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4:18
【摘要】:本文对2015年8月23日-24日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台风暴雨进行了基本天气学分析,并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水汽输送、热力条件以及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此次台风暴雨的发生机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暴雨过程主要由南下的冷空气与台风从洋面上带来的暖湿空气交汇而触发,高空形势体现为南下的冷槽与台风北侧延伸出的倒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台风“天鹅”的强度增大过程,也能与强降水时段相对应。(2)台风“天鹅”为本次暴雨的主要水汽贡献来源,台风外围环流的偏东气流源源不断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剔除“天鹅”相关联的扰动场以后,降水区域内水汽总量大幅度减少,而与台风自身扰动所对应的水汽通量数值较大,占总输入水汽通量的53.3%,进一步说明台风外围环流对于本次降水过程贡献了大量的水汽输入。同时,对比剔除台风后的假相当位温场,原始分析场中的大值区和暖湿舌消失,整个东南沿海被大陆干冷气团控制,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带(锋区)消失,表明“天鹅”还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关键的热力条件。(3)结合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暴雨区存在较明显的水汽辐合,以及台风外围偏东气流对其的水汽输送通道,降水区域水汽条件十分充足。上干下湿的层结,以及高层存在弱冷平流,低层存在弱暖平流的配置,使得不稳定能量得以积累;低层强的垂直风切变促进了深厚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4)暴雨发生前,我国华北地区存在一支南压的冷空气,到暴雨发生时,冷气团移动至30° N附近长江流域。上海地区此时处于高空槽前西北气流中,已经被干冷空气控制。低层不断累积的由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和不稳定能量,当高层有冷空气侵入时,大气层结发生变化,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充足的水汽条件结合动力抬升条件以及热力过程,共同触发了本次台风暴雨过程并使之得以维持发展。
【图文】:

区域图,位涡,区域,方案


米用YSU邋(Yonsei邋University)方案,最外层区域D01DE积云对流参数化米用Tiedtke逡逑方案,第二层区域D02没有采用积云对流方案。模式积分的初始时间为UTC邋2015年逡逑8月14日00时,,积分时长为246个小时。模拟区域如图2.2所示。逡逑11逡逑

示意图,示意图,位涡,方案


逑-2邋-1邋-0.2邋-0.1邋0.1邋0.2邋1邋2逡逑图2.1邋2015年8月23日08时500hPa高度场TC的反演区域和位涡扰动分布(位涡单位:10-2PVU、逡逑阴影为位涡绝对值大于0.1PVU的区域,1邋PVU=10-6m2邋■邋s_1邋?邋/C邋?知_1)逡逑2.3.2邋WRF模拟方案设计逡逑本文第五章利用采用数值模式WRFV3.8版本利用每6h邋—次、分辨率为1°邋X邋1°逡逑的美国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FNL)作为背景场,形成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逡逑模式采用双重嵌套,最外层D01的中心经纬度为34°邋N和135°邋E,外层区域及第二逡逑层区域的格点数分别为280X280、301X301,对应的双层网格的水平分辨率分别为逡逑24km和4km,,垂直方向为41层,模式层顶取为50hPa。逡逑模式中采用的物理过程分别采用以下方案: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采用WSM邋(WRF逡逑Single-Moment)邋6邋方案,长短波福射均米用邋RRTMG邋(rapid邋radiative邋transfer邋model邋for逡逑GCMs(general邋circulation邋models))方案,陆面过程米用邋thermal邋diffusion邋方案,边界层逡逑米用YSU邋(Yonsei邋University)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58.1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亚萍;崔晓鹏;冉令坤;余晖;;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2015年04期

2 程正泉;陈联寿;李英;;登陆热带气旋与夏季风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2年06期

3 刘峰;丁治英;梁艳;郑海棠;黄新晴;;“莫拉克”台风暴雨过程中湿位涡场的演变特征[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4 左平昭;问伟力;;台风“莫拉克”暴雨特征[J];气象科技;2011年03期

5 丛春华;陈联寿;雷小途;李英;;台风远距离暴雨的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2期

6 梁军;陈联寿;李英;张彩凤;张晓梅;;北上变性热带气旋对辽东半岛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5期

7 闫淑莲;周淑玲;李宏江;;远距离热带低压影响下山东半岛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1期

8 李春虎;赵宇;龚佃利;王咏青;;“04·8”山东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的数值模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孙建华;周海光;赵思雄;;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J];大气科学;2006年06期

10 张弘;梁生俊;侯建忠;;西安市两次突发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618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18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