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松辽冰盖与松辽分水岭翘板迁移间的动力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1-06-09 13:40
  广布于松辽平原科尔沁沙地的巨型弧形沙垄的成因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释,该项研究采用罗根冰碛变形机理对该区的巨型弧形沙垄、密布的湖泡等特征地貌进行分析,发现其与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劳伦泰德冰盖的冰下软基变形地貌特征具有同一性,从而确认巨型弧形沙垄为冰盖冰流形成的巨型流线、罗根冰碛与锅穴构造的遗留,从而佐证了"松辽冰盖"的存在。研究发现松辽平原的巨型弧形流线显示出具有从盆地周围向沉降中心延伸、汇聚的特征,这表明流线的走向受制于地势的控制,而非所谓的风力所为。此外根据巨型冰川流线的展布形态与松辽分水岭之间存在的反常关系,发现在冰盖消融后松辽分水岭发生了北移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冰盖消融后导致的松辽盆地的失压反弹隆升有关。根据松辽分水岭的迁移时间、风沙层序年龄、荷载构造扰动地层年龄的综合约束,初步判断松辽冰盖的最近一次的发生时间在晚更新世早期(MIS4阶段)的东山冰期。 

【文章来源】:山东国土资源. 2020,36(08)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松辽冰盖与松辽分水岭翘板迁移间的动力关系探讨


松辽冰盖线理构造展布特征及分布范围

流线图,流线,解译,平原


通过上述可见,这些巨型流线构造伴随着与冰盖供给源区距离的远近而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而风沙作用只是在巨型沙垄的表面形成沙丘链,不能改变流线构造的本质,且展布方向与流线构造不相一致,由此初步分析这些巨型流线构造并非风沙成因。2 讨论

荷载图,流线,褶皱,平原


冰盖具有数十米,乃至数百米厚的冰层,冰层的巨大压力势必导致底垫面的软基沉积层发生形变,形成荷载构造[6]。裴文中(1956)[34]最早发现报道了松辽平原发育的荷载构造,详细描述扎赉诺尔煤矿11号井附近的荷载构造,其下伏沙层受压变形呈袋状,袋内为圆滑的砾石,其与Douglas I. Benn[6]所展示的荷载构造特征一致。孙建中[35]对松辽平原的荷载构造进了调查与总结,重点介绍了榆树东岗、白城平安镇(图4a,图2④处)、白城五户、哈尔滨荒山(图4b,图2⑤处)、前郭噶扎布、前郭县王府等地的荷载构造。孙建中[35]提出这些荷载构造属于冰缘构造,认为“难以用‘荷载变形’来解释的,因为它们上面并无很厚的沉积物覆盖。”现在看来,这个上面“很厚的沉积物覆盖”,应该就是已经融化消失的“松辽冰盖”。此外,笔者考察了翁牛特旗响水河一带的巨型流线构造(图4c,图2⑥处),该处巨型流线构造位于松辽冰盖的南部,流线构造垂直穿过响水河河谷并稳定延伸,显示出河谷对流线构造的形成并未起到影响作用。河谷两侧由中细砂组成,局部含有砾石,东岸的沙壁上,发现沙层中存在宽缓的褶皱(图4d,图4c①处),褶皱轴线走向与巨型流线构造的延伸方向一致,流线构造的沟谷(图4c中的黑色条带)与砂层褶皱的向斜位置相对应,这显示出沙层褶皱与表层流线构造存在承生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lacier Relics of the Last Glacial and Holocene Periods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low Mountains of Eastern China: 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Mengshan Mountain in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80 ka[J]. WANG Zhaobo,WANG Jiangyue,HE Lelong,ZHANG 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20(01)
[2]喜马拉雅山脉与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冰蚀地貌对比研究[J]. 王照波,司荣军,王江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20(02)
[3]吉林长白山天池第四纪火山旋回性喷发与冰川作用的耦合关系[J]. 王照波,王江月,李宝杰.  华东地质. 2020(02)
[4]山东蒙山与四川海螺沟冰川擦痕特征对比及成因分析[J]. 王照波,王江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19(06)
[5]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答王乃昂教授、李吉均院士质疑[J]. 王照波,王江月.  地质论评. 2019(03)
[6]首届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学术研讨会在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召开[J]. 王照波.  地质论评. 2019(03)
[7]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雪线高程重建与成冰气候分析[J]. 王照波,王江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17(11)
[8]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光释光测年研究及冰期划分与对比[J]. 王照波,张剑,王江月,张盈松,卞青,郭启鹏.  地质论评. 2017(03)
[9]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组合遗迹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王照波,卞青,李大鹏,王金玉,刘彩玲,郭启鹏.  地质论评. 2017(01)
[10]中国东北第四纪冰川研究新进展:遗迹厘定、新发现与冰期模式[J]. 孙广友,王海霞,范宇5.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220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220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