地、风蚀洼地和半固定沙丘上的细颗粒物质吹扬堆积而成或是由风吹扬作用使半固定沙丘活化而成,是风积风蚀作用的结果。2.1.3 气象工作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小而集中,蒸发强度大,空气干旱为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1.8℃,最高 34.2℃,最低-36.6℃,多年平均降水量 361.8mm,日最大降水量 7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867.9mm,相对湿度 61%,绝对湿度5.7 毫巴,无霜期平均 115 天,最大冻结深度 276cm,最大积雪厚度 20cm,平均风速 4.3m/s,最大风速 23.7m/s。将正蓝旗中心气象站 1960~2013 年的年降水量、蒸发量绘制成本区多年气象要素图(图 2-3),从图中可见本区多年气象要素特征如下,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8.43mm,年最大降水量为 562.8 mm(1992 年),年最小降水量 231.4mm(2007 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916.56mm,年最大蒸发量为 2446.1mm(1972 年),年最小蒸发量为 1456.3mm(2003 年),各气象要素多年月平均变化情况见图 2-4。

变化曲线,正蓝旗,蒸发量,降水量


图 2-4 正蓝旗多年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引用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桑根达来地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报告).1.4 水文工作区水系不太发育,仅有部分较小的季节性河流。区内湖泊较发育,有大小湖泊数要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单一的潜水含水层或双层、多层结构的潜水—承压水统一的含水区垂直入渗条件较好,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地下水,而后随地形迫降向下游流区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其次向北部盆地中心汇聚。.2 区域地质.2.1 地层根据《区域地质矿产报告(K-50-Ⅸ)1:20 万》资料,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1)古生界下二迭统格根敖包组(P1g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地热资源量利用世界第一 开发处于初级阶段[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2 ;中国和冰岛在咸阳合作开发地热资源[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6年04期

3 龚士良;;台湾地热温泉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水资源研究;2003年04期

4 边辑;;论某地热资源勘查工作思路与技术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23期

5 阚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晨光地热资源普查实施方案研究[J];吉林地质;2019年04期

6 宫利梅;贺腾;;山西省地热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J];华北国土资源;2018年06期

7 李军;;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年33期

8 畅忠昌;;试论运城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存在[J];华北自然资源;2019年04期

9 刘凯;王珊珊;孙颖;崔文君;朱德莉;;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特征与区划研究[J];中国地质;2017年06期

10 林向东;;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研究及开发利用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3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宪军;长白山玄武岩覆盖区地热资源形成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D];吉林大学;2018年

2 关锌;地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施龙;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方宝明;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孙红丽;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文庆;辽宁东部地区地热特征及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地热资源潜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7 武斌;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海;中国陆域居里面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杨素萍;我国分散发供电与集中供电协调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李艳军;河北唐山—秦皇岛沿海地区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及其地质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龙;青海共和盆地贵南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及地热资源远景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贾红影;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桑根达来地区地热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UWAMAHORO Clementine(缇娜);临汾盆地QW地区地热储层评价及其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杨卓越;我国地热资源立法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8年

5 杨丛宁;辽宁省地热资源潜力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6 李一鸣;黑龙江省萝北县肇兴镇地热资源特征及资源量评价[D];吉林大学;2019年

7 孙焕朝;丹东—辽阳热红外遥感地温反演与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陈鹏;长白山松江河地区地热资源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D];吉林大学;2018年

9 毕世科;唐口煤矿深部地热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10 孔文博;吉林省抚松县城南地区地热资源调查[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4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