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晶态Al-DMSO配合物诱导有机室温磷光的设计及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7 22:49
  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材料由于其长寿命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发光现象使得RTP材料在显示器件、化学传感、防伪和生物造影等领域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价值。其中,有机基RTP材料的发展相对较晚,这主要是由于有机物自身弱的旋轨耦合(spin-orbit coupling,SOC),以及有限的三重态能量会通过非辐射跃迁而去活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发现,无机盐表面负载有机物,可实现对某些特定有机物的RTP诱导。到21世纪初,随着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概念的提出,人们对于有机物在晶态下的发光现象的探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通过对有机物适当的修饰(羰基、卤素重原子),有少量有机物能够在晶态下表现出RTP现象。这得益于晶态条件下富含重原子的有机分子能够具有有效的系间穿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和对非辐射跃迁的抑制,从而触发RTP发射。近年来,主体基质诱导客体有机发光体RTP获得了广泛研究。实验表明,很多有机物能够在一些重原子基质中被诱发出强烈的RT...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El-Sayed规则

图1.2El-Sayed规则

如前所述,有效的ISC过程是实现RTP的必要条件,但是该过程也受到电子组态的影响,具体可以用El-sayed规则加以概括[45]。由于ISC过程涉及电子自旋翻转,除了能量要守恒,动量也要守恒,因此需要其中一个电子在与Px轨道垂直的Py轨道上进行跳跃来平衡自旋翻转所导致的动量变化,....


图1.3TA在DMF和DMF/水混合溶剂中的发光性质

图1.3TA在DMF和DMF/水混合溶剂中的发光性质

早在1955年,Beer等人就发现了甘菊蓝溶液的荧光发射很反常[56],其S1态发出的荧光非常微弱,主要是从S2态发出,这是因为S2与S1之间能隙差较大,导致从S2到S1之间的IC过程的速率极其微弱。对甘菊蓝进行适当官能团修饰也能够观察到从高激发态回到基态的现象。2018年,Zh....


图1.4ClBDBT分子结构(a),发光光谱(b)以及发光机理解释(c)

图1.4ClBDBT分子结构(a),发光光谱(b)以及发光机理解释(c)

毫无疑问,对于三重态光子来说,也会有类似现象。2017年,Tang课题组对BDBT进行卤素修饰,并通过结晶诱导发现一例单分子磷光白光发射化合物ClBDBT(图1.3)。白色磷光发射来自于两个磷光带的混合,寿命分别达到了0.41ms和123.4ms。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磷光发射....


图1.5(a)设计化合物的稳态和RTP光谱;(b)RTP材料的防伪应用

图1.5(a)设计化合物的稳态和RTP光谱;(b)RTP材料的防伪应用

分子结晶诱导磷光(CIP)是利用分子自结晶使一些无定型分子形成类单晶样品,从而实现RTP[24]。这种方法利用晶态环境实现对有机物三重态能量的富集与保护,制样简便、反应条件缓和,因而在这些年里发展的很快。2015年,Huang课题组通过对咔唑修饰富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O、N、P)....



本文编号:3983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983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