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南小河沟流域绿水的水文过程及其与植被类型的耦合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18 15:57
  在生态水文学中,水资源可以被分为蓝水资源以及绿水资源两类,其中,蓝水资源主要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以及含水层中的水,相比较于蓝水资源,绿水资源则主要是指直接来源于降水,并最终被用于蒸散的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水是支持雨养农业的重要水源,其在保持陆地生态系统中景观的协调和生态平衡、支撑雨养农业及维持与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多样性和服务功能全面性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黄土高原沟壑区普遍分布于黄土高原中南部,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及雨养农业区,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区域内降雨量相对偏少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区环境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子。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主要途径,已经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但是,由于树种、草种间生理特征及其对气候、地理位置等特征的响应程度并不相同,使得不同造林树种、草种措施运用下回产生的水文效益及生态效益并不相同,加之植被的选择及配置方式不当,.使得黄土高原半干旱生态经济效益低下、土壤干层和植物生长不良等诸多现象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在深入了解不同植被措施影响下绿水水文过程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植被...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小河沟流域绿水的水文过程及其与植被类型的耦合关系


研究区地理位置

蒸渗仪,土面,提手,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壤深度达到 25cm,并保证其土面与样地内实际土面高细铁丝制作提手,以便于蒸渗仪从土壤中取出。土壤蒸发.01g)进行确定,观测时间间隔为 1~7d。蒸渗仪规格以及

示意图,操作过程,规格,示意图


观测时间间隔为 1~7d。蒸渗仪规格以及安装过程等如图2-3 所示。图 2-2 径流小区的布设Fig.2-2 The layout of runoff plot图 2-3 微型蒸渗仪规格及操作过程示意图Fig.2-2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pecifica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a miniature Lysimeter(3)土壤含水率的观测土壤水分使用管式时域反射系统(Trime TDR,Germany)进行观测。乔木样地内,在每个样地的样株中随机选择两株,在距离树干 50cm 处分别布设一根 250cm 深的 TDR测管。在草地及农地样地内,随机选取 2 个测点进行 TDR 测管(250cm)的埋设,埋设时尽量避免对周围土体及植被状况的扰动(图 2-3(a))。在进行土壤水分的观测时,虽然观测管底部具有一定的防渗措施,但为了尽量避免底部土壤水分渗漏对 TDR 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时,只对 0~200cm 深度内的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并且,在 0~100cm 深度时以 10cm 为间隔进行观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沟壑区不同树龄侧柏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J]. 李蓝君,宋孝玉,夏露,符娜,孟春芳,李怀有,李垚林.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2]基于组合绿色生态措施的北方城市雨雪径流削减模拟[J]. 韩金凤,刘硕,戴君,邱豪.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3]南小河沟流域干旱特征[J]. 李蓝君,宋孝玉,王光社,李怀有,李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5)
[4]黄土旱塬区冬小麦土壤水库动态[J]. 李鹏展,王力,王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5]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J]. 王学春,李军,王红妮,郝明德.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8)
[6]基于数据同化技术的延河流域绿水模拟研究[J]. 赵海根,杨胜天,周旭.  地理科学. 2017(07)
[7]基于SPAC系统的干旱区枸杞蒸腾耗水模拟与分析[J]. 徐利岗,杜历,李金泽,汤英,王怀博,唐瑞.  节水灌溉. 2017(07)
[8]基于HYDRUS-1D模型的不同生物滞留池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特征模拟[J]. 李家科,赵瑞松,李亚娇.  环境科学学报. 2017(11)
[9]亚热带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比较[J]. 江淼华,吕茂奎,胥超,谢锦升,杨玉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10]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根系吸水模型[J]. 苏里坦,古力米热·哈那提,刘迁迁.  干旱区地理. 2017(01)

博士论文
[1]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D]. 方书敏.兰州大学 2016
[2]北京山区不同林分水文生态效应特征[D]. 牛勇.北京林业大学 2015
[3]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对坡面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D]. 吕锡芝.北京林业大学 2013
[4]黑河流域蓝绿水时空变化研究[D]. 臧传富.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补给与消耗特征研究[D]. 马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基于GIS的作物需水满足度评价模型研究[D]. 喻栖梧.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黄土塬区苹果园水量平衡与蒸散研究[D]. 王艳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基于生态水文理念下的流域水资源评价研究[D]. 穆冬靖.天津大学 2014
[5]绿水资源对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D]. 李璇.华中农业大学 2013
[6]基于CROPWAT模型河套灌区套种模式非充分灌溉制度模拟与区域决策[D]. 沈成.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7]北京密云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对降雨分配过程研究[D]. 李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2
[8]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冠截留过程研究[D]. 彭焕华.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5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85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