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中国西部强震灾害统计规律及时空对称性结构

发布时间:2021-01-18 20:09
  中国西部地区位于“大三角”强震活动多发区内,强震带来的损失巨大。研究中国西部强震的历史规律、判断强震的时空灾害趋势并探讨强震发生的相关机制,对构建区域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中国西部的一个大尺度和四个中尺度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可公度、蝴蝶结构图、平面结构系、立体结构系、空间对称性等方法分析了强震灾害的历史规律、时空对称性特征、未来信号和相关机制。得到初步结论如下:1)在历史强震分析分析中,国外学者善于运用方法和模型来统计历史地震,国内研究多为震区分类、时空分布、算法和模型运用。公元前780-公元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一共发生了352次6.0级及以上地震。2)经时间对称性研究得出,中国西部及邻区于2022年可能发生Ms≥7.8强震;新疆在地区在2020年发生6.9级及以上强震信号较强;西藏可能在2017年发生6.4级及以上地震;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或将于2018年发生Ms≥16.6强震;而四川和云南地区于2023年发生7.2级及以上强震可能性较大。3)空间对称性研究表明,西部及邻区下一次发生Ms≥7.8强震在经向上将向东迁移,纬向上将向北...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西部强震灾害统计规律及时空对称性结构


基本粒子的时间反转[16]

强震,西部地区,强震数据,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W?200年为单位,统计历史上西部地区地震灾害的发生频次(图2-1),为了??更加直观和方便地表示公元前的强震数据,文中图表和运算等处统一使用"一"??后加n年表示公元前n年发生的强震,其它出现么处不再说明。可W看出:①从??西部地区最早记载的公元前800年到公元1399年间,最高频次为1200-1399年的??7次;②1400-1999年间,频次大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1800-1999年高达到205??次;⑤进入21世纪,中国西部地震频发,2000-2(^5年的16年间,Ms>6.0的强??震频次高达45次。与1800年前相比,1800年后强震记载更为详细。??

蝴蝶结,中国西部,邻区,公度


3丄4可公度结构系趋势判断??可公度结构系是自然灾害时间对称性的另一种体现,主要表达灾害事件的相??互次序L义及时间韵律特征WI。(1)从己发生M&7.8强震的年份中选取15个年份??和预测年份(2022年)构建可公度平面结构系(图3-3A),从图中可看出,中??国西部地区强震时间结构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呈现明显的21a、52a、71a韵律,假??使这一韵律存在,可W进一步佐证可公度和蝴蝶图强震趋势判断的结果;(2)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60~2012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及重涝灾害趋势判断[J]. 王米雪,延军平.  地球与环境. 2015(06)
[2]自然灾害趋势判断模型与效果检验[J]. 刘永林,延军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3]基于可公度方法的香港雷暴活动趋势判断[J]. 王米雪,延军平,李双双.  热带地理. 2015(02)
[4]机械制造对称性概念体系及其应用思路[J]. 唐耀红,董甲东,何翠群.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5]基于复杂网络的历史地震时空分布及异常分析[J]. 贾遂民,胡明生,贾志娟.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4(12)
[6]中国历史地震目录某些地震参数修订建议[J]. 秦四清,李培,薛雷,李国梁.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6)
[7]双差(DD)定位地震目录能用于地震序列的统计地震学参数计算吗?——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b值的空间分布[J]. 张盛峰,吴忠良,房立华.  地震地质. 2014(04)
[8]基于GIM的芦山地震电离层异常分析[J]. 王园,白征东,元荣.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4(05)
[9]意大利Ms≥6地震时空对称性趋势判断[J]. 丁彩霞,延军平,李敏敏,方兴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8)
[10]芦山地震余震发生及演化的自组织临界机制[J]. 刘春琼,史凯,李思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4(04)

硕士论文
[1]台湾地震灾害时空对称性研究[D]. 吴梦初.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京唐地区重大灾害对称性研究[D]. 胡燕宇.陕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85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85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